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观题共性问题一览
1.审题不认真 答非所问
2.语言组织缺乏逻辑性 书面表达能力欠缺
3.内容分析不全面 作答不到位
4.空着不写 放弃得分机会
二、题型特点及评分标准
01 辨析题:
4道,每题8分,共32分
(教育学、心理学各两道)
02 要求考生对题干所述做出正误判定并给出理由,考查考生对知识点识记的准确性以及理解性
三、题型特点及评分标准
判断(3分)
判断正确得3分,判断错误或者回答不科学、片面、√、x等答案都0分。
分析+总结(5分)
一般不给5分,解释充分、篇幅充足且有条理性的均得4分,其次的给3分,2分,解释一句的给1分,不解释不给分。
总——分——总
1.判断正误:这种说法是正确/错误的
⒉分析思路: 概念解释(关系陈述),抓住关键词
3.总结, 回扣观点
三、考题类型
1.概念混淆型
题型特点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两个概念做区分,需要对每一个概念作准确解释,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真题链接
(教育学)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心理学) 逆向迁移就是负迁移。
作答方法
1.对题目做出判断:这种说法是正确/错误的
2.说明理由:
(1)将概念一一提取,分别解释
(2)判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联系或区别)
3.总结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思路:判断——解释概念(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及关系——总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判断)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质量规格所做的总体规定与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概念1)
(2)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概念2)因此,二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关系)
故题干说法错误。(总结)
注意:实际作答时不必写思路
2.概念释义型
题型特点 此类题目一般是从某个重要概念出发,通过对概念的阐
释来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这类题目主要有缩小内涵、改变关键词等形式。
真题链接 (教育学) 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心理学) 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作答方法
1.对题目做出判断,正确or错误
2.说明理由:
(1)抓题干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进行概念解释
(2)指明题干的问题/正确的原因
3.总结
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思路:判断——解释概念及作用,指出问题——总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判断)
(1)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功能,还会存在负向的功能(概念解释)。
(2)教育的正向功能也称积极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作用1)
(3)教育的负向功能也称消极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作用2)例如,应试教育下追求高分数的标准化教学,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并不总
是积极的,也存在消极影响,题干表达太过片面。(指出问题)
故题干说法错误。(总结)
注意:实际作答时不必写思路
3.理论观点型
题型特点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理论观点做细节区分,考生需要对相关知识点的关键词句作准确记忆,考查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真题链接 (心理学)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作答方法:
1.对题目做出判断,正确/错误
2.说明理由
(1)提取相关理论,解释
(2)阐述正确观点,得出结论(指明问题/正确原因)
3.总结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思路:判断——解释理论及观点——总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判断)
(1)据耶克斯─多德逊定律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理论解释)
(2)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观点1)而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观点2)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指明问题)
故题干说法错误。(总结)
注意:实际作答时不必写思路
4.因果关系型
题型特点
因果关系是指两个知识点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标志主要是 “所以” “因此” “因而” 等。
真题链接
(教育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
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心理学) 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作答方法
1.对题目做出判断,正确/错误
2.说明理由
正确部分简单解释,错误部分重点解释+指明问题
3.总结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思路:判断——简单解释/抄写+重点解释——总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判断)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正确简单解释),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错误重点解释)
(2)其具体表现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指明问题)
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
注意:实际作答时不必写思路
答题模板
判断: 这种说法是正确/错误的 。
分析: 解释概念/理论+题干分析(指明问题/正确原因)
eg: 概念A是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B是__________________
阐明正确观点或指出错误问题(片面理解/以偏概全/非线性关系/是其……表现之一)。
总结: 故题干说法是正确/错误的。
简答题
题型特点
简答题: 4道,每题10分,共40分
(教育学、心理学各两道)
1.知识点比较广,分值高
2题目设计灵活,类别鲜明
3.需要考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评分标准
01 出现关键词即可得分,或者答出与关键词贴近的词也会给分
02 结合具体点数设单点分。阅卷相对宽松,识记不清晰时,答案条理清晰、篇幅相对充足,也至少可得4分、5分。
答题技巧
- 认真审题,明确理论
- 分条列点,顺序可变
- 理论在前,解释在后
- 关键词和沾边即可得分
- 遇到没有背过的,不能空,用自己的语言写满
对于比较简短的答案,可以适当做解释真题链接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真题链接 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制定的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
不明确答案——罗列相关知识点(多写)
真题链接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参考思路 联想相关知识点、理解、总结
教育目的
01 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的因素(受教育者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家的理论思想)
02 全面发展——怎么来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3 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参考笞案
确定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客观依据和和主观依据。
客观依据有两个: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主观依据有一个:特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即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社会、儿童、知识
2.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社会、儿童、学制本身
不明确答案——罗列相关知识点(多写)
真题链接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参考思路 联想相关知识点、理解、总结
有意注意及影响因素——目的、任务、间接兴趣、活动、经验…
无意注意及影响因素——主客观因素:刺激物本身的新异性、强度个人的需要等
有意后注意及影响因素——直接兴趣、熟练程度等
参考答案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①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素;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②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③培养间接兴趣;④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
(3)巧妙地利用几种注意交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②积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③引导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材料分析题
题型特点
中学科目二试卷中,材料分析题两道,每题18分,共36分。
材料分析题由材料和题干两个部分组成。
材料的作用是为提供可供分析的素材——即作答的现实依据;
题干的作用是呈现理论范围,表明答题方向——即作答的理论依据。
评分标准
1.答题方向正确
2.理论解释
3.结合材料
答题要求
1.结构完整
2.篇幅充足
3.字迹清晰
做答步骤
1.看问题
题量分值、圈画关键词、锁定知识点
2.读材料
带着问题读材料、联想知识点、勾画留痕
3.写答案
注意答题格式,关键词突出,结合材料分析
答题模板
①总:问什么答什么。(将问题变为陈述句)
②分:理论点+理论点解释+结合材料
理论点1……解释理论点1……材料中,……
理论点2……解释理论点2……材料中,……
理论点3……解释理论点3……材料中,……
③总:照应开头,总结强化(总之、因此、综上所述……)
考察题型
教育学
教学德育类
心理学
心理发展类
题型特点
教学德育类
第一问:问理论。
【材料中体现了什么原则、方法等】
第二问:问理论。
【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贯彻要求有哪些】
心理发展类1
第一问:问理论。
【材料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解决】
第二问:问理论。
【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心理发展类2
第一问:问理论。
【请结合案例阐述教师期望的作用】
第二问:问教育启示/对教师意义。
【请阐述对教育的启示】
第二问:【教师期望】教育启示/对教师意义。
参考角度
该不该学习、应用【上述理论】?为什么?
好处是什么?如何发挥?
注意事项是什么?如何规避弊端?
答题模板
1.教师要重视 ________的应用;
2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________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________,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4.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将________理论引导到具体的实践中;
5.在实际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心理发展类3
第一问:问理论。
【请运用学习动机相关的知识分析问题】
第二问:问建议。
【假如你是老师,怎么指导/建议/帮助】
第二问:【动机冲突】作为教师,怎么指导、帮助。
参考角度
对学生的要求:动机、意志、自我效能感、兴趣、情绪、积极性等
对教师的要求:主导作用、一分为二、扬长避短、掌握策略(方法、原则、规律)
借助其他因素:群体约定、榜样示范、规章制度、社会他人、班级活动
答题模板
1.学生
①知道出现________问题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度担心,缓解焦虑;
②了解自身需求,激发学习动机;
③建立正确自我认识,获得自我效能感;
④树立正确人生观;
⑤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⑥锻炼意志品质;
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
①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
②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引导扬长避短;
③尊重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宣泄情绪/合理认知/学习兴趣);
⑤需熟练掌握________ 策略/方法/原则,做到因材施教。
3.其他
①与家长沟通;
②榜样示范——看视频;
③组织________ 班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