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管理

第二章 业绩评估

银行财务报表

  • 资产负债表

一 级 准 备 = 库 存 现 金 + 同 业 存 款 一级准备=库存现金+同业存款 =+
二 级 准 备 = 短 期 证 券 ( 满 足 流 动 性 需 要 ) 二级准备=短期证券(满足流动性需要) =

  • 损益表
  • 税 前 营 业 利 润 = 营 业 收 入 — 营 业 支 出 税前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支出 =
  • 税 前 净 营 业 收 益 = 税 前 营 业 利 润 — 免 税 收 入 税前净营业收益 = 税前营业利润 — 免税收入 =
  • 税 后 营 业 利 润 = 税 前 净 营 业 收 益 — 应 付 所 得 税 + 免 税 收 入 税后营业利润 = 税前净营业收益 —应付所得税 + 免税收入 =+
  • 纯 利 润 = 税 后 营 业 利 润 — 非 常 规 项 目 — 证 券 损 益 纯利润 = 税后营业利润 —非常规项目— 证券损益 =

银行业绩分析

银行价值分析
  • 现值分析法
    P V = D n ( 1 + r ) n PV=\frac{D_{n}}{(1+r)^n} PV=(1+r)nDn = R n − ( C n + H n + T n ) [ 1 + ( i + g ) ] n =\frac{R_{n}-(C_{n}+H_{n}+T_{n})}{[1+(i+g)]^n} =[1+(i+g)]nRn(Cn+Hn+Tn)
    P V : 银 行 股 票 价 值 或 现 值 PV:银行股票价值或现值 PV D n : 预 期 未 来 现 金 收 入 D_{n}:预期未来现金收入 Dn n : 预 期 未 来 收 益 期 限 n:预期未来收益期限 n r : 预 期 折 现 率 r:预期折现率 r
    D n = R n − C n − H n − T n D_{n}=R_{n}-C_{n}-H_{n}-T_{n} Dn=RnCnHnTn
    R n : 银 行 资 产 创 造 的 总 收 入 R_{n}:银行资产创造的总收入 Rn C n : 银 行 的 负 债 成 本 C_{n}:银行的负债成本 Cn H n : 日 常 管 理 费 用 H_{n}:日常管理费用 Hn T n : 税 收 成 本 T_{n}:税收成本 Tn
    r = i + g r = i + g r=i+g
    i : 预 期 无 风 险 利 率 i:预期无风险利率 i g : 预 期 的 风 险 补 偿 率 g:预期的风险补偿率 g

  • 市场价值分析法:
    银 行 股 票 价 值 = 每 股 收 益 × 市 盈 率 银行股票价值 = 每股收益×市盈率 =×
    这一指标也可以用市盈率表示:
    市 盈 率 = 每 股 价 格 / 每 股 收 益 市盈率 = 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

  • 比例分析法:
    市 场 价 格 / 帐 面 价 格 市场价格/帐面价格
    或: 股 权 市 值 / 股 权 账 面 价 值 股权市值/股权账面价值 /

财务指标分析
  1. 主要盈利性指标
  • 净 利 息 收 益 率 = ( 利 息 收 入 − 利 息 支 出 ) / 总 资 产 净利息收益率 =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总资产 =/
    一般与银行规模负相关。

  • 非 净 利 息 收 入 率 = ( 非 利 息 收 入 − 非 利 息 支 出 ) / 总 资 产 非净利息收入率 = (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总资产 =/
    一般随银行规模增大而降低。

  • 贷 款 账 户 收 益 = 资 产 利 息 - 资 金 转 移 成 本 贷款账户收益=资产利息-资金转移成本 =

  • 存 款 账 户 收 益 = 资 金 转 移 收 入 - 利 息 支 出 存款账户收益=资金转移收入-利息支出 =

  • 净 经 营 收 益 率 = ( 经 营 总 收 入 − 经 营 总 支 出 ) / 总 资 产 净经营收益率 = (经营总收入-经营总支出)/总资产 =/

  • 每 股 收 益 率 = 净 收 入 / 普 通 股 股 本 每股收益率 = 净收入/普通股股本 =/

  • 经 济 增 加 值 = 税 后 净 利 - 经 济 资 本 成 本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利-经济资本成本 =

  • 资产收益率(最重要的指标,1.5%) = 税 后 净 利 总 资 产 \frac{税后净利}{总资产}
    = 税 后 净 利 总 股 本 = \frac{税后净利}{总股本} = = 资 产 收 益 率 × 股 本 乘 数 = 资产收益率 ×股本乘数 =×
    (账面股本收益率,15%-16%;股本乘数,11-12倍。)

  • 资本收益率= 净 利 润 资 产 总 额 × 资 产 总 额 资 本 总 额 \frac{净利润}{资产总额} ×\frac{资产总额}{资本总额} ×
    = 净 利 润 总 收 入 × 总 收 入 资 产 总 额 × 财 务 杠 杆 比 率 =\frac{净利润}{总收入}×\frac{总收入}{资产总额} ×财务杠杆比率 =×× = 利 润 率 × 资 产 使 用 率 × 财 务 杠 杆 率 = 利润率×资产使用率×财务杠杆率 =×使×


杜邦模型分析方法
  • 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股本乘数= 赋税管理效率×费用管理效率×资金管理效率
  • 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使用率= 净利息收益率 + 非净利息收益率 - 影响净收入的特殊交易率
  • 利润率 = 净利润/总收入 = 净利润/税前净利润×税前净利润/总收入
  • 影响净收入的特殊交易率 =(贷款损失准备金 + 证劵损益 + 税收 – 其它净收入)/总资产

  1. 主要风险性指标
流动性风险指标
  • 流 动 性 风 险 = 短 期 投 资 / 存 款 流动性风险 = 短期投资/存款 =/
  • 现 金 资 产 比 例 = 现 金 资 产 / 资 产 总 额 现金资产比例 = 现金资产/资产总额 =/
  • 国 库 券 持 有 比 例 = 国 库 券 / 资 产 总 额 国库券持有比例 = 国库券/资产总额 =/
  • 持 有 证 券 比 例 = 证 券 资 产 / 资 产 总 额 持有证券比例 = 证券资产/资产总额 =/
  • 流 动 性 资 产 比 例 = 流 动 资 产 / 资 产 总 额 = 流 动 资 产 / 存 款 总 额 流动性资产比例 = 流动资产/资产总额 = 流动资产/存款总额 =/=/
  • 贷 款 资 产 比 例 = 贷 款 / 资 产 总 额 贷款资产比例 = 贷款/资产总额 =/
  • 存 款 资 产 比 例 = 存 款 / 资 产 总 额 存款资产比例 = 存款/资产总额 =/
  • 易 变 负 债 比 例 = 易 变 负 债 / 负 债 总 额 = 易 变 负 债 / 资 产 总 额 易变负债比例 = 易变负债/负债总额 = 易变负债/资产总额 =/=/
  • 短 期 资 产 比 例 = 短 期 资 产 / 易 变 负 债 短期资产比例 = 短期资产/易变负债 =/
  • 预 期 现 金 流 比 例 = 预 计 现 金 流 入 / 预 计 现 金 流 出 预期现金流比例 = 预计现金流入/预计现金流出 =/
利率风险指标
  • 利 率 风 险 缺 口 = 利 率 敏 感 性 资 产 - 利 率 敏 感 性 负 债 利率风险缺口 = 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
  • 利 率 敏 感 比 例 = 利 率 敏 感 性 资 产 / 利 率 敏 感 性 负 债 利率敏感比例 = 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
  • 未 保 险 存 款 比 例 = 未 保 险 存 款 / 总 存 款 未保险存款比例= 未保险存款/总存款 =/
信用风险指标
  • 信 用 风 险 = 低 质 量 贷 款 / 资 产 信用风险 = 低质量贷款/资产 =/
  • 贷 款 净 损 失 率 = 贷 款 净 损 失 / 贷 款 余 额 贷款净损失率 = 贷款净损失/贷款余额 =/
  • 不 良 贷 款 率 = 不 良 贷 款 / 贷 款 总 额 = 不 良 贷 款 / 总 股 本 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贷款总额 = 不良贷款/总股本 =/=/
  • 存 贷 比 = 总 贷 款 / 总 存 款 存贷比 = 总贷款/总存款 =/
  • 贷 款 损 失 准 备 率 = 贷 款 损 失 准 备 / 贷 款 损 失 净 值 贷款损失准备率 = 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净值 =/
  • 贷 款 损 失 保 障 倍 数 = ( 当 期 利 润 + 贷 款 损 失 准 备 金 ) / 贷 款 净 损 失 贷款损失保障倍数 = (当期利润 + 贷款损失准备金)/贷款净损失 =+/
资本风险指标
  • 资 本 充 足 率 = 资 本 / 风 险 资 产 总 额 资本充足率 = 资本/风险资产总额 =/
  • 核 心 资 本 充 足 率 = 核 心 资 本 / 风 险 资 产 总 额 核心资本充足率 = 核心资本/风险资产总额 =/
  • 净 值 比 例 = 净 值 / 资 产 总 额 净值比例 = 净值/资产总额 =/
  • 净 值 比 例 = 净 值 / 风 险 资 产 净值比例 = 净值/风险资产 =/
  • 现 金 股 利 比 率 = 现 金 股 利 / 利 润 现金股利比率 = 现金股利/利润 =/
  • 市 盈 率 = 股 价 / 每 股 收 益 市盈率 = 股价/每股收益 =/

△第三章 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的度量

到期收益率(YTM)
是使贷款和证券在未来产生的预期现金流与其当前市值相等的贴现率。
  • 贷款或证券的当前市场价格=

第 1 期 预 期 现 金 流 ( 1 + Y T M ) 1 + 第 2 期 预 期 现 金 流 ( 1 + Y T M ) 2 + ⋅ ⋅ ⋅ \frac{第1期预期现金流}{\left ( 1+YTM \right )^{1}}+\frac{第2期预期现金流}{\left ( 1+YTM \right )^{2}}+··· (1+YTM)11+(1+YTM)22+
+ 第 n 期 预 期 现 金 流 ( 1 + Y T M ) n + 第 n 期 贷 款 或 证 券 的 出 售 或 赎 回 价 格 ( 1 + Y T M ) n +\frac{第n期预期现金流}{\left ( 1+YTM \right )^{n}} +\frac{第n期贷款或证券的出售或赎回价格}{\left ( 1+YTM \right )^{n}} +(1+YTM)nn+(1+YTM)nn

银行贴现率(DR)
短期贷款与货币市场证券常用。
DR=

100 − 贷 款 或 证 券 购 买 价 格 100 ⋅ 360 距 到 期 日 天 数 \frac{100-贷款或证券购买价格}{100}\cdot \frac{360}{距到期日天数} 100100360

转化为等价的到期收益率:
等价YTM=

100 − 购 买 价 格 购 买 价 格 ⋅ 365 距 到 期 日 天 数 \frac{100-购买价格}{购买价格}\cdot \frac{365}{距到期日天数} 100365

利率的构成:
风险性贷款和证券的名义市场利率
= 无风险实际利率(如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政府债券)
+ 风险补贴率(用以补偿接受了风险性借据的放贷人遭受违约(信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期限或到期风险、流动性风险、赎回风险等的风险溢价)

利率风险规避

净利差(NIM)
NIM=

贷 款 与 投 资 所 得 净 利 息 收 入 − 存 款 与 其 他 借 入 性 资 金 的 利 息 支 出 总 盈 利 资 产 \frac{贷款与投资所得净利息收入-存款与其他借入性资金的利息支出}{总盈利资产}

=

减 去 支 出 后 的 净 利 息 收 入 总 盈 利 资 产 \frac{减去支出后的净利息收入}{总盈利资产}


利率敏感型缺口(IS GAP)=利率敏感型资产(ISA) — 利率敏感型负债(ISL)
相对利率敏感型缺口比率=
利 率 敏 感 型 缺 口 银 行 规 模 ( 譬 如 以 总 资 产 衡 量 ) \frac{利率敏感型缺口}{银行规模(譬如以总资产衡量)}
利率敏感型缺口比率(ISR)=
利 率 敏 感 型 资 产 利 率 敏 感 型 负 债 \frac{利率敏感型资产}{利率敏感型负债}
计算利率变化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利率变化 × 资金缺口

正缺口:利率上升银行净利息收入增加,反之则反。
负缺口:利率下降银行净利息收入增加,反之则反。
零缺口:没有影响。


久期缺口管理

久期(D)

=

∑ t = 1 n 第 t 期 预 期 C F ⋅ 期 数 t / ( 1 + Y T M ) t 第 t 期 预 期 C F ( 1 + Y T M ) t \frac{\sum_{t=1}^{n}第t期预期CF\cdot期数t/\left ( 1+YTM \right )^{t}}{\frac{第t期预期CF}{\left ( 1+YTM \right )^{t}}} (1+YTM)ttCFt=1ntCFt/(1+YTM)t

稍作简化:
=

∑ t = 1 n 第 t 期 预 期 C F ⋅ 期 数 t / ( 1 + Y T M ) t 当 前 市 场 价 值 或 价 格 \frac{\sum_{t=1}^{n}第t期预期CF\cdot期数t/\left ( 1+YTM \right )^{t}}{当前市场价值或价格} t=1ntCFt/(1+YTM)t


久期与银行净值的关系
  •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变化大致等于其久期乘以这项资产或负债所附利率的相对变化:

Δ P P ≈ − D ⋅ Δ i ( 1 + i ) \frac{\Delta P}{P}\approx -D\cdot \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PΔPD(1+i)Δi


利用久期规避利率风险
  • Δ N W = Δ A − Δ L \Delta NW=\Delta A-\Delta L ΔNW=ΔAΔL

Δ A / A ≈ − D A ⋅ Δ i ( 1 + i ) \Delta A/A\approx -D_{A}\cdot \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ΔA/ADA(1+i)Δi

Δ L / L ≈ − D L ⋅ Δ i ( 1 + i ) \Delta L/L\approx -D_{L}\cdot \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ΔL/LDL(1+i)Δi

Δ N W = [ − D A ⋅ Δ i ( 1 + i ) ] − [ − D L ⋅ Δ i ( 1 + i ) ] \Delta NW=\left [ -D_{A}\cdot \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right ]-\left [ -D_{L}\cdot \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right ] ΔNW=[DA(1+i)Δi][DL(1+i)Δi]

  • 用文字表示为:
    金 融 机 构 资 产 净 值 变 动 量 = [ − 平 均 资 产 久 期 ⋅ 利 率 变 化 量 1 + 原 始 贴 现 率 ⋅ 总 资 产 ] 金融机构资产净值变动量=\left [ -平均资产久期\cdot \frac{利率变化量}{1+原始贴现率} \cdot总资产\right ] =[1+] − [ − 平 均 负 债 久 期 ⋅ 利 率 变 化 量 1 + 原 始 贴 现 率 ⋅ 总 负 债 ] -\left [ -平均负债久期\cdot \frac{利率变化量}{1+原始贴现率} \cdot总负债\right ] [1+]
按美元价值加权的资产组合久期=
∑ i = 1 n 该 组 合 中 每 项 资 产 的 久 期 ⋅ 该 组 合 中 每 项 资 产 的 市 场 价 值 所 有 资 产 的 市 场 价 值 总 额 \frac{\sum_{i=1}^{n}该组合中每项资产的久期\cdot该组合中每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所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总额} i=1n
凸性=久期-久期的变化/利率的变化
计算银行资产与负债的久期

当 前 调 整 后 的 久 期 缺 口 ( D G ) = 资 产 的 平 均 久 期 ( D ˉ A ) 当前调整后的久期缺口(DG)= 资产的平均久期(\bar{D}_{A}) DG=(DˉA) − 负 债 的 平 均 久 期 ( D ˉ L ) ⋅ 总 负 债 总 资 产 ( T L T A ) -负债的平均久期(\bar{D}_{L})\cdot\frac{总负债}{总资产}( \frac{TL}{TA}) (DˉL)TATL

  • 给定利率变化量:

银 行 净 值 的 价 值 变 化 量 = [ − D A ⋅ Δ i ( 1 + i ) ⋅ A ] − [ − D L ⋅ Δ i ( 1 + i ) ⋅ L ] 银行净值的价值变化量=\left [ -D_{A}\cdot \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cdot A\right ]-\left [ -D_{L}\cdot \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cdot L\right ] =[DA(1+i)ΔiA][DL(1+i)ΔiL]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利率风险

期货交易
边 际 存 款 利 息 成 本 = 要 发 行 的 新 存 款 数 量 ⋅ 年 利 率 ⋅ 存 款 到 期 天 数 360 边际存款利息成本=\frac{要发行的新存款数量\cdot年利率\cdot存款到期天数}{360} =360
基差风险
C t − C 0 C_{t}-C_{0} CtC0: 现货市场损失/利润
F t − F 0 F_{t}-F_{0} FtF0: 期货市场损失/利润
  • 空头套期保值
    现 货 与 期 货 市 场 的 总 美 元 收 益 = ( C t − C 0 ) + ( F 0 − F t ) 现货与期货市场的总美元收益=(C_{t}-C_{0})+(F_{0}-F_{t}) =(CtC0)+(F0Ft)
    = ( C t − F t ) + ( C 0 − F 0 ) =(C_{t}-F_{t})+(C_{0}-F_{0}) =(CtFt)+(C0F0)
    = 平 仓 时 现 货 与 期 货 市 场 间 的 基 差 − 建 仓 时 现 货 与 期 货 市 场 间 的 基 差 =平仓时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基差-建仓时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基差 =

  • 多头套期保值
    现 货 与 期 货 市 场 的 总 美 元 收 益 = ( C t − C 0 ) + ( F 0 − F t ) 现货与期货市场的总美元收益=(C_{t}-C_{0})+(F_{0}-F_{t}) =(CtC0)+(F0Ft)
    = ( C t − F t ) + ( C 0 − F 0 ) =(C_{t}-F_{t})+(C_{0}-F_{0}) =(CtFt)+(C0F0)
    = 平 仓 时 现 货 与 期 货 市 场 间 的 基 差 − 建 仓 时 现 货 与 期 货 市 场 间 的 基 差 =平仓时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基差-建仓时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基差 =

  • 金融期货合约的市场价格敏感程度部分取决于期货合约中要求交割证券的久期:

期 货 价 格 变 动 量 初 始 期 货 价 格 = − ( 期 货 合 约 中 要 求 交 易 的 证 券 久 期 ) ⋅ 利 率 预 期 变 动 量 ( 1 + 初 始 利 率 ) \frac{ 期货价格变动量}{初始期货价格}=-(期货合约中要求交易的证券久期)\cdot\frac{利率预期变动量}{\left ( 1+初始利率 \right )} =(1+)
F t − F 0 F 0 = − D ⋅ Δ i ( 1 + i ) \frac{F_{t}-F_{0}}{F_{0}}=-D\cdot\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F0FtF0=D(1+i)Δi

期 货 合 约 价 值 的 增 加 或 减 少 = − ( 期 货 合 约 中 要 求 交 易 的 证 券 久 期 ) 期货合约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期货合约中要求交易的证券久期) =
⋅ 初 始 期 货 价 格 ⋅ 期 货 合 约 的 数 量 ⋅ 利 率 预 期 变 动 量 ( 1 + 初 始 利 率 ) \cdot 初始期货价格\cdot期货合约的数量\cdot\frac{利率预期变动量}{\left ( 1+初始利率 \right )} (1+)

F t − F 0 = − D ⋅ F 0 ⋅ N ⋅ Δ i ( 1 + i ) {F_{t}-F_{0}}=-D\cdot F_{0}\cdot N\cdot\frac{\Delta i}{\left ( 1+i \right )} FtF0=DF0N(1+i)Δi

  • 所需期货合约的数量
= ( D 资 产 − 总 负 债 总 资 产 ⋅ D 负 债 ) ⋅ 总 资 产 期 货 合 约 要 求 交 易 的 价 格 ⋅ 证 券 的 久 期 =\frac{(D_{资产}-\frac{总负债}{总资产}\cdot D_{负债})\cdot 总资产}{期货合约要求交易的价格\cdot证券的久期} =DD
N = ( D A − T L T A ⋅ D L ) ⋅ T A D ⋅ F 0 N=\frac{(D_{A}-\frac{TL}{TA}\cdot D_{L})\cdot TA}{D\cdot F_{0}} N=DF0DATATLDLTA

利率上限
银行从卖方收到的补偿金= ( 市 场 利 率 − 利 率 上 限 ) ⋅ 借 款 额 (市场利率-利率上限)\cdot 借款额
利率下限
客户向银行返还的利息额= ( 利 率 下 限 − 当 前 贷 款 利 息 ) ⋅ 借 款 额 (利率下限-当前贷款利息)\cdot 借款额

远期利率协定
结算金额 = A ( R − r ) D B 1 + r ⋅ D B =\frac{A(R-r)\frac{D}{B}}{1+r\cdot \frac{D}{B}} =1+rBDA(Rr)BD

A : 名 义 本 金 A:名义本金 A D : 协 议 期 限 D:协议期限 D B : 会 计 年 B:会计年 B R : 协 议 利 率 , r : 实 际 利 率 R:协议利率,r:实际利率 Rr R &gt; r : 买 方 向 卖 方 支 付 R&gt;r:买方向卖方支付 R>r R &lt; r : 卖 方 向 买 方 支 付 R&lt;r:卖方向买方支付 R<r


△第四章 投资管理

影响证券投资的因素

  • 到期收益率(YTM)
P = 利 息 收 益 + 面 值 − 买 价 年 限 买 价 P=\frac{利息收益+\frac{面值-买价}{年限}}{买价} P=+
  • 持有期收益率(HPY)
P = 利 息 收 益 + 卖 价 − 买 价 年 限 买 价 P=\frac{利息收益+\frac{卖价-买价}{年限}}{买价} P=+

  • 税后收益率 = 税 前 收 益 率 × ( 1 - 所 得 税 率 ) = 税前收益率 × (1- 所得税率) =×1
  • 等税收益率(TEY)= 免 税 投 资 的 税 后 收 益 率 1 − 投 资 公 司 的 边 际 税 率 \frac{免税投资的税后收益率}{1-投资公司的边际税率} 1
  • 市政票据税后净收益率(%)= 市 政 票 据 名 义 税 后 收 益 率 − 买 入 市 政 票 据 的 利 息 费 率 市政票据名义税后收益率-买入市政票据的利息费率 + 合 资 格 债 券 的 利 息 优 惠 +合资格债券的利息优惠 +
  • 合资格债券的税收优惠= 银 行 的 边 际 所 得 税 税 率 ⋅ 仍 可 减 税 的 利 息 费 率 ⋅ 买 入 市 政 票 据 的 利 息 费 率 银行的边际所得税税率\cdot仍可减税的利息费率\cdot买入市政票据的利息费率

提前偿付风险
  • 贷款支持证券的市值(价格) = 第 一 期 组 合 因 现 有 贷 款 提 前 偿 还 或 违 约 而 调 整 后 的 预 期 现 金 流 ( 1 + y m ) 1 =\frac{第一期组合因现有贷款提前偿还或违约而调整后的预期现金流}{(1+\frac{y}{m})^1} =(1+my)1

+ ⋅ ⋅ ⋅ + 第 n m 期 组 合 因 现 有 贷 款 提 前 偿 还 或 违 约 而 调 整 后 的 预 期 现 金 流 ( 1 + y m ) n m +···+\frac{第nm期组合因现有贷款提前偿还或违约而调整后的预期现金流}{(1+\frac{y}{m})^{nm}} ++(1+my)nmnm


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在银行对证券组合的动态调整过程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证券收益的平均值与方差的分析方法。

  • 预期收益率的标准离差为方差的平方根,可以解释为用百分比表示的投资收益波动的风险水平。

σ A = ( σ A 2 ) 1 2 \sigma A=(\sigma A^2)^{\frac{1}{2}} σA=(σA2)21

  • 假设证券B的预期收益与标准离差与证券A相同,并且证券A与B相关系数 σ A B σ_{AB} σAB,并且银行的投资现金用于购买证券A的比例 ω A ω_{A} ωA,用于购买证券B的比例 ω B ω_{B} ωB,这一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两种证券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 E ( r A B ) = ω A E ( r A ) + ω B E ( r B ) E(r_{AB})=ω_{A}E(r_{A})+ ω_{B}E(r_{B}) ErAB=ωAE(rA)+ωBE(rB)
β系数法

衡量某种证券相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收益水平的收益变化情况。
β = 某 种 证 券 预 期 收 益 − 该 收 益 中 非 风 险 部 分 整 个 市 场 证 券 组 合 预 期 收 益 − 该 收 益 中 非 风 险 部 分 β=\frac{某种证券预期收益-该收益中非风险部分}{整个市场证券组合预期收益-该收益中非风险部分} β=


  • 如果每年付息超过一次,则需要使用以下公式:

价 格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 − 久 期 ⋅ 利 率 变 动 ( 1 + 1 m ) / 初 始 利 率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久期\cdot \frac{利率变动}{(1+\frac{1}{m})/初始利率} =(1+m1)/


  • 有效证券组合法

第五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净流动性头寸( L t L_{t} Lt

= 流 动 性 供 给 - 流 动 性 需 求 =流动性供给-流动性需求 =
= 存 款 ( 流 入 ) + 非 存 款 服 务 收 入 + 客 户 还 贷 + 资 产 出 售 + 货 币 市 场 借 款 ⏞ 金 融 机 构 的 流 动 性 供 给 =\overbrace{存款(流入)+非存款服务收入+客户还贷+资产出售+货币市场借款}^{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供给} =()++++
− 存 款 提 取 ( 流 出 ) − 已 接 受 的 贷 款 要 求 − 偿 还 借 款 − 其 他 经 营 费 用 − 向 股 东 支 付 的 股 利 ⎵ − 金 融 机 构 流 动 性 需 求 \underbrace{-存款提取(流出)-已接受的贷款要求-偿还借款-其他经营费用-向股东支付的股利}_{-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 ()

  • 净流动性头寸>0时,银行必须为安排流动性盈余做好准备,决定在何时、以何种途径把多余的资金转变为投资。
  • 净流动性头寸<0时,银行必须为出现的赤字做好准备,决定在何时、从何处筹集资金。

预测流动性需求

  • 资金来源与运用法

估 计 的 下 期 流 动 性 赤 字 ( − ) 或 盈 余 ( + ) = 估 计 的 总 存 款 变 化 − 估 计 的 总 贷 款 变 化 估计的下期流动性赤字(-)或盈余(+) = 估计的总存款变化-估计的总贷款变化 ()(+)=

  • 资金结构法

银 行 的 总 流 动 性 要 求 = 存 款 和 非 存 款 负 债 流 动 性 需 求 和 贷 款 流 动 性 需 求 银行的总流动性要求=存款和非存款负债流动性需求和贷款流动性需求 =
= 0.95 ⋅ ( 热 钱 资 金 − 热 钱 存 款 的 法 定 准 备 金 ) + 0.30 ⋅ ( 易 变 资 金 ) =0.95\cdot(热钱资金-热钱存款的法定准备金)+0.30\cdot(易变资金) =0.95()+0.30()
= 0.15 ⋅ ( 稳 定 的 存 款 和 非 存 款 资 金 − 法 定 准 备 金 ) + 1.00 ⋅ ( 潜 在 的 未 清 偿 贷 款 − 实 际 的 未 清 偿 贷 款 ) =0.15\cdot(稳定的存款和非存款资金-法定准备金)+1.00\cdot(潜在的未清偿贷款-实际的未清偿贷款) =0.15()+1.00()

  • 流动性指示器法

现 金 头 寸 指 示 器 : ( 现 金 + 同 业 存 款 ) / 总 资 产 现金头寸指示器:(现金+同业存款)/总资产 +/
流 动 性 债 券 指 示 器 : 政 府 债 券 / 总 资 产 流动性债券指示器:政府债券/总资产 /
净 联 邦 资 金 及 回 购 协 议 头 寸 : ( 净 联 邦 基 金 + 回 购 协 议 头 寸 ) / 总 资 产 净联邦资金及回购协议头寸:(净联邦基金+回购协议头寸)/总资产 +/
能 力 比 率 : 净 贷 款 及 租 赁 / 总 资 产 能力比率:净贷款及租赁/总资产 /
担 保 证 券 比 率 : 担 保 证 券 / 持 有 证 券 总 额 担保证券比率:担保证券/持有证券总额 /
热 钱 比 例 : 货 币 市 场 资 产 / 波 动 负 债 热钱比例:货币市场资产/波动负债 /
中 介 存 款 指 数 : 中 介 存 款 / 总 存 款 中介存款指数:中介存款/总存款 /
核 心 存 款 比 率 : 核 心 存 款 / 总 资 产 核心存款比率:核心存款/总资产 /
存 款 构 成 比 率 : 活 期 存 款 / 定 期 存 款 存款构成比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
贷 款 承 诺 比 率 : 未 用 贷 款 承 诺 / 总 资 产 贷款承诺比率:未用贷款承诺/总资产 /

检验流动性状况
  • 计量指标:
    1. 贷款/存款
    2. 贷款/非存款负债
    3. 无保证的流动资产/非存款负债
    4. 准现金资产/大额负债
    5. 时期t内流动性资产与负债/时期t内预测流动性需求

法定准备金和货币头寸管理

  • 准备金要求的计算

总 法 定 准 备 金 的 要 求 = 交 易 存 款 的 准 备 金 要 求 总法定准备金的要求=交易存款的准备金要求 = × 计 算 期 内 日 平 均 净 交 易 存 款 额 \times 计算期内日平均净交易存款额 × + 非 交 易 应 提 准 备 金 负 债 的 准 备 金 要 求 +非交易应提准备金负债的准备金要求 + × 计 算 期 内 日 平 均 非 交 易 应 提 准 备 金 负 债 额 \times 计算期内日平均非交易应提准备金负债额 ×

  • 结算余额

联 储 信 用 = 平 均 结 算 余 额 × 联 邦 资 金 年 率 × 14 天 360 天 联储信用=平均结算余额\times联邦资金年率\times\frac{14天}{360天} =××36014


第六章 负债管理

存款的成本加利润定价法

  • 成本加成定价公式:
    向 客 户 收 取 的 某 种 存 款 服 务 的 单 价 = 单 位 存 款 服 务 的 经 营 费 用 向客户收取的某种存款服务的单价 = 单位存款服务的经营费用 = + 存 款 摊 入 的 管 理 费 用 + 单 位 存 款 服 务 的 预 期 利 润 + 存款摊入的管理费用 + 单位存款服务的预期利润 ++

  • 税前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 ( 支 票 存 款 所 筹 资 金 总 额 ) × 利 息 和 非 利 息 筹 资 成 本 ( 1 - 法 储 和 保 险 比 率 ) =(\frac{支票存款}{所筹资金总额}) \times\frac{利息和非利息筹资成本}{(1 -法储和保险比率)} =×1 + ( 储 存 和 定 存 所 筹 资 金 总 额 ) × 利 息 和 非 利 息 筹 资 成 本 ( 1 - 法 储 和 保 险 比 率 ) +(\frac{储存和定存}{所筹资金总额}) \times\frac{利息和非利息筹资成本}{(1-法储和保险比率)} +×1 + ( 产 权 资 本 所 筹 资 金 总 额 ) × 股 息 和 非 股 息 成 本 +(\frac{产权资本}{所筹资金总额}) \times股息和非股息成本 +×

  • 边际成本法:

边 际 成 本 = 总 成 本 的 变 化 = 新 利 率 × 以 新 利 率 筹 集 的 资 金 总 额 – 旧 利 率 × 以 旧 利 率 筹 集 的 资 金 总 额 边际成本 = 总成本的变化 = 新利率 × 以新利率筹集的资金总额 – 旧利率 × 以旧利率筹集的资金总额 ==××

边 际 成 本 率 = 总 成 本 的 变 化 率 新 增 资 金 边际成本率 = \frac{总成本的变化率}{新增资金} =

借款管理

  • 借入资金的有效成本率
    = ( 借 款 目 前 的 利 息 成 本 + 借 款 的 非 利 息 成 本 ) 借 款 中 可 投 资 资 金 的 净 额 = \frac{(借款目前的利息成本 + 借款的非利息成本)}{借款中可投资资金的净额} =+
    借 款 目 前 的 利 息 成 本 = 货 币 市 场 现 行 利 率 × 借 款 金 额 借款目前的利息成本=货币市场现行利率\times借款金额 =× 借 款 的 非 利 息 成 本 = 员 工 时 间 、 设 施 和 交 易 成 本 估 计 的 成 本 率 × 借 款 金 额 借款的非利息成本=员工时间、设施和交易成本估计的成本率×借款金额 =× 借 款 中 可 投 资 资 金 的 净 额 = 借 款 总 资 金 - 法 储 - 存 款 保 险 费 用 - 用 于 非 盈 利 资 产 的 资 金 借款中可投资资金的净额=借款总资金-法储-存款保险费用-用于非盈利资产的资金 =

第七章 资本金管理

资本金的构成

银 行 资 本 的 市 场 价 值 = 已 发 行 股 票 每 股 现 行 市 场 的 价 格 × 已 发 行 和 售 出 的 股 数 银行资本的市场价值=已发行股票每股现行市场的价格\times 已发行和售出的股数 =×


  • 资本充足比率:

总 资 本 总 加 权 风 险 资 产 = 一 级 资 本 + 二 级 资 本 表 内 加 权 风 险 资 产 + 表 外 加 权 风 险 资 产 ≥ 8 \frac{总资本}{总加权风险资产}=\frac{一级资本+二级资本}{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加权风险资产}≥8% =++8

  • 一级风险资本比例

= 一 级 资 本 加 权 风 险 资 产 =\frac{一级资本}{加权风险资产} =

  • 银行需要的资本金数额

预 期 的 银 行 资 本 金 = 预 期 的 总 资 产 − 预 期 的 总 负 债 预期的银行资本金=预期的总资产-预期的总负债 =
预 期 银 行 资 本 金 需 要 量 = 预 期 的 银 行 资 本 金 − 现 有 的 资 本 金 预期银行资本金需要量=预期的银行资本金-现有的资本金 =

第八章 贷款管理

  • 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
    贷 款 利 率 = 筹 集 可 贷 资 金 的 边 际 成 本 + 银 行 非 资 金 性 营 业 成 本 + 银 行 对 贷 款 违 约 风 险 所 要 就 的 补 偿 + 预 期 利 润 贷款利率 = 筹集可贷资金的边际成本 + 银行非资金性营业成本 + 银行对贷款违约风险所要就的补偿 + 预期利润 =+++

  • 低于优惠利率的市场定价法
    贷 款 利 率 = 货 币 市 场 最 低 利 率 + 0.125 % 或 0.25 % 贷款利率 = 货币市场最低利率 + 0.125\%或0.25\% =+0.125%0.25%

  • 根据客户盈利能力定价法
    银行从客户所有关系中获得的税前净收益率 =

( 向 该 客 户 提 供 贷 款 和 其 他 服 务 产 生 的 总 收 入 − 向 该 客 户 提 供 贷 款 和 其 他 服 务 发 生 的 总 费 用 ) 该 客 户 实 际 使 用 的 贷 款 资 金 净 额 \frac{( 向该客户提供贷款和其他服务产生的总收入 -向该客户提供贷款和其他服务发生的总费用)}{ 该客户实际使用的贷款资金净额} 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