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618-偏置电路仿真】【要求电源电压2.7V~3.3V】【进行中】

1、仿真以计算MOS管 μ C o x \mu C_{ox} μCox参数

参考https://blog.csdn.net/m0_51258866/article/details/130115911
这篇文章里的vth算出来好低,感觉不太对,应该是数据跨度太小了

由考虑沟道长度调制效应的电流方程:

先仿真PMOS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L=1/0.8
将vgs作为parameter扫描,范围设置为-1.5至-0.5V,扫描6个点,vds作为自变量,扫描范围为-2.5V至0V,因变量为漏端电流。
插入Marker,选取vds=-1.4V和-2.0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取两组数据,

I D I_D IDVds=-1.4VVds=-2V
Vgs=-1.1V-2.663μA-2.940μA
Vgs=-1.5V-13.997μA-14.755μA

代入公式计算:
I D = − 1 2 μ p C o x W L ( V G S − V t h p ) 2 ( 1 + λ V D S ) I_D = -\frac{1}{2} \mu_p C_{ox} \frac{W}{L} (V_{GS} - V_{thp})^2 (1 + \lambda V_{DS}) ID=21μpCoxLW(VGSVthp)2(1+λVDS)
解得 λ=-0.229
Vth=-0.790
/// μ p C o x = 33.574 μ A / V 2 \mu_p C_{ox}=33.574\mu A/V^2 μpCox=33.574μA/V2
但直接查看直流参数发现,Vth为-0.84V
作出修正: μ n C o x = 47.728 μ A / V 2 \mu_n C_{ox}=47.728\mu A/V^2 μnCox=47.728μA/V2

同理仿真NMO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L=1/0.6
解得 λ=0.023
Vth=0.68
/// μ n C o x = 107.313 μ A / V 2 \mu_n C_{ox}=107.313\mu A/V^2 μnCox=107.313μA/V2

但直接查看直流参数发现,Vth为0.79V
作出修正: μ n C o x = 196.983 μ A / V 2 \mu_n C_{ox}=196.983\mu A/V^2 μnCox=196.983μA/V2

综上所仿真结果:

PMOS:λ=-0.229,Vth=-0.84, μ p C o x = 47.728 μ A / V 2 \mu_p C_{ox}=47.728\mu A/V^2 μpCox=47.728μA/V2
NMOS:λ=0.023 ,Vth=0.79 , μ n C o x = 196.983 μ A / V 2 \mu_n C_{ox}=196.983\mu A/V^2 μnCox=196.983μA/V2

2、计算宽长比(校正!注意!!)

考虑每路电流限制5 μ A \mu A μA
取过驱动电压为0.2V
结合上面计算的工艺常数,代入得
( W / L ) P (W/L)_P (W/L)P=5.24 ,取5
( W / L ) N (W/L)_N (W/L)N=1.27 ,取1
大致取L为数倍的工艺值,180nm工艺,不妨
取L为0.9um,则 W P W_P WP=4.5um, W N W_N WN=0.9um

上述的λ应该写作λ*600nm,现在是900nm,有偏差。
另外,在搭建反相器的过程中,发现5:1不能使中间电位位于vcc/2,仿真后,调整PMOS和NMOS的宽长比之比为:2.6:1,大致处于中间电位。

3、搭建偏置电路

1)MOS 最基本的架构(有1倍误差,原因待分析)

先采用最基本的架构,线性+非线性,构成偏置输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电路电流公式为:
I D = 2 ( N − 1 ) 2 K 1 N R 1 2 I_D = \frac{2(\sqrt{N}-1)^2}{K_1 NR_1 ^2} ID=K1NR122(N 1)2
按照上方已规定的, I D I_D ID=5uA,
另外取N=4,而 K 1 K_1 K1= ( W / L ) N ∗ μ n C o x (W/L)_N *\mu_n C_{ox} (W/L)NμnCox= μ n C o x = 196.983 μ A / V 2 \mu_n C_{ox}=196.983\mu A/V^2 μnCox=196.983μA/V2
代入可得 R 1 R_1 R1约为20 k Ω k\Omega kΩ

仿真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显示电流达到了12.7uA,达到理论5uA 2.5倍,问题出在哪里?
换成无衬篇效应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变小了点,但还是2倍即10uA.

原因待分析

先通过提高R1把电流降下来
调整至32 k Ω k\Omega kΩ
电流:3.92u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扫描电流随VCC变化曲线:

vcc2.7V至3.3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无变化。

2)把下方mos换成晶体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流公式为:
I D = Δ V B E R = V T l n N R I_D = \frac{\Delta V_{BE}}{R} = \frac{V_T lnN}{R} ID=RΔVBE=RVTlnN
N可取8,12,16
此处取8,代入得R=10 k Ω k\Omega kΩ

仿真结果

电流为6.9uA,偏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扫描电流随VCC变化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电流有明显变化
为什么?
因为上方不是理想的恒流源,要考虑沟道长度调制效应,故vcc变化时,会影响电流变化。

怎么影响的?待分析

下面进行优化:

3)引入Cascode结构,增大恒流源输出阻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扫描电流随VCC变化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电流变化仍然很大? 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找到原因了,电压不够,扫描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行压降分析:
按照Vthp=0.9V, Δ = 0.2 V \Delta =0.2V Δ=0.2V来估算,即一个Vgs为1.1V

重要:则从地开始,共计上升了:0.8(BJT-diode)+ 3Vgs + Δ \Delta Δ =0.8+3.5=4.3V,3.3V电源无法满足

因此,需要旁路放大式Cascode或宽摆幅Cascode:
宽摆幅方案1不知道怎么做

4)采用宽摆幅Cascode方案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扫描电流随VCC变化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仍然不足
宽摆幅方案2相比正常方案能够减少一个vgs- Δ \Delta Δ,即减少一个Vthn (由于P的Vth大,Nmos可工作Pmos不一定工作,所以减小的)大约为0.8V
也就是说,现在仍然需要4.3-0.8=3.5V 才能工作
可是偏置电路是不是也需要一个 Δ \Delta Δ 呢,这样似乎要3.7V才工作。

实测表明,pmos的电流输出端,直到电源电压达到3.7V时,才进入饱和区

无论如何,由于晶体管的存在,结合常规及宽摆幅的cascode结构,仍需要较大的压降,
因此,需要结合运放或放大电路进行设计。

是不是可以不用晶体管?

5)采用旁路放大型(Regulate型)Cascode,即以增加两条放大器支路为代价,换取低压。

此时所需电压为BJT0.8V + vgs + Δ \Delta Δ = 2.1V 即可。

但实际上,此电路好像不适用于2层改1层,只适合3层cascode改两层cascode.

6)采用运放构造等电位点?

待继续

  • 10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