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扩散模型(一)| 训练部分——前向扩散,反向预测代码全解析


三大模型VAE,GAN, DIffusion扩散模型 是生成界的重要模型,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扩散模型被用到的越来越多的,最近爆火的OpenAI的 Sora文生视频模型其实也是用了这种的方式,因而我打算系统回顾扩散系列知识,并注重代码的分析,感兴趣可以关注这一系列的博客,先介绍基础版本的,之后介绍扩散进阶的相关知识。

扩散模型很多的讲解上来会讲解很多的数学,会让人望而却步,但其实扩散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并不复杂,我会先从代码的角度告诉大家怎么实操,再介绍数学推理

扩散要弄明白训练和推理两个过程~这节主要分析训练过程

1 直接使用 核心代码

基础版本的扩散核心就两句话

(1) DDPM前向扩散得到加噪后的图片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标记,对应一个核心公式**

(2) DDPM反向利用Unet网络预测加的噪声

实际上抽象一下,忽略细节,训练部分代码就主要以下部分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n_steps=1000#假设我们最大的加噪步数是1000
x0=torch.ones(128,1,28,28) #模拟输入,1个batch有128张图片,通道数1,宽度高度为28
eta = torch.randn_like(x0) #生成初始随机噪声,形状和模拟输入一样
t= torch.randint(0, n_steps, (128,))#t是加噪时间,注意这里的t是随机生成的0到1000的128个随机数
noisy_imgs = ddpm(x0, t, eta) #前向加噪 输入原始输入图片和随机的t,得到128个加噪后的图像,扩散模型核心的第一句话
eta_theta = ddpm.backward(noisy_imgs, t.reshape(n, -1)) #反向预测,给定图和t,得到预测噪声,扩散模型核心的第二句话
loss = nn.mse(eta_theta, eta) #计算噪声和实际的噪声之间的差异作为损失
optim.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step()

2 工程代码实现

当然上面是一个简略版本,实际中肯定要考虑较多的细节问题~

先来实现DDPM

2.1 DDPM

我们申明一个这样一个类MyDDPM

class MyDDPM(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network, n_steps=200, min_beta=10 ** -4, max_beta=0.02, device=None, image_chw=(1, 28, 28)):
        super(MyDDPM, self).__init__()
        self.n_steps = n_steps  #扩散时间总步数 
        self.device = device  
        self.image_chw = image_chw #image_chw 用于表示图像的通道数、高度和宽度。这里通道数1,宽度高度为28
        self.network = network.to(device)
        self.betas = torch.linspace(min_beta, max_beta, n_steps).to(
            device)  # beta预先算出来了
        self.alphas = 1 - self.betas #alphas也预先算出来
        self.alpha_bars = torch.tensor([torch.prod(self.alphas[:i + 1]) for i in range(len(self.alphas))]).to(device) #alphas_bars也预先算出来了 前i个乘积

    def forward(self, x0, t, eta=None):
        
        n, c, h, w = x0.shape  #[批大小,通道数,图片高,图片宽]
        a_bar = self.alpha_bars[t]  #t的大小和批大小相等

        if eta is None:
            eta = torch.randn(n, c, h, w).to(self.device)

        noisy_img = a_bar.sqrt().reshape(n, 1, 1, 1) * x0 + (1 - a_bar).sqrt().reshape(n, 1, 1, 1) * eta
        return noisy_img

    def backward(self, x, t):
        # Run each image through the network for each timestep t in the vector t.
        # The network returns its estimation of the noise that was added.
        return self.network(x, t)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MyDDPM的类,它是nn.Module的子类。

MyDDPM类的构造函数__init__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属性和操作:

  • n_steps:扩散时间总步数,表示模型在每个输入上进行的扩散步数。
  • device:设备,表示模型在哪个设备上运行(如CPU或GPU)。
  • image_chw:图像通道数、高度和宽度的元组,用于表示图像的形状。在这里,通道数为1,高度和宽度为28。
  • network:神经网络模型,用于估计添加的噪声。
  • betas:通过使用torch.linspace函数在min_betamax_beta之间生成n_steps个均匀间隔的值,得到一个表示扩散系数的张量。
  • alphas:通过将1减去betas得到的张量,表示衰减系数。
  • alpha_bars:通过计算alphas的前i+1个元素的乘积,得到一个表示衰减系数累积乘积的张量。

MyDDPM类还定义了两个方法:

  • forward方法用于前向传播。它接受输入x0、时间步t和可选的噪声eta作为参数。在该方法中,首先获取输入x0的形状,并根据时间步t获取对应的衰减系数a_bar。如果未提供噪声eta,则使用torch.randn函数生成一个与输入形状相同的噪声张量。然后,根据衰减系数和噪声,计算得到带有噪声的图像张量,并返回该张量作为输出。
  • backward方法用于反向传播。它接受输入x和时间步t作为参数,并通过调用network模型对每个时间步t的输入x进行处理,得到估计的添加噪声。最后,返回估计的噪声张量作为输出。

2.2 训练

有了DDPM我们就可以进行训练了(实际上这里的network我们先当做一个黑盒,在下一节讲解结构,network实现的效果就是输入某一时刻的t,和该时刻加噪后的图像,输出预测的噪声结果,该结果和前向生成的噪声做损失函数~优化参数)

def training_loop(ddpm, loader, n_epochs, optim, device, display=False, store_path="ddpm_model.pt"):
    mse = nn.MSELoss()
    best_loss = float("inf")
    n_steps = ddpm.n_steps

    for epoch in tqdm(range(n_epochs), desc=f"Training progress", colour="#00ff00"):
        epoch_loss = 0.0
        for step, batch in enumerate(tqdm(loader, leave=False, desc=f"Epoch {epoch + 1}/{n_epochs}", colour="#005500")):
            # Loading data
            x0 = batch[0].to(device) #[128,1,1,28]
            n = len(x0)

            # Picking some noise for each of the images in the batch, a timestep and the respective alpha_bars
            eta = torch.randn_like(x0).to(device)
            t = torch.randint(0, n_steps, (n,)).to(device) #注意这里的t是随机生成的

            # Computing the noisy image based on x0 and the time-step (forward process)
            noisy_imgs = ddpm(x0, t, eta) #经过前向过程 y一次得到一个批次的

            # Getting model estimation of noise based on the images and the time-step
            eta_theta = ddpm.backward(noisy_imgs, t.reshape(n, -1)) 
            loss = mse(eta_theta, eta) #预测噪声和给出的噪声之间的差异
            optim.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step()

            epoch_loss += loss.item() * len(x0) / len(loader.dataset)

        # Display images generated at this epoch
        if display:
            show_images(generate_new_images(ddpm, device=device), f"Images generated at epoch {epoch + 1}")

        log_string = f"Loss at epoch {epoch + 1}: {epoch_loss:.3f}"

        # Storing the model
        if best_loss > epoch_loss:
            best_loss = epoch_loss
            torch.save(ddpm.state_dict(), store_path)
            log_string += " --> Best model ever (stored)"

        print(log_string)
  1. 函数定义:

    def training_loop(ddpm, loader, n_epochs, optim, device, display=False, store_path="ddpm_model.pt"):
    
    • 这个函数接受多个参数:ddpm是一个对象,loader是一个数据加载器,n_epochs是训练的轮数,optim是优化器,device是设备(如CPU或GPU),display是一个布尔值,用于控制是否显示生成的图像,store_path是模型存储的路径。
    • 函数没有返回值。
  2. 导入模块:

    mse = nn.MSELoss()
    
    • 这里导入了nn模块,并创建了一个MSELoss的实例对象mse
  3. 初始化变量:

    best_loss = float("inf")
    n_steps = ddpm.n_steps
    
    • best_loss被初始化为正无穷大,用于跟踪最佳损失值。
    • n_stepsddpm对象中获取,表示模型的步数。
  4. 训练循环:

    for epoch in tqdm(range(n_epochs), desc=f"Training progress", colour="#00ff00"):
        epoch_loss = 0.0
        for step, batch in enumerate(tqdm(loader, leave=False, desc=f"Epoch {epoch + 1}/{n_epochs}", colour="#005500")):
            # Loading data
            x0 = batch[0].to(device) #[128,1,1,28]
            n = len(x0)
            ...
    
    • 外部循环是训练的轮数,使用range(n_epochs)生成一个迭代器,并使用tqdm函数包装,以显示训练进度条。
    • 内部循环是对数据加载器中的批次进行迭代,使用enumerate函数包装,并使用tqdm函数包装,以显示每个批次的进度条。
    • 在每个批次中,首先从批次中加载数据,并将其移动到指定的设备上。
    • x0是批次中的第一个元素,表示输入数据。
    • n是批次的大小。
  5. 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

    eta = torch.randn_like(x0).to(device)
    t = torch.randint(0, n_steps, (n,)).to(device)
    noisy_imgs = ddpm(x0, t, eta)
    eta_theta = ddpm.backward(noisy_imgs, t.reshape(n, -1))
    loss = mse(eta_theta, eta)
    optim.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step()
    
    • eta是一个与x0形状相同的随机张量,用于添加噪声。
    • t是一个随机生成的整数张量,表示时间步骤。
    • noisy_imgs是通过将x0t作为输入,使用ddpm对象进行前向传播得到的噪声图像。
    • eta_theta是通过将noisy_imgst进行反向传播,使用ddpm对象得到的噪声估计。
    • loss是通过计算eta_thetaeta之间的均方误差(MSE)得到的损失。
    • optim.zero_grad()用于清除优化器的梯度。
    • loss.backward()用于计算损失相对于模型参数的梯度。
    • optim.step()用于更新模型参数。
  6. 显示生成的图像和存储模型:

    if display:
        show_images(generate_new_images(ddpm, device=device), f"Images generated at epoch {epoch + 1}")
    ...
    if best_loss > epoch_loss:
        best_loss = epoch_loss
        torch.save(ddpm.state_dict(), store_path)
        log_string += " --> Best model ever (stored)"
    ...
    print(log_string)
    
    • 如果displayTrue,则调用show_images函数显示生成的图像。
    • generate_new_images函数用于生成新的图像样本。
    • 如果当前轮的损失比之前的最佳损失更低,则将模型参数保存到指定的路径。
    • 最后,打印训练日志字符串。
  • 27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YOLOv8(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8)是一种流行的实时物体检测算法,它是YOLO系列的最新版本,以其高效和准确的性能而闻名。YOLOv8代码意味着解析和理解其源代码,以便学习其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 YOLOv8的核心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处理图像数据,将输入分割成多个网格,并对每个网格中的区域进行预测。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模型结构**:YOLOv8继承了YOLOv3的基本架构,但引入了更多的改进,如更小的特征图尺寸、扩增的头部设计(包含更多层来提高精度)等。 2. **特征提取**:使用Darknet或ResNet这样的预训练网络提取图像特征。 3. **多尺度检测**:YOLOv8可以在不同大小的特征图上执行预测,增加了对不同尺寸目标的适应性。 4. **Anchor boxes**:YOLO使用预定义的锚框来预测不同大小和比例的目标。 5. **预测阶段**: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的概率分布和边界框坐标,然后结合非极大抑制(NMS)进行后处理。 6. **损失函数**:使用IoU损失(Intersection over Union)和其他指标来衡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YOLov8的代码,建议你从GitHub上的官方仓库开始,例如` Ultralytics/yolov8 `,阅读其`__init__.py`中的主要类定义,以及`models.py`中涉及核心功能的部分。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每一部分的作用,比如`Detector`类的初始化、前向传播、及其训练预测过程。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