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采购管理过程概述
过程 | 定义 | 主要作用 |
---|---|---|
1. 规划采购 | 记录项目采购决策,明确采购方;识别潜在卖方。 | 确定是否从项目外部获取货物和服务,若需外购,则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取何种货物或服务;仅开展一次或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为项目采购活动制定整体策略和具体行动计划。 |
2. 实施采购 | 获取卖方应答、选择卖方并授予合同的过程 | 选定合格卖方并签署关于货物或服务交付的法律协议。本过程的最后成果是签订的协议,包括正式合同。【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 |
3. 控制采购 | 管理采购关系,监督合同绩效,确保买卖双方严格履行法律协议,满足项目需求;适时实施必要的变更和纠偏措施,直至合同关闭。 | 在整个项目期间持续开展,以确保采购活动符合预期,及时解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直至合同结束。 |
采购输入输出、工具技术、输出
一般输入可以简写,工具和技术、输出可以重点写。
1.规划采购管理重点
1. 采购管理计划
采购管理计划内容 | 具体内容 |
---|---|
协调采购与项目其他工作 | |
采购与项目进度整合 | 明确采购活动与项目里程碑、关键路径的对应关系,确保采购进度与项目进度同步 |
采购与质量管理衔接 | 制定采购物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与项目质量计划对接,确保采购品符合项目整体质量要求 |
采购与成本控制联动 | 结合项目预算,制定采购成本控制措施,监控采购成本变化,确保采购成本在预算范围内 |
重要采购活动时间表 | |
采购计划编制 | 制定采购需求识别、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交货验收等关键活动的时间节点 |
采购活动里程碑 | 标注供应商评估完成、合同签订、首件样品交付、批量供货开始等重要事件的时间 |
合同测量指标 | |
时间指标 | 如交货期、响应时间、维修响应时间等,衡量供应商履行合同的时间效率 |
质量指标 | 如不合格品率、退货率、客户满意度等,反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
成本指标 | 如实际采购成本与预算对比、节约成本比例等,评估采购成本控制效果 |
干系人角色与职责 | |
采购团队 | 采购经理、采购员、质量检验员、合同管理员等的角色定义与具体职责 |
项目团队 |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财务人员等在采购过程中的配合职责与沟通要求 |
供应商 | 供应商代表、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角色的职责与对接窗口 |
其他干系人 | 客户、监管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等在采购过程中的角色与期望行为 |
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 | |
法规政策约束 | 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定、政府采购政策等对采购活动的限制与要求 |
市场环境因素 | 供应商市场状况、价格波动、供应稳定性等对采购的影响 |
技术条件假设 | 对供应商技术能力、产品性能、兼容性等的预设要求 |
风险管理事项 | |
风险识别 | 列出可能影响采购的供应中断、价格波动、质量风险、合同纠纷等风险 |
风险评估 | 量化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确定风险优先级 |
风险应对策略 | 对每项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应急计划、转移或减轻风险的具体办法 |
风险监控与报告 |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更新风险登记册,向上级管理层汇报风险状况与应对进展 |
2. 自制或外购决策
3. 采购策略
采购策略
采购策略是指企业在进行物资和服务采购时,为了达成最优采购效果而采取的整体方针和具体方法。以下是一份详细的采购策略内容及具体内容表格:
采购策略内容 | 具体内容 |
---|---|
采购模式选择 | |
集中采购 | 将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采购需求集中在一处统一管理,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增强议价能力。 |
优点: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便于供应商管理和风险控制。 | |
缺点:可能导致供应灵活性降低、对供应商依赖度增大。 | |
分散采购 | 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根据自身需求独立进行采购。 |
优点:灵活适应各部门需求变化、降低供应链风险。 | |
缺点:可能丧失规模效应、增加管理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