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割圆术

二分割圆

为圆周率,被定义为

其中, 为圆周,而 为半径。为简化计算,令 。下面,我们尝试通过正多边形逼近来获得π 。我们从6等分圆开始。

上图展示了6等分情形,此时的正6边形边长 ,那么,

显然,这样 的精度很低,但是可以想象,通过不断对圆进行二分,能将圆周继续割成12等分,24等分,48等分……继续分割k 次后,圆周就被割成 等分,圆就被切割为 个小扇形。当k 趋于无穷,该正n 边形周长 就无限接近于圆周。于是,

对正 边形再次二分,得到的正 边形的边长 与正 边形的边长 存在下面的递推关系:

这样,就可以从 开始,不断得到 ……

同时,考虑到古代人没有计算器,你无法直接用计算器中的开方按钮得到开方。因此,这里要求你必须通过开方公式计算上述迭代中的开方 。用自己写的开方函数名为sqrt_myself( )以避免和自带的sqrt( )函数冲突,此外,建议你设置一个很小的误差使得开方迭代停止,如 = 10-6。

在这一步中,你最后需要计算得到两个参数:正96边形的 ,以及正192边形的

松弛加速

下面是割圆术最为精彩的部分,进行松弛加速。刘徽设计,

来得到π3072 ,其中ω  = \frac{36}{105} 。请利用你在第2步中得到的π96π192 根据超松弛加速获得π3072

补充

开方公式

对任意给定初值x0>0 均有下面的开方公式收敛于

, k =0, 1, 2……

需要给出一个很小的误差使得迭代停止。

代码

function result = sqrt_myself(a)
    x = 1;
    for i = 1:1e12
        x2 = 0.5 * (x + a / x);
        if abs(x2 - x) < 1e-6
            result = x2;
            return;
        end
        x = x2;
    end
end
% 计算π值
function pi_diedai = diedai_pi(n)
    k=log2(n/6)+1;
    sides = 6;
    r = 1;
    l_n = r;
    for i = 1:k
        l_n = sqrt_myself((l_n / 2)^2 + (r - sqrt_myself(r^2 - (l_n / 2)^2))^2);
        sides = sides * 2;
        pi_diedai = sides * l_n / (2 * r);
    end
    fprintf('迭代_%d次\n',k);
    fprintf('I_%d: %f\n',n,l_n);
    fprintf('π_%d: %.10f\n',n,pi_diedai);
end
%递推计算
pi_96=diedai_pi(96);
pi_192=diedai_pi(192);
pi_3072=diedai_pi(3072);
%松弛加速
pi_3072_relax = (1 + 36/105) * pi_192 - 36/105 * pi_96
fprintf('利用递推计算得到的π_3072: %.10f\n', pi_3072);
fprintf('利用超松弛加速得到的π_3072: %.10f\n', pi_3072_relax);
pi_big=diedai_pi(6*(2^20));
fprintf( 'π_big: %.10f\n',pi_big);

<think>嗯,用户让我介绍一下如何创作一首千古绝句。首先,我需要回想之前用户问过关于古诗创作的内容,当时我详细介绍了古诗的格律、结构、押韵等要素,还给了示例。现在用户可能想要更深入的内容,特别是如何写出能流传的“千古绝句”,这需要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得明确千古绝句的特点。这类诗通常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还要有独特的艺手法。可能需要结合经典例子,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分析它们为何成为经典。 接下来,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步骤指导。之前的回复里已经分步骤讲解了,但这次要突出“千古”这个层次,所以得强调炼字、意境、情感共鸣等方面。可能需要加入更多关于如何选择主题、运用比喻、对仗等技巧的建议。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他们可能不只是要写一首符合格律的诗,而是希望作品有流传的价值。所以需要强调创新性和独特性,避免陈词滥调,同时保持传统格律。可能需要提醒用户多读经典,积累词汇和意象,同时注重个人体验的表达。 另外,用户之前给的示例是五言绝句,这次可能需要扩展,比如七言或其他形式,但绝句通常是四句,所以还是保持四句的结构。需要检查平仄和押韵是否符合要求,并提供修改前后的对比,展示如何优化诗句。 最后,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可能包括特点、创作方法、示例解析、常见误区等部分。使用$$...$$格式展示平仄结构,保持LaTeX语法正确。还要注意用中文口语化的思考过程,但正式回答要符合之前的格式要求,比如分步骤和示例。</think>创作千古绝句需兼具思想性、艺性与韵律美,以下是关键要素与创作方法论: 一、千古绝句三大核心特征(以唐诗为例) 1. 时空穿透力 $$ \text{典型结构} = \text{眼前景} + \text{宇宙观} $$ 示例: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意象浓缩度 $$ \text{意象密度} \geq 3/\text{句} $$ 杜牧《秋夕》仅28字包含:银烛/画屏/流萤/天阶/夜色/牵牛织女星 3. 哲学纵深度 王维《鹿柴》通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构建"有与无"的禅意空间 二、创作四维模型 1. 炼字准则(动词选择公式) $$ \text{动词力度} = \frac{\text{动态意象}}{\text{静态场景}} $$ 贾岛"僧敲月下门"中"敲"字胜于"推",因其产生声波涟漪效应 2. 留白设计 使用蒙太奇式意象组合: ```math \begin{cases} \text{马致远《天净沙》} & : \text{枯藤+老树+昏鸦} \rightarrow \text{秋思} \\ \text{温庭筠《商山早行》} & : \text{鸡声+茅店+月} \rightarrow \text{羁旅} \end{cases} ``` 3. 音律拓扑 七绝标准平仄结构: ``` △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平△(韵) ``` (△表示可平可仄) 三、实战示范(边塞主题) 1. 原始构思: 大漠风沙暗,孤城战鼓寒 将军百战后,白骨满关山 2. 千古化改造: - 加入时空维度:羌笛→历史回响 - 植入哲学命题:生与死的辩证 - 动词升级:"暗"→"咽","满"→"生" **《凉州词》(改创版)** 羌笛幽咽云月残,孤城遥望玉门寒 黄沙埋尽将军骨,春草偏生旧箭瘢 $$ \text{平仄检测}: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 四、突破性创新路径 1. 反常合道: 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N.音效=敲击太阳×玻璃声) 2. 感官通感: 李商隐"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听觉→触觉) 3. 微观史诗: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天文×地理×流体力学) 五、检验标准 1. 可拆解性:每联独立成画(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四句即四幅工笔画) 2. 多义性: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可解读为思乡、表忠、言志三重意蕴 3. 再生性:张继《枫桥夜泊》催生寒山寺千年文化产业链 建议从"微观场景+宏观思考"入手,如写落叶可关联:"飘零非本愿,天地有轮回"。当代题材可尝试:"霓虹吞北斗,扫码问星辰"。创作后放置三日再审,检验是否经得起时间维度推敲。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