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on-Local Cost Aggregation Method for Stereo Matching》读后感

本文详细解读了《A Non-Local Cost Aggregation Method for Stereo Matching》论文,介绍了如何通过非局部代价聚集和最小生成树(MST)优化立体匹配问题。论文提出两次遍历MST的方法降低计算复杂度,实现高精度和实时性。同时,文章讨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包括图像分割、高斯滤波和解决最小生成树的冗余性问题。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减少误匹配率,提高视差图质量。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这篇论文主要创新在代价聚集步骤,传统的聚集一般是在局部区域,这样结果也只是局部最优。但是这篇论文提出了非局部代价聚集的方法,用一颗最小生成树(MST)将整个图像联系起来,它以全图的像素作为节点,构建过程中不断删除权值较大的边,边就是相邻像素间的最短距离(即两个节点间相似性最小,本篇文章的相邻像素点指的是4邻域,我认为可以用8邻域来尝试)。然后采用kruskal(克鲁斯卡尔)算法或prim(普里姆)算法进行计算,这样便得到了全图像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这层关系,构建代价聚合其中树的节点就是图像像素点,这样每个像素点作为根节点的时候都能接受来自整个图像其他像素点的支持,就只是权重的大小随距离远近变得不同而已,但至少不是局限在一个区域或者窗口里,这就是本文的创新点。但是基于每个像素点作为根节点循环,计算复杂度就比较高,作者又提出了两次遍历MST,第一次是从叶节点向根节点聚集,更新每个根节点的代价聚集值(即图中的V4节点),第二次是从根节点向叶节点聚集,更新每个叶节点的代价聚集值(图中的V3节点)。计算第二次的聚集值时,就不需要再一次以这个点为根节点,因为第一次聚集的值可以放在第二次用,只不过做个减法就好,这样省去了复杂并且不断重复的死板运算。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把论文中一般公式具体化: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视差精化步骤,基于上述非局部代价聚集方法,先分别得到左右两个图像的视 差图,然后进行左右一致性检测,得到稳定点和不稳定点,稳定点就可以通过检测,同时直接在左视差图上定义新的代价值,再同样利用原图所得的MST,对所有像素点重新进行代价聚合,最后利用WTA算法更新视差。其余不稳定点代价值为0。
本文的优点在于非局部的最小生成树,而且计算复杂度低,准确度高。别说,代码是真的速度快,运行完不到1s,实时性很强啊,这个非局部真不是开玩笑的。
我认为不足之处有几个(也只是我的想法):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