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偏置电路,电流镜结构,基准电路的思考的逻辑线
看了吴金老师的课,目前看到运放,对于前面的偏置,电流镜,基准电路总有一种突兀感(视频有点缺失,电流源结构是突然出现的),应当是刚开始学的关系,在此复盘思考一下,或有谬误,不断修正中。
梳理下逻辑线:
1、功能电路需要PVT变化时,直流工作点稳定,因此需要偏置/基准电路提供恒流或恒压(什么时候用偏置?什么时候需要上基准?有点懵比)
各类功能的电路工作时,其中的mos器件一般需要工作在饱和区,因此,需要稳定的直流工作点,以保证电路特性不发生预期以外的变化。
“稳定”是什么意思?即PVT变化下保持稳定,Process(工艺),Vdd(电源电压),Temperature(温度)。即此三者发生变化时,仍能保证电流的直流工作点不改变。
1)Process:生产工艺扩散。只能通过减小电路相关因子,以及后期流片后修调,来修正。
2)Vdd:电源电压的变化。通过设计偏置电路,该电路可以输出与电源无关的偏置电压和偏置电流。
3)T:温度变化。该电路通过偏置电路的基础上,带隙基准电路(BGR)实现,核心思路为温度补偿策略。
因此,我们需要按照需求,给功能电路提供一个基准电压或基准电流,以保证功能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随PVT发生偏移。
2、考虑设计偏置电路,要求V即电源电压变化时,输出恒定的电压和恒定的电流
注意:“变化”是什么意思?一般我们认为,是指在某个固定的电源电位下,上下百分比的波动,如3V±10%,而不是大范围的几伏变化。因此,针对Vdd变化,我们一般按照交流分析,采用交流阻抗探寻其偏置电压和偏置电流的稳定性。
因此,Vdd变化时,要求偏置电路能够输出:恒定的电压和恒定的电流。分别需要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这两者可以通过MOS管相互转换。
1)电流转电压源:通过串联MOS-Diode进行转换:
V R ( 即 V G S ) V_R(即V_{GS}) VR(即VGS)拉出电压为恒定值。
从I-V曲线特性来讲,其I-V曲线近似为平方律特性,故小电流变化不会引起大的电压变化。
从交流阻抗来讲,MOS-Diode的交流阻抗很小(即I-V曲线的倒数),故分压得到的电源扰动很低,另外,如果上面电流源的特性比较理想,该电流源交流输出阻抗无穷大,则MOS-Diode分压更低。
即:
Δ V M O S − D i o d e = r ∞ + r = 0 \Delta V_{MOS-Diode} = \frac{r}{\infty +r} = 0 ΔVMOS−Diode=∞+rr=0
2)电压转电流源:通过并联MOS-饱和区进行转换:
将左侧的电压源 V R ( 即 V G S ) V_R(即V_{GS})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