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仿佛是重走了一遍我来时的路。
我培训时说到RFQ是成单最快的方法,所以她每天都盯着RFQ。
我培训时说社媒聊天是和客户建立链接最快的方法,所以她在没有询盘的时候一直在ins上找客户,只是回复率最高的恰巧是我们不太匹配的市场——印度。
我培训说新人一定要多主动去开发客户,所以她有空就会去主动谷歌搜索客户,发邮件, 不过发邮件这个见效确实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才会有效果,毕竟免费手工开发是比不了花 了钱去做的事情。

她开发到的询盘很多都不是我们现有的规格,数量也不多。
我让她把重心放在我们现有的产品上,但是她却说,你就帮我问问工厂吧,反正也没客户,聊聊看呗。
最终她也谈成了这些订单。
在我做新人业务卖家具的时候,公司里面有六位业务,其中三位都做了超过两年。
我入职后只能拿到一个新的阿里子账号,并没有其他的资源。
我了解阿里,那是能成单最快的方式,还有一个是谷歌开发。
两种方式我都在尝试,但是谷歌开发在前三个月都没有见到任何效果。
阿里的访客营销在第三个月的时候给我带来了一个小柜的订单,都是主营产品。
谷歌开发的客户在第四个月的时候给我带来了一个高柜的订单,但是产品非常的杂,比如我们产品是家具,但是客户不只要家具,还要我们卖给他配件。因为有配件替换的话,他的家具使用寿命能更长。
老板替我找了,也开玩笑说我的客户要的都不是咱卖的,最后这个订单金额两万多美金,利润接近30%。
下半年谷歌开发出一个要两个柜新宴会椅的客户,第二年老客户想要电竞椅,走了接近一个柜。
但是这些订单在成交之前,在所有业务围坐在一起分析客户的时候,老业务全部都评价我没有把时间花在主营产品,这些客户要的是我们不熟悉的产品,成交可能性比较低。
我点头了,但没往心里去。我愿意相信一个花几百美金把两把椅子寄给我,付钱让我做样品的客户。
我也愿意相信明明有钱卖别的产品,但是愿意花时间和我一起挑选新产品,相信我的判断的客户。
所以,那些偏门的产品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和公司新的机会。
所以,老业务(包括我)的意见未必就对!
一家贸易公司的主体在服务的客户,而不是限定的产品。
我们每位业务都应该警惕自己养成过度判断客户的习惯。
只是要有需求的客户,我们能提供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停止那些对客户实力以及后期订单量的想象。
业务对服务新客户的懈怠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挣钱,而是因为我们不信他有订单。
那些无用的想象是对自己的内耗。
更多外贸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外贸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