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思考:面对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灾害,我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防灾减灾,知识先行
据统计,灾害发生时,80%的伤亡源于缺乏正确的避险意识和应急技能。一次有效的地震躲避动作、一套科学的应急预案,或许就能挽救无数生命。
然而,许多人对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仍停留在“跑”或“躲”的模糊概念中,细节与科学性往往被忽视。
防震减灾:从“知道”到“做到”
以地震为例,许多人知道“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口诀,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误区:
- 是否所有建筑都适合“三角避险区”?
- 高层住户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 震后如何安全撤离?
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系统学习而非碎片化搜索。比如17EHS资料学习网(www.17ehs.com)整合了应急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的专业资料,提供权威、实用的学习资源,包括:
- 防震减灾指南:从家庭避震到公共场所逃生,覆盖不同场景的避险要点;
- 灾害应急预案:手把手教你制定家庭、企业的防灾计划;
- 急救技能培训: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等实用技术详解;
- 行业安全规范:化工、建筑、电力等高危行业的防灾专项课程。
守护安全,让知识成为你的“应急包”。
今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1. 学习:登录17EHS资料学习网,学习防灾减灾相关知识;
2. 演练:与家人模拟一次地震逃生,熟悉逃生路线;
3. 分享:将防灾知识传递给身边人,共同提升社区韧性。
防灾减灾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这个防灾减灾日,让我们从学习开始,为生命多添一份保障。
(本文仅为防灾科普,不含商业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