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如何提高专注能力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微习惯、自主感、好奇心、技能挑战比和即时反馈来提高专注力。心流是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通过减少分心、设定清晰目标并保持注意力集中可以实现。工作和游戏都能成为获取心流体验的场所,尤其是具有挑战性、明确目标和即时反馈的活动。自主感和内在动机如好奇心、热情和目的对于进入心流至关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微习惯

1.1 指导内容

1、在学习时间与规定位置好好待着,不要老是想跑。
2、在固定时间制定明晰目标。
3、设置合适技能挑战比,做完即时反馈。

1.2 迭代步骤

1、做到三个点在凳子上。(7:00、13:00、19:00)
2、锁上手机监狱。
3、有跑神念头,坚持数息5次即可。

二、完整操作清单

2.1 战略上:自主感

1、自主感
战略上的方法是要有自主感。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定要有控制力,自主的感觉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有关系,有愉悦感。自主而不受干扰,注意力能耗才能降下来。

前面讲动机的时候已经说过自主,其实有 15%-20% 的工作时间能自主就已经挺好了。最好能自己选择工作时间和日程表。其实自主感的关键在于「感」而不在于实际的量。自主感要求你有一定的说“不”的能力和意愿。

2.2 战术上:加减法结合

1、好奇心,热情和目的
好奇心,热情和目的这三个激励因素提供内在驱动,如果能共同起作用,就是最好的心流加法。

2、技能挑战比
以前说学习材料中的新内容最好占到15.87%,但这个其实取决于个人。科特勒说 4%也行,对有些人可能30%甚至40%也行。关键并不是挑战跟你技能的实际情况对比,而是你的感觉。只要你觉得这个任务既有挑战性又能做成,你就可以进入心流。

3、即时反馈
另一个重要做事标准是要有即时反馈。如果做一件事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就好像打游戏一样,你就很容易深入进去。现在大多数反馈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即时。

4、减少分心

  • 1、清晰的目标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标准明确。

  • 2、注意力

工作学习:尽可能使用射灯,给自己营造出身处舞台的感觉。
移除桌子上所有诱惑你的东西。

2.3 其他

1
1、好的精力=充沛的体能+积极正面的情绪+随时可以聚焦的注意力+明确的意义感

三、心流是什么?

幸福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人生目标的副产品。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心流:精神反熵。精神熵是资讯使意识失序的现象,导致效率下降。但注意资讯也可能强化我们的目标,激发我们更多的精神能量

> 熵到负熵-->精神熵到精神负熵(心流体验)。

进入心流,你会全神贯注地做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你的行动和意识彻底融为一体,你会忘记自我,忘记时间的流逝,忘记周围的一切。

四、如何获得心流?

心流的首要办法就是减少分心。科特勒的建议是要有90-120分钟不间断的工作时间,蒂姆·费里斯的建议更是四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你要像武林高手闭关修炼一样,排除一切干扰。

1、自主感

战略上的方法是要有自主感。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定要有控制力,不是别人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而是自己要做这件事。自主的感觉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有关系,有愉悦感。自主而不受干扰,注意力能耗才能降下来。

我们前面讲动机的时候已经说过自主,其实有 15%-20% 的工作时间能自主就已经挺好了。不过最好还能自己选择工作时间和日程表。其实自主感的关键在于「感」而不在于实际的量。自主感要求你有一定的说“不”的能力和意愿:别人说这个活动再好再必须参加,你得能说不去就不去。

2、好奇心,热情和目的

做加法主要是提供内在驱动,而有时候加法需要和减法配合,等于是在各种事情中做选择。我们前面说的好奇心,热情和目的这三个激励因素如果能共同起作用,就是最好的心流加法。

3、技能挑战比

要想进入心流,你这个工作最好有一定的挑战性,跟你的技能相匹配。挑战太大你会有恐惧感,可是难度太低你又会觉得很无聊。心流通常出现在挑战比技能稍微高一点,跳一跳能够着的地方。

我们以前说学习材料中的新内容最好占到15.87%,但这个其实取决于个人。科特勒说 4%也行,对有些人可能30%甚至40%也行。关键并不是挑战跟你技能的实际情况对比,而是你的感觉。只要你觉得这个任务既有挑战性又能做成,你就可以进入心流。

造就心流还需要与技能相匹配的挑战,在技能不断提高、目标不断上调的良性循环中,感受成长的乐趣,就是幸福的精髓。

4、即时反馈

另一个重要做事标准是要有即时反馈。如果做一件事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就好像打游戏一样,你就很容易深入进去。现在大多数反馈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即时。

5、减少分心

1、清晰的目标

> 清晰的目标其实也是减法 —— 关键词是“清晰”。如果你非常明确此时此刻要做什么,而不必瞻前顾后猜测做的结果,你就更容易做在当下。

目标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这件事有什么现做现得的报酬。

1、人生目标的获得不能抄袭,没有捷径。获得最优体验的手段不能浓缩成一个秘诀,也不能背诵下来重复使用。每个人必须自行从不断的尝试与错误中学习,最后让自己能够自得其乐。

你可能会问什么是自得其乐?米哈里说:“就是‘拥有自我满足目标的自我’,大多数人的目标都受生理需要或社会传统的制约,也就是说,来自于外界。而自得其乐的人,主要目标都以自我为依据。” 建立“内奖”机制,就是确定你的目标,在追随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这种内部奖励机制,也就是自我奖励。

2、总结
寻求目标的能力需要自己练习。对目标的理解,需要认识我们与社会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中一方面寻得独立的自足,同时获得友情和爱。

2、注意力

米哈里的药方是,面对太多的,包括负面的信息,你必须找到一项能长久地凝聚自己注意力的活动。这样你面对众多信息时便有了轻重之别,乃至可以完全屏蔽无关信息

1、工作学习:尽可能使用射灯,给自己营造出身处舞台的感觉。

2、移除桌子上所有诱惑你的东西。

3、全神贯注能减轻脑力负担,因此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但前提是需要当事者自觉自愿,真正乐在其中。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目标是专注的关键。

总而言之,如果这个事儿本身就是有难度的,我们就要做减法;如果这件事儿本身难度不大,我们就要做加法。

具体的操作中,心流要经过一个四阶段的过程,其中第三阶段才是心流。整个流程走下来也许是几个小时,也许是几天,也许是你花了很多天的功夫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才有了第三阶段的心流。这个要点是你不能跳过:要做严肃的工作,必须得经过前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斗争(struggle)。这是集中思维的过程,大脑处于β波段,内心的批判声音要开启。

你得先有意识的去掌握一项技能,才可能无意识地运用这项技能。你需要制定计划,你需要开放的学习,你需要外界信息的输入,你需要积累大量的资料,产生大量的数据。你的前额叶皮质在这个阶段非常活跃。

为什么叫“斗争”呢?因为你会有挫折感。就好像运动员新学一个动作,一开始肯定是做不好的。你得迎难而上,最好把自己逼到一个超负荷的边缘。科特勒说挫折感强其实是个好事,感受强烈,效果才能最大化。

但是这个挫折感不要强到让你中断的程度。这就好像你走在丛林里突然遇到一只老虎:理想的情况是它激起了你的战斗斗志,而不是把你吓得逃跑。

对搞创作来说,斗争是前期准备阶段。遇到了问题,感到了挫折,想尽了办法,掌握了技能,进行了斗争,你的准备才算到位。

第二阶段是释放(release)。能做的都已经做了,现在可以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边,让默认模式网络接手。

这时候你可以出去散散步,或者稍微锻炼锻炼身体,或者洗个澡。要点是必须是低强度、不占用注意力的活动,别看电视。让你的大脑做一会儿白日梦。

问题正在你的大脑中潜伏,灵感随时可能出现。灵感一旦出现,立即进入心流。

第三阶段就是心流。心流好不容易来了,现在你最关键的就是别出来。

避免一切干扰。研究发现此时一旦离开心流,需要15分钟才能再回来 —— 如果你还能回来的话。所以这时候要像修仙小说里那些修行者一样立即闭关。我有一次跟一个朋友闲聊,聊着聊着突然灵感来了,我说你先别说话让我静静!他就那样等了我十分钟。

避免干扰还包括不要消极思考。心流中要做正面思考,如果感到阻力,别否定自己,因为你一旦开启内心批判的声音就会离开心流。

当然为了不卡壳,第一阶段一定要在技能上做好准备。然后还要做好后勤准备,别做到一半突然太饿了能量不足。

心流过程中你还可以再增加一两个心流触发器,让心流的层次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你可以增加一点难度、提高一点新颖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比如说当众演讲的时候,如果感觉心流来了,很自在而且现场气氛特别好,你可以脱离脚本,来一小段即兴发挥,那个演讲的效果会更好。

第四阶段是复原(recovery)。复原首先是休息,但是和释放期不一样,这时候是主动的休息。可以有大一点的动作,例如做桑拿、拉伸、深度睡眠之类。如果你在心流中学到了知识,这时候大脑会巩固那个知识。

但复原期同时还是一个冷静期。你要检查你在心流状态下做的那个工作。因为心流中没有自我审视,你往往感觉自己很厉害,你不会意识到犯了错误。

所以科特勒有句话叫「永远不要相信多巴胺」。心流是做工作的时候,但不是做重大决定的时候。多巴胺上头状态下做的决定可能会让你后悔

五、从哪里获得心流?

1、工作

1、调查发现获得心流体验的,工作状态时是54%,大大高于休闲时的18%,这符合米哈里的一贯认识。他引用弗洛伊德的话解释说:“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

2、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一方面要重新设计工作,注意自由度和收入,使它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比如,打猎、外科手术等。另一方面,还得培养像庖丁那样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这两项策略如果单独使用,都不可能使工作乐趣增加太多,但两者双管齐下,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优体验。

3、休闲将成为心流的主战场:伴随机器人的大规模问世,人们的工作时间将越来越少,闲暇将越来越多。获得更多心流的主战场,将从工作转向休闲。米哈里认为工作而非休闲,可以造就更多的心流。但另一方面,他讨论心流的休闲的活动不在少数,比如攀岩、舞蹈、下棋等这些狭义的游戏,

2、游戏

1、我认为游戏王国中第一重镇是体育。体育具备造就心流的最佳条件: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回馈,易学难精带来的上不封顶的挑战性。体育的最大功能是帮助人控制自己,既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这很好理解,体操、田径、游泳、球类,都要在控制身体上下大功夫;又要学习控制自己的精神,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2、美育可以让一个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愉快地领受一种秩序。有了第一个秩序,才好顺利地接受第二个秩序,即道德伦理的秩序,否则道德就是强制。而音乐是精神世界中最神秘和美妙的秩序。

3、‘瘾’当中有深刻的原因和功能,面对它,可能有三种选择:空虚无聊、寻找肤浅的刺激因而不能真正摆脱空虚,对某种活动上瘾。
或许瘾是帮助现代人解决这一尖端问题的归宿。如是,问题的关键就不是从一般的意义将上瘾看作病症,而是比较和区分各种可以上瘾的活动,择其善者而从之。

六、杂项

如果是在做菜或是做其他体力劳动的时候我觉得超负荷了,那通常就是我没有照顾好自己,所以我会休息一下。我会做点儿小吃或是喝杯茶,抑或喝一杯水,在室外坐几分钟。一般来说,这足以让我恢复冷静和清晰的头脑了。
但是,有一种方法不管什么时候都能让我放松下来,那就是拥抱大海。从小时候到现在,一直如此。我很喜欢大海,现在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海滩,要么游泳,要么冲浪,要么漂浮。没有什么能像大海那样让我恢复如初了。
可以休息一天不锻炼,但是那天就不要吃饭。
我无法集中精力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太累了,二是有让人分心的事,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有时我会让自己凉快一下,比如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喝些冷饮,或者洗个澡。当然,不必是冷水澡,洗澡就是一个仪式,一个重置按钮。如果累了,我一般会小憩一下,最近我开始冥想。如果不是太累,我就会拿起正在读的小说,继续读下去。阅读创造性的作品会激发我的创造性思维。读小说的时候,我会萌生好的创意,想起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没有完成的任务或故事构思。
我的朋友阿德佩罗经常会问我:“你如果不害怕,会做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我有好几种方法。比如,我会写日记,这能帮我整理思绪。我10岁左右就开始写日记了。如今,当我回看高中时自己乱涂乱画的日记时,我看到自己在学识和事业上有了很大进步,我会异常高兴。我正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学生时代,我就经常写日记,日记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的日记就像剪贴簿一样,有插图,还有对我有启发的名言警句。我现在每周至少写3次日记,写日记所花的时间与我的心态成正比。如果我在想事情或者觉得很困惑,那么我会写很长时间。一本日记,囊括万千,里面有我的工作安排(分为个人和工作两部分),有我的思考过程,还有我对某件事的想法,而这件事正好是促发我写日记的缘由。有时,我只是写下一些感谢的话。我总是买好看的日记本和彩色的笔。现在,我正在用的是画着神奇女侠的日记本和霓虹笔。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很幼稚,但是不同的颜色有助于我写下更多的内容,让我乐此不疲。
我会打坐冥想。如果我的大脑一片混乱,打坐冥想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一开始我通常先注意呼吸。呼气的时候我会从10数到1,然后慢慢进入冥想的状态。大约要花20分钟,我才能放空大脑。有时,我觉得自己仿佛睡着了,但我意识到这种感觉就是冥想。这种方法总是很管用。我一生中从未有过一次通过冥想思考某件事却没有起作用的时候。如果我处在紧张的拍摄中,我会在早上刚起床或午后进行冥想。
我还会和父亲谈心。他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还是我的生活教练、行为心理学家。他会帮我保持平衡的心态,让我不要偏离正轨。
此外,有时我会选择休息一下。我会给猫除虱子、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徒步行走、亲近大自然、读书、品尝美食,还会给生活和工作“排毒”。这些休息时间通常会让我有所顿悟,并且总是很有效果。给生活“排毒”是指我把事情交给助手或经纪人,找好帮手后,我会关掉手机去散步、思考和放松。给工作“排毒”是指关掉手机,不去关心电影/表演/戏剧,就做一个普通人。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不停地问自己“那又怎样”?先说出自己介意的事,然后问自己“那又怎样”?例如:
某人很粗鲁。
那又怎样?
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尊重。
那又怎样?
我不喜欢这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那又怎样?
如果大家都不再尊重我,怎么办?
那又怎样?
我会很孤独,变得令人讨厌。
那又怎样?
我不想孤身一人。
那又怎样?
我特别害怕孤独。
那又怎样?
这样很不理性。
那又怎样?
也没什么,没关系。
你用什么方法重拾专注力?
超负荷和无法集中精力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觉得超负荷关乎管理外在事物所需的脑力,而无法集中精力是管理内在事物所需的脑力。
总的来说,遇到这两种情况,我会把大脑想象成一台内存已满的计算机,所以最好将其关闭一小会儿。对我来说,关闭就是暂停手中的工作,去冲浪、冥想、洗冷水澡、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者与我非常喜欢的人聊会儿天。
任何能够使你放空大脑、关注身体的健康方式最终都对大脑有益
每次列好清单,我都会感觉好一些。将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做完一项就划掉一项,这会让我很有满足感。这样做可以使我更好地专注于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而且我可以真实感受到它是一项我已经完成的任务。
如果我觉得超负荷了,没有什么比带着狗去公园更好的办法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看着快乐的狗狗,这些都会让我恢复精力。另外,无论你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你的狗都会永远爱你,知道这一点真的太令人高兴了
我会冥想。打坐冥想20分钟,这是我学过的最好的方法。
我会玩单人纸牌游戏,这会清除我大脑里的杂念,让自己睡着。6个小时后,我会自然醒来,这时一切似乎都是简单可行的

七、参考

1、8、可能的技艺(史蒂芬-科特勒《不可能的技艺》)
2、幸福源自内心的秩序(刘苏里-名家大课:《心流》)
3、1. 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