【方法】战胜拖延

本文探讨了拖延症的原因,包括完美主义、享乐主义等,并指出意志力、压力和自责不是有效解决方案。提出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应对策略,包括化整为零、提前规划、养成习惯等,强调行动是关键。同时,介绍了福格行为模型,即行为=动机+能力+触发,用于理解如何改变行为习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0、操作清单

行动是解决拖延症的唯一办法

1 初级方法

  1. 把大目标化整为零。把一个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2. 准备。把工作桌面上所有有诱惑的东西清除掉,只留下工作内容。
  3. 行动。请记住:只要行动了,不管干什么,都是好的。
  4. 奖励。及时反馈
  5. 行为=动机+能力+触发。 分析行为,改变触发条件

2 中级方法

  1. 提前规划
  2. 从最难、最不愿意干的事开始。
  3. 训练条件反射
  4. 不要完美主义,用迭代来优化

3 高级方法:养成习惯

一、问题

为什么时间越紧迫,截止时间越接近,我反而越浪费时间?
为什么越是指责自己,就越是拖延?
为什么我的拖延症越来越严重?

了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拖延症,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治好它。

二、原因

主要有六种:

  1. 完美主义。在准备一个选题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这个选题不做得特别有新意,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那么做这件事情就没有意义。于是,完美的想法还没有来,截止时间先到了。
  2. 梦想家所谓梦想家,就是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是却不愿意花时间干具体的事而去实现它。 比如我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是一想到要写出这个好的想法,还需要查文献这些繁琐的事,就立刻觉得手中的笔有如千钧重负。
  3. 担心为什么担心呢?因为我们会害怕重大的变化和挑战会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 比如心理学和我们的很多常识是相反的,于是我就会担心,如果脑洞开得太大,把大家吓到怎么办?比如在第32讲《恐惧管理:死亡延续了文明》那一讲,是不是我对死亡的描述过于真切,用户会感到害怕?
  4. 对抗我们拖延,有时候是为了对抗他人的反对意见。当我和得到的主编在内容上产生分歧时,那么拖延就变成了我坚持自己观点、表达不满的武器。
  5. 危机制造者。面对危机,飙升的肾上腺素会让我们精力充沛。于是,我就期望在最后一刻的危机,能榨出我百分之百的精力
  6. 过劳当我们面临一大堆截止日期,感到忙不过来时,我们就会处于焦虑无助的状态。这在职业心理学中称为倦怠。太累了,干什么事都无趣,干脆就不干了。

当然,在这六大原因的背后,拖延症其实还有一个根源,那就是在过去几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发展、进化出来的享乐主义

在人类历史的这几百万年里,资源匮乏一直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事实上,人类开始解决温饱问题,也就是最近这几十年不到一百的事。食物不多,所以有吃的东西赶紧先吃掉,而不是储藏起来留给未来,这是因为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

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就让今天的我们把玩游戏和交朋友等容易做的、好玩的,放到前面。而无趣的工作则推后。于是,拖延症就产生了。

三、对抗拖延的三大误区

通常会借助于内在的意志力、外部的压力以及自责反省这三大法宝来对抗拖延症。但是我要告诉你,它们其实都是无效的。

1、意志力。
用意志力对抗拖延症是最不靠谱的,因为意志力是一个非常有限的资源,很快就会耗竭一空。

下面这个实验,就清楚地展现了意志力是如何很快地被消耗一空。心理学家把一群大学生叫到实验室,在让他们禁食之后,去做一个非常难的测试,看他们能坚持多久才放弃努力。这些学生被分成两组,第一组直接做题;而第二组旁边放着饼干,但是不能吃。

第一组坚持了20分钟才放弃,而第二组只坚持了不到10分钟。这是因为第二组的意志力,为了抵抗饼干的诱惑而被消耗一空,于是他们没有意志力来完成测试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现代生活中,你身边有多少需要意志力来抵抗诱惑?

打游戏、朋友聚餐、刷微博微信,我们需要极强的意志力才能抵抗这些好玩的、好吃的而静下心工作。所以,不是我们意志力薄弱,而是诱惑太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拖延症越来越严重,道理很简单,我们周边的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2、外在压力
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说过这么一句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是不是截止日期马上来临的压力就会把我们的智慧、想法压得井喷而出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上一讲我讲到了,当压力过大时,人就会焦虑。而焦虑的时候,大脑就会需要一种神经递质,叫作多巴胺,来对抗焦虑。那么如何才能让大脑产生多巴胺呢?打游戏、刷微博微信、看电影电视。所以,越接近最后期限,压力和焦虑越大,就越需要多巴胺,这个时候,游戏等的诱惑力就会越大,于是我们花在游戏等上时间就越多。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时间越紧迫,我们反而更浪费时间。而时间浪费了,我们就更焦虑,于是就进入恶性循环。所以,靠外在压力来对抗拖延症也是不行的。

3、自责反省
既然内部的意志力和外在的压力都不足以让我们解决拖延症,那么我们就会开始指责自己。遗憾的是,指责自己对解决拖延症没有任何帮助。

四、战胜拖延

既然意志力、压力和自责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方法能解决拖延症呢?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行动。而且行动是解决拖延症的唯一办法

下面我就告诉你初级、中级、高级这三个阶梯来解决拖延症。

4.1 初级

  1. 把大目标化整为零。把一个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2. 准备。把工作桌面上所有有诱惑的东西清除掉,只留下工作内容。例如把你的手机关机,放在一个不是触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在桌子上放一个便签,用于记下与当前内容不相干的想法。比如说突然想起来今天淘宝上有一个打折活动,先不要做,只是记下来,等你完成了当前的小任务之后再去干这件事情。
  3. 行动。请记住:只要行动了,不管干什么,都是好的。比如说,当你坐下来拿起笔之后,发现不知道从何开始怎么办?这时你可以找一项过渡活动,比如抄写歌词或者抄一段书。只要你行动起来了,你就会发现心开始平静下来,焦虑也减弱了,于是你就慢慢进入工作状态了。
  4. 奖励,也就是及时反馈。我们是时时刻刻都在等待奖励的。当你干了一件事情之后,大脑处于疲倦状态,就需要点多巴胺来加点油。所以,每当你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吃个冰激凌,看个2-3分钟的视频等等。

4.2 中级方法

如果你很好地做好了初级阶段,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进入中级阶段了。中级阶段也是分成四点。

  1. 提前进行规划,而不要等到最后一刻。你每天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你今天最需要完成的工作,越早做这个任务越好。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你的压力比较小,焦虑比较少,大脑需要的多巴胺也比较少,所以你可以很快地进入状态。而且越早完成任务,你就能越早做其他喜欢的事情。

  2. 当你有多个工作的时候,怎么办?非常简单,从最难的开始。什么叫做最难的?非常容易判断,你最不愿意干的事一定是最难的事。你就从最不愿意干的事干起,这是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
    为什么最先干最难的事?这时候你的意志力最强,大脑需要的多巴胺最少。而且,一旦你完成了对你而言最难的任务,你心里会充满了自豪感,而这个自豪感会帮你补满意志力,送上多巴胺,让你能继续下去。

  3. 我把它称作一种仪式化的行为。假设有一顶你非常喜欢的帽子,你在工作的时候把帽子戴上,不工作的时候,就把帽子拿下来。或者你可以把喜欢的小玩偶或者装饰品,当你工作的时候放在桌子前面,工作结束就放起来。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就像巴普洛夫的狗听见了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自动分泌唾液——当这个小玩偶出现你在面前的时候,你就会自动进入工作的状态。

  4. 一定要破除完美主义。最现实的办法是,你要先快速完成一个粗糙简陋的版本,然后不断地迭代更新。

拿我做《心理学基础30讲》的为例说明如何快速迭代。我会先列一个大概的要点,然后拿着录音笔围绕这些要点信口由缰地讲一到两个小时。讲完之后,我通过软件把它转录成文字,拿着这些文字慢慢地梳理。

梳理好之后,我再重新制定一个新的框架,确定需要增删什么内容,最后变成一个10分钟音频的长度。最后,我再润色文字,让它变得优美生动起来。

从粗糙的1到2个小时版本到十分钟完美音频的精炼过程,就使得一个粗糙的文稿,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内容聚焦的、层次清楚的完美稿件。记住,罗马不是一日建成,而一个完美的工作,总是从粗糙开始。

4.3 高级方法:养成习惯

从中级阶段进阶高级阶段的核心,就是养成习惯。我们举例来说,比如说睡觉前,无论再忙、再困,你都会刷牙。

你会觉得不刷牙,睡觉特别难受。这就是你已经养成了习惯。如果你把工作当作每天刷牙一样的习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习惯能减少意志力资源的消耗。

但是,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有一个"意志力陷阱",就是说,我们要形成一个新的习惯,通常需要很多的意志力。

养成一个习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把新的习惯嫁接在老的习惯上面,从老习惯里生长出新的习惯。

例如,你有一个每天跑30分钟的习惯。那么你就可以把要完成的工作嫁接在这个老习惯上。比如,跑步之前,我必须做两个小时以上的工作。这样你跑步的习惯就会迁移到这个新的习惯上,于是你就把工作的习惯建立起来。

4.4 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关于拖延症,实际上也就是关于掌控自我的内容。首先,拖延症的源头不是懒惰,而是因为我们进化留下来的享乐主义,大家不必因此自责。

内部的意志力、外部的压力以及自责都不是解决拖延症的办法。只有行动才能解决拖延症。

在初级阶段,我们的办法是排除诱惑因素,并立刻行动;而中级的办法是去除完美主义,学会迭代更新;高级的办法是养成习惯,减少对意志力的依赖。

五、福格行为模型:行为=动机+能力+触发

只要具备这三点,用户就可能养成一个新行为。这个“福格行为模型”你可能听说过,之前的很多畅销书,比如《上瘾》《增长黑客》《掌控习惯》等等,都引用过这套模型。

但是我们今天不讲怎么做一个产品经理,让用户上瘾,而是我们能不能反向运用这项公式,来戒断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按照福格行为模型,只要动机、能力、触发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被打断,那么行为就不会发生。

比如,福格教授的一位朋友很苦恼,她说每天早上醒来后,总是会躺在床上刷手机,一刷一个小时,经常耽误了晨跑。福格教授就问她,为什么你醒来后,会第一时间拿起手机?朋友回答,因为我用手机设闹钟啊。我去关闹钟,发现脸书上有人给我留言了,就去看看他说了啥,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怎么办?

回到福格行为模型,躺在床上刷手机这件事,消除动机实在太难,因为网络上有无数的爽点和痒点会击中我们,但可以从触发和能力这两点想办法。福格建议这位朋友,第一,买个老式闹钟放在床边,替代手机闹钟,消除刷手机的触发条件;第二,睡觉前,把手机放在厨房,这样你早上起来想刷手机,必须起床到厨房去拿,增加刷手机的行动障碍。

说句题外话,这招我亲测好用。我给自己定的一个规矩,就是不把手机带进卧室,什么时候刷好了什么时候放下手机去睡觉,这样就不会出现本来准备睡了,结果躺床上又刷到半夜的情况。

再比如,如果你在减肥,想少吃零食,最简单的一招,就是不要把零食摆在办公桌、茶几上这些你一眼可以看到的地方,因为你每次看到它,就是一个“触发”。只要减少触发点,你主动想起来吃零食的时候就会少得多。再狠一点,你可以从“能力”上想办法,就是不在家里放任何零食,想吃的时候你只能现去买,大大增加了行为难度。

总之,“福格行为模型”告诉我们,遇到难以戒断的事情,不要总往动机上较劲,而是在“触发”和“能力”这两个环节发力,做起来可能更容易。

再举个例子。公司开会,总是有人迟到,怎么办?从“动机”去解释,很容易上纲上线。这时候,需要排查“触发”和“能力”这两个环节:第一,是不是参会者没有收到开会提示?可以在会议系统上设置,开会前半小时和开会前5分钟,各一次会议提示。第二,是不是“行动能力”有问题?比如,员工有急活儿要做,或者,参加上一个会议还没结束?如果是,想办法消除这个能力障碍。

六、参考

1、学以致用 02丨如何巧妙克服拖延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