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SCI的全称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由Clarivate Analytics(原Thomson Reuters)维护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引文数据库。它是Web of Science平台的核心部分,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高质量期刊。SCI在全球学术界有着极高的声誉,是评估科研成果和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SCI并不是一个期刊,而是一个检索工具。
SCI收录了大量的文献,并根据文献的引用关系建立了引文数据库,方便研究者检索和查询。
由于SCI 收录的期刊非常多,为了评价这些期刊的质量,所以就有了SCI分区的概念,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对期刊进行划分。
SCI 有两个分区规则:
- JCR分区
- 中科院分区
他们主要区别是划分比例的不同,如下:
JCR分区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分区采用的是“平均型”分级方式。JCR分区是全球公认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
JCR分区主要基于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对各个学科领域的期刊进行分级,JCR是根据期刊在当年的影响因子
来进行排名和分级,这一点与中科院分区有所不同,中科院分区采用的是“前三年平均影响因子”。每个学科内的期刊会被划分为四个区,从Q1区到Q4区,每一区的排名比例如下:
- Q1区:排名前1%-25%的顶尖期刊,是学术领域中影响力最高的期刊。这些期刊通常发表的是最具创新性和重要性的研究成果。
- Q2区:排名在26%-50%的期刊,也具备相当高的影响力,通常被视为学术质量较高的期刊。
- Q3区:排名在51%-75%的期刊,这类期刊的影响力中等,发表的研究质量也较为稳健。
- Q4区:排名在76%-100%的期刊,学术影响力相对较低,但仍在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的期刊分区系统(中科院分区)是“金字塔模型”,中科院分区通过对期刊的前三年平均影响因子
指标进行排序,将各个学科领域内的期刊划分为四个区,分别是1区、2区、3区和4区。其中:
- 1区:排名最靠前的期刊,约占学科期刊总数的5%,代表了该学科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顶尖期刊。
- 2区:紧随1区,占比为6%-20%,也属于高影响力的期刊,但影响力略低于1区期刊。
- 3区:占比为21%-50%,涵盖了该学科领域中等影响力的期刊。
- 4区:占比为51%-100%,为影响力相对较低的期刊,但仍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其中,中科院1区也被称为顶刊
他们之间的区别:
所以有时候也会出现如下的情况,JCR分区为Q1,但中科院分区为二区的情况。
SCIE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是Clarivate Analytics(原Thomson Reuters)维护的一部分,属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的核心集合,是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三大数据库之一。SCIE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学术期刊引文索引之一,它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评估有着深远的影响。
SCIE和SCI的区别
SCI和SCIE的区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sci一定是scie,但是scie不一定是sci。以前SCI有3600多种期刊,SCIE有6000多种期刊,SCIE包含SCI。但现在统一为SCIE,共有8000多种期刊,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检索。
-
第一种观点认为,SCI是核心版,SCIE是非核心版,SCI比SCIE更重要,一般SCI影响因子也更高,SCIE不都是SCI,SCI都是SCIE。
-
第二种观点认为,SCIE是网络版,SCI是纸质版,二者拥有同样的评价原理,拥有同样的影响因子体系,并无本质不同,只是被汤姆森公司被收录的时间不同。
scie和sci对期刊的遴选与考核标注是一致的,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载体
的不同了,scie主要以网络为载体
,scie也可以算是sci的备选库,scie中办刊水平提升的刊物就有可能进入sci,相应的办刊水平或者有指标下降的刊物就会被划入scie。
SCIE和ESCI的区别
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 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都是由Clarivate Analytics(原Thomson Reuters)提供的引文索引数据库的一部分,它们都属于Web of Science(WoS)平台。尽管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目的和覆盖范围方面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
目的和侧重点:
- SCIE: SCIE是一个更为成熟和知名的数据库,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高质量、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它侧重于收录那些在其领域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
- ESCI: ESCI则相对较新,主要收录那些处于发展阶段的、潜在影响力较大的期刊。ESCI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新兴科学领域和区域期刊的可见性,这些期刊可能还没有达到被SCIE收录的标准。
-
收录标准:
- SCIE: 有更严格的收录标准,通常要求期刊在其学科领域内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引用率。
- ESCI: 收录标准较为宽松,重点是对新兴或区域性期刊的认可,即使这些期刊的影响力和引用率可能不如SCIE中的期刊。
-
对学术评估的影响:
- SCIE: 由于其较高的标准和影响力,SCIE中的期刊通常在学术评估和研究者的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 ESCI: 虽然对于新兴领域和区域期刊提供了重要的可见性,但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可能不如SCIE。
-
期刊的种类和多样性:
- SCIE: 虽然涵盖广泛,但更倾向于传统和核心的科学领域。
- ESCI: 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期刊选择,包括一些新兴和专业化的科学领域。
总的来说,SCIE更侧重于传统和核心的科学期刊,而ESCI则是为了提升新兴和区域期刊的可见性和影响力。尽管ESCI中的期刊可能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上不及SCIE,但它为新领域和区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JIF和IF有什么不同吗?
JIF(Journal Impact Factor)和IF(Impact Factor)实际上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呼,都指的是期刊影响因子。这是一个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由Clarivate Analytics通过其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供。
期刊影响因子(IF或JIF)的计算方式如下:
- 它基于特定时间段(通常是两年)内发表在某期刊上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
- 将这些文章在特定时间内获得的引用总数除以在同一时间段内该期刊发表的总文章数。
- 例如,2023年的某期刊影响因子是根据2021和2022年期间发表的文章在2023年被引用的次数来计算的。
期刊影响因子被广泛用于评估期刊在其领域内的相对重要性。一个高影响因子通常意味着该期刊在其学术领域内更受重视,其发表的文章平均被更频繁地引用。然而,这个指标也受到了批评,主要因为它可能不完全反映个别文章的质量或重要性,有时也会受到引用操纵的影响。
IEEE Fellow
IEEE Fellow,即IEEE会士,是IEEE最高级别成员,也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或应用作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成员总数的0.1%。
IEEE Transactions
IEEE Transactions是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旗下的一系列学术期刊,涵盖各个工程和科技领域。
国际两大出版商
全球范围内著名的两大学术出版商通常指以下两个:
-
爱思唯尔(Elsevier)
总部位于荷兰,是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Elsevier出版了大量的高影响力期刊,如 The Lancet 和 Cell,并运营了学术数据库 ScienceDirect,为研究人员提供广泛的学术资源。 -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
总部位于德国和英国,Springer Nature 是全球著名的学术和专业出版集团。它旗下有 Springer、Nature 和 Palgrave Macmillan 等多个出版品牌。Springer Nature 出版了高影响力期刊 Nature 系列,以及其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备受关注的学术期刊。
这两家出版商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涵盖了科学研究、技术、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拥有众多顶级期刊和学术资源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