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格塾丨品鉴《金石录后序》

金石录后序

宋·李清照

对于文言文本身,我其实是没有好感的,虽然我明白这是我国千百年历史积淀下的瑰宝,但自小读书,凡是遇到古文,无非背诵默写,对于文言文的意思也不太明白,甚至有些字词都读不出来,而在预习时就要标音,读清楚,一遇到文言文就是重复这样的动作,这让我很是反感。

整理《金石录后序》是我在进入盛格塾之后,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曾经是抱有以往对于文言文的偏见而开始着手整理的,但在整理的过程中却渐渐有所改观。《金石录后序》的作者是李清照,李清照这三个字原来在我的脑海里,不过是文字。说起李清照,最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她的《声声慢》,可不管我如何努力回忆,能想起的却只有“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究其原因,不过是读起来顺口,嘴自己嘟囔出来的,而不是脑子去想出来的。

金石录后序

宋·李清照

说起李清照,最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她的《声声慢》,可不管我如何努力回忆,能想起的却只有“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究其原因,不过是读起来顺口,嘴自己嘟囔出来的,而不是脑子去想出来的。

放眼望去,我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应该背过不少李清照的名篇,毕竟她是南宋第一的女词人,可唯一能完全背出来的竟只有她的《夏日绝句》。而能够背出来的原因却不是因为这首诗短小,只有20字,而是源于大二时在暑托班的教学经历。当时是在某个培训机构兼职,贵方的老师要求我教授四年级语文的预习课,预习课只要带学生读熟,会写,要求背诵的地方背出来就行,因为只是暑假时的预习工作。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是中间的某篇课文,是古诗,自然是需要背诵的,而背诵自然也需要理解意思。为了能教授好学生,我才开始着手去查询这首诗的意思。尽管我小学时肯定学过,因为再看一遍,我马上就能读得朗朗上口。但意思是什么,我不明白,我甚至以为“哦,这大概是爱情诗吧”,毕竟有“思项羽”。查了之后,才知道,它的重点在于“不肯过江东”。项羽不愿意渡江回到江东,那是他最初随着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因为他觉得愧对江东父老,因此决定自刎于乌江。项羽至死,也心心念念的是与将士共存亡,不愿回到江东苟且偷生,可见他的重情重义。

《鸿门宴》

这里提一些题外话,我对于项羽,印象最深的是《鸿门宴》,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忍对刘邦痛下杀手,其实也是源于他的重情。我在学习《鸿门宴》时,只觉得项羽是个傻子,太过优柔寡断,不能当断则断。我只把他当作历史人物,当作是一串字符,从没想过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刘邦和他合作一起灭秦,他们理当是有情义在的,虽然这份情义最后却害死了项羽。但其实纵观历史,刘邦称帝后,由于心中的猜忌,当年辅佐他登上帝位的韩信等人一一被剪除。也许项羽适合成为一个领兵沙场的大将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却不太适合成为帝王,我只觉得惋惜。

话又说回李清照,当时她写《夏日绝句》的背景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为国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之意。

李清照是通过歌颂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南宋统治者撇下百姓、只顾自己活命的恶劣行径。

在暑托班教书时,我想扩展说一下李清照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背景,有些孩子也听得入迷,基于课程的时间,我不能讲完。当下课后,教室外阿姨的声音传来,许多小朋友就冲出去盛饭了,但也有零星几个孩子在课后希望我把故事讲完。

尽管我也能够稍稍理解李清照逃亡路上一定倍感艰辛,才会有此愤慨,但却不知道她到底是如何艰辛,在读了《金石录后序》后,我才明白她的悲愤从何而来。

金石录后序

宋·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全文较长,盛格塾将其分为了五个部分进行编撰。

第一部分

起始 至 “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这部分是在概括《金石录》的主要内容以及说明赵明诚编著《金石录》的宗旨。

第二部分

“余自建中辛巳” 至 “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从第二部分开始,就是在叙述李清照这些年所经历的一点一滴。第二部分讲述了李清照出嫁后在夫家的生活,18岁时,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这里提到了一件小事,在每一个朔望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赵明诚会向太学告假,和李清照一同去典当衣服补贴家用。取了典当衣服的钱,夫妇俩便一同走入相国寺,买了碑文和点心、水果等吃食。然后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一边看看刚买的碑文,一边吃着点心,感觉自己就像葛天氏时期的黎民百姓(传说葛天氏时代的人们性情纯朴,生活悠闲)。

李清照在这之后的两年间,一直和赵明诚一起从各处收集罕见的古籍、古今名人书画等珍奇的器物,为了收集这些东西,就算是脱下现在穿的衣服拿去典当,也在所不辞。这里特别提到了他们在崇宁年间,有人来卖徐熙的《牡丹图》,因为叫价太高,夫妇俩想尽办法也买不起,两人竟惆怅了好几天。

热衷某样事物时,是这样子的,能有一件很痴迷的事物,是人生之幸。如同我从大一开始就一直热衷于十字绣,看到随着新的颜色慢慢进入到布中,图案渐渐浮现出来的时候,我就倍感欣喜。我想李清照当时在抄录了新的古籍,得到了新的书画字帖时,她也会是这样的吧,就像我绣好了一幅新的十字绣,给它裱框,挂起来的时候。我会想象,她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书画,会和赵明诚一起探讨这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再之后把画挂起来,抑或是卷起来收纳,时不时抬头看看它,又或者再摊开来反复观摩,那种摸一摸画纸都感到愉快舒适的心情。

李清照在嫁给赵明诚之后没多久,李家和赵家都相继贬官。在宋徽宗大观元年,李清照24岁的时候,夫妻俩开始了在青州闲居的生活,可他们仍旧因为这种心中的热衷,继续收集字画书帖,不吃第二样肉菜,不穿第二件彩色衣服,也不用豪华贵重的头饰,屋子里也没有奢侈的摆设,把诸如此类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古籍书帖字画……李清照觉得收集书籍远比“声色狗马”的乐趣更甚。

我尤其喜欢第二部分的内容,从赵明诚、李清照夫妻俩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透露出来的爱情令人艳羡,因此字数也就多了一些。

第三部分

“至靖康丙午岁” 至 “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靖康丙午岁是指宋钦宗靖康元年,这一年,金兵围了汴京。夫妻俩听闻了金兵的侵袭,不知道如何是好,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要保护好书。这时候李清照已经心中有所觉,知道这些东西日后可能都不再是自己的了。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所有的书籍不能全部带走,只能做了筛选,筛选了四层,每一次抛下一部分书,想必李清照心中也是无限惆怅的。最后载走了十五车的书籍,剩下的留在了青州的十多间屋子里。希望明年还能再来运走。但没有想到,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金人已经打到了青州,这十多间屋子的书籍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原文是“已皆为煨烬矣”,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我在读的时候却无比揪心。想到自己长年累月所收集的书籍,一下子就没有了,哪怕是到了别人手里,即使是被金人拿去了,至少它还在,有可能我还能拿回来,可是它被烧掉了,成为了一团灰烬,被风吹散了。想想就觉得无法接受。

可是噩梦却还没有结束,宋高宗建炎二年,也就是李清照45岁时,与赵明诚在舟中告别。其实这一段我一开始读的时候,以为是事情有所转机了,毕竟我看到了赵明诚“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却未想过是回光返照。告别之后,赵明诚就患了疟疾,在书报中,李清照得知赵明诚时有发热,担心他会服用凉性药,到了之后果真不出所料,赵明诚大量服用柴胡、黄芩,这些都是寒性药,但治疗疟疾不能用寒性药。赵明诚病入膏肓,已无力回天。

第四部分

“葬毕,余无所之” 至 “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接连失去十余屋的书籍、挚爱的夫婿,李清照再也不能过两人相互扶持的日子了。我不知道这种打击对她到底有多大,原文对此的描述仍旧是六个字——“葬毕,余无所之。”,意思是,处理完了亡夫的后事,李清照觉得没有地方可去,就好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在赵明诚逝世后,李清照也生了一场大病,但为了保护剩下的书籍,她强撑着振作起来,想要投奔赵明诚的妹婿,将当初从青州带走的十五车书籍运送到洪州给他。同样是十二月,金人攻陷了洪州,这“连舻渡江之书”也散为云烟了。留下来的书籍甚至可以一一罗列出来,报的上名字。

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

这些是李清照在病中把玩时,搬在卧室内,而得以幸存。此后为了躲避金兵,李清照带着这些东西辗转了数个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她听闻有人谣传说赵明诚有歌颂金人的行为,感到十分害怕。

这个谣传源于“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

在赵明诚生病的时候,有一个名为张飞卿的学士带着一个玉壶来看望他,之后又把玉壶带了回去,其实只不过是一块像玉的美石罢了。此事之后便谣传成了赵明诚要把玉壶献给金人,令李清照大为惶怖,她既不敢声张,也不敢就把这事先放下不管,于是打算把诸多器物进献给皇帝,进献的时候,皇帝还在越州。等李清照到了越州,皇帝已经离开越州,前往四明了,所以未能进献成功。她不敢留在身边,决定寄往剡州。在这之后,官军就趁镇压叛兵的动乱时劫走了这些器物。

此时,李清照身边只剩下了“书画砚墨可五七簏”,不忍放到别的地方,就一直放在卧榻边,时不时翻来看看。未曾想到,这最后的书画砚墨也被人盗去,李清照想方设法都没能寻回其他的书画,只在吴说的帮助下得回了“一二残零”,这“一二残零”已经不能构成完整的书册了,但李清照依然像保护自己的头和眼睛一般护着。

从“十余屋”和“十五车”,到只剩“十五车”,再到“少轻小卷轴书帖”,“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最后只剩下“一二残零”,令人扼腕。虽然我并不像李清照那样,对书籍有那样痴迷,但对于我自己痴迷的东西,也肯定是放不下的。

第五部分

“今日忽开此书,如见故人。”至 文末

这部分写了李清照在重读《金石录》时,追思赵明诚,因而为《金石录》写了后序,《金石录原序》是赵明诚所写。

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这部分中的这句话令我无比动容,赵明诚写在《金石录》上的文字还像新的一样,可是他的墓碑旁边的树木却已长成,有两手合抱那么粗,意思是赵明诚已经逝去多年了。“想不到你离开我已经有那么久了”,有一种无限的悲凉。

金石录后序

宋·李清照

其实很多文言文中的人,作者、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人,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认为是没有必要去背诵它的,只是单纯的背,早晚会忘记,在理解了意思之后,代入体会,去欣赏文字中的波澜壮阔,抑或是柔情万丈,久而久之,自然能明白其中深意。这就不像是学习,而是共情。

盛格塾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人文情怀审视软件,以软件技术改变人生

格友公众号

盛格塾小程序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在微信中搜索“盛格塾”小程序

可以阅读更多文章和有声读物

图文排版:韩俊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