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产出及其分类
1、含义:
企业产出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企业组织下,投入和利用企业各项资源,生产的全部直接有效成果。
2、特征:
企业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
(1)劳动成果:只要是企业职工劳动的成果,都可以作为企业产出进行统计。
(2)有效成果:在企业生产活动中,企业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可能会按照预订的目标,生产出既定的产品,也可能会生产出 非既定的产品(不能统计在企业产出中)。
(3)直接成果:只有企业按预订生产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统计为企业产品。
3、分类:
(1)企业产出按照表现形态划分:
- 企业物质产品:企业在投入了一定数量的原料、燃料、设备和人力以后,生产出来的新的有形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存在一定的实物形态,能够储存、搬运和延期消费。
- 企业服务产品:企业在投入了一定数量的原料、燃料、设备和人力以后,生产出来的新的无形产品,又称劳务或者服务。
(2)按照产品完工程度划分:
- 成品:指完成了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随时可以供应市场的产品。
- 半成品:在企业内部完成了一个或几个车间(工序)的生产过程,经验收合格,办理相关手续送交半成品库,有待下一个车间继续加工的产品。(已经出售或者准备出售的可以当作成品)
- 在制品:在企业各个生产过程和生产环节中正在加工的产品。
(3)按计量单位划分:
- 实物量:以实物单位计量的企业产出。
- 价值量:以货币单位计量的企业产出。
(4)按使用去向划分:
- 中间产品:指企业本期生产而又在本期继续加工的产品,其构成实体主要是指企业的半成品和在制品等未完成品。
- 最终产品:指企业本期生产,本期不再进行加工,可以作为企业销售或自用的产品,包括外售半成品及已完成的劳务产品。
二、货物生产企业产出统计与分析
(一)货物生产企业产出统计与分析
1、企业产出的实物品种统计:了解货物生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实际生产的实物产品品种的数量。
符合三个条件:
①必须是企业主观意愿希望生产
②必须是企业准备对外提供的产品
③必须是企业大量生产的产品
2、实物数量统计:
(1)三个原则:
①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②必须是当期生产的产品
③必须是通过企业人力资本作用,并完成了一定工序的产品
(2)分类:
- 工业企业产出的实物数量: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活动中直接有效成果的实物总量。一般只统计那些主要产品的实物量。
- 农业企业产出的实物数量:农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直接有效成果的实物总量。农业企业在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中,所取得的实物总量。
- 建筑企业产出的实物数量:主要以“单位工程施工个数”和“建筑工程施工面积”,以及“单位工程竣工个数”“建筑工程竣工面积”和“建筑工程完成石方数”为指标进行统计。通常是以各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和自营施工单位为统计单位,分别核算它们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各项建筑产品的实物量。
3、标准实物数量
企业产出标准实物量就是把同类产品中不同规格或含量的产品折算为某一标准规格品或标准含量的产品产量汇总得到的实物量。
标物实物量 = ∑ (原始实物量 ∗ 折合系数) 标物实物量=\sum(原始实物量*折合系数) 标物实物量=∑(原始实物量∗折合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