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C-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决策】问题1完整模型

问题1的核心是从供货特征出发,量化每个供应商在保障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筛选出50家最重要的供应商。这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供货特征分析:

  1. 供货稳定性:供应商供货量与企业订货量的偏差,以及每周供货波动情况。这可以通过计算供货量的标准差、均值与订货量的偏差比例等指标进行分析。

  2. 供货充足率:衡量供应商在一段时间内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程度。可以通过实际供货量与计划需求量的比例来表示。

  3. 供货可靠性:评估供应商在长期合作中的履约率和及时供货能力。

  4. 供货频率:供应商在每周是否稳定供货,以及持续供货的时间长度。

建立数学模型:

为了量化供应商的重要性,可以考虑使用综合评分模型。以下是一个基本框架:

  1. 定义指标权重:基于上述特征,定义各指标的权重。例如,供货稳定性、供货充足率等可以赋予较高权重。

  2. 评分模型

    • 对每个供应商$ i $ 的各项指标(如供货稳定性 S i S_i Si、供货充足率 $C_i 、供货频率 、供货频率 、供货频率F_i$)进行标准化处理:
      Z i = w 1 × S i + w 2 × C i + w 3 × F i Z_i = w_1 \times S_i + w_2 \times C_i + w_3 \times F_i Zi=w1×Si+w2×Ci+w3×Fi

    其中 w 1 , w 2 , w 3 w_1, w_2, w_3 w1,w2,w3为各指标的权重。

  3. 排序与筛选
    根据综合得分 Z i Z_i Zi对供应商排序,并选择排名前50位的供应商。

以下是用excel表进行分析附件1的方法:

在Excel中进行供应商供货特征的量化分析可以分为几个步骤,包括数据整理、特征指标计算、综合评分、排序与筛选。以下是详细操作步骤:

步骤1:数据预处理

  1. 查看数据结构

    • 打开 企业的订货量(m³)供应商的供货量(m³) 两个工作表,确认数据的列结构。通常,第一列是供应商名称,第二列是原材料类别,后续的列是每周的数据。
  2. 数据清洗

    • 如果有缺失值或异常值(如空白单元格或极端值),需要进行处理。例如,使用平均值填充缺失值或直接删除异常值。

步骤2:计算各供应商的供货特征指标

这里主要分析三个关键特征:供货稳定性供货充足率供货频率

  1. 供货稳定性

    • 供应商的供货量(m³) 表中,计算每个供应商的每周供货量的标准差,用于衡量波动情况。公式为:
    =STDEV.S(供货量范围)
    
    • 你也可以计算供应商实际供货量与企业订货量的偏差平均值:
    =AVERAGE(供应商实际供货量 - 企业订货量)
    
  2. 供货充足率

    • 计算每个供应商实际供货量与订货量的比值(供货量/订货量),并求取其平均值。公式为:
    =AVERAGE(供货量/订货量)
    
    • 这个比值反映了供应商在满足企业需求方面的能力。
  3. 供货频率

    • 统计每个供应商实际供货的周数(不为0的周数),可以使用COUNTIF函数:
    =COUNTIF(供货量范围, ">0")
    

步骤3:综合评分计算

  1. 标准化处理
    为了使不同指标具有可比性,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 (指标值 - MIN(所有供应商的指标值)) / (MAX(所有供应商的指标值) - MIN(所有供应商的指标值))
    

    标准化后的值在0到1之间,便于加权计算。

  2. 综合得分计算
    为每个指标分配权重(根据你的实际需求,例如稳定性和充足率可以赋予更高权重),然后计算综合得分:

    = (权重1 * 标准化后的稳定性) + (权重2 * 标准化后的充足率) + (权重3 * 标准化后的频率)
    

步骤4:排序与筛选

  1. 根据综合得分对所有供应商进行降序排序。

    • 选择综合得分列,使用Excel的“排序和筛选”功能按降序排列。
  2. 筛选出排名前50的供应商,并记录结果。

步骤5:结果展示

将这50家供应商的名称、综合得分和各项指标列出来,制成表格。该表格可以直接用于论文中的结果展示。

数据预处理的详细做法

在Excel中进行数据预处理的详细做法包括检查数据结构、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并整理数据以便后续分析。以下是逐步操作指导:

1. 数据结构检查

首先打开工作表 企业的订货量(m³)供应商的供货量(m³),了解数据的基本布局。

  • 常见结构
    • 第一列:供应商名称。
    • 第二列:原材料类别(A、B、C)。
    • 第三列及后续列:每周的数据(通常有240列,表示5年中每周的数据)。

操作步骤

  • 检查是否有多余列或空白列。
  • 确保每个供应商的数据在同一行,并且数据位置对齐。

2. 处理缺失值

缺失值指的是数据中存在的空白单元格,这些会影响分析结果。常见处理方法有:

方法1:用均值填充

适用于供应商的供货量数据。如果某些周的数据缺失,可以用该供应商其他周的平均供货量进行填充。

操作步骤

  • 在空白单元格中输入公式,计算非空单元格的平均值:
    =AVERAGE(非空单元格范围)
    
  • 将计算出的平均值填入空白单元格。
方法2:用零填充

适用于某些供应商在某些周未供货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可以直接用0表示未供货。

操作步骤

  • 选择需要填充的数据区域,使用“查找与替换”功能,将空白单元格替换为0:
    • Ctrl + H,在查找中留空,替换中输入0,点击“全部替换”。

3. 处理异常值

异常值通常表现为极端的高值或低值,在供货量数据中,这可能反映数据记录错误或特殊情况。

方法1:删除异常值

如果异常值明显不合理,可以直接删除这些数据。

操作步骤

  • 选择数据区域,使用“条件格式”中的“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 -> 大于/小于”功能标记异常值,并手动处理。
方法2:用均值或中位数替代

如果怀疑异常值是因为偶发性错误,可以用该供应商的均值或中位数替代异常值。

操作步骤

  • 在异常值单元格中输入:
    =MEDIAN(该供应商数据范围)
    

4. 数据整理与规范化

在进行数据处理后,确保所有供应商的数据结构统一:

  • 列名称统一:第一行应为列名称,如“供应商名称”、“材料类别”、“第1周”、“第2周”等。
  • 删除不必要的数据:如空白行、标题行等。

5. 数据验证与检查

  • 随机抽取几行数据,手动核对其数值,确保处理后的数据正确无误。
  • 确保每个供应商都有至少一部分有效数据,并且列名称清晰,便于后续分析。

问题一的详细的数学语言表示的数学模型

为了量化每个供应商对保障企业生产的重要性,并确定最重要的50家供应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问题分析与模型描述

假设有$ n $ 个供应商 ( $S_1, S_2, \dots, S_n $),每个供应商有以下特征:

  • 供货稳定性 ( S i S_i Si )
  • 供货充足率 ($ C_i$ )
  • 供货频率 ( $F_i $)

目标是构建一个综合评分模型 ($ Z_i$ ) 来衡量每个供应商的重要性,并根据得分排序,选出前50名供应商。

1. 指标定义

1.1 供货稳定性 ( S i S_i Si )

供货稳定性可以通过供应商每周供货量的标准差 ( $\sigma_i $) 来衡量。标准差越大,供货波动越大,稳定性越差。

定义稳定性指数 ($ S_i$ ) 为:
$
S_i = \frac{1}{\sigma_i + \epsilon}
$
其中, ( $\epsilon KaTeX parse error: Can't use function '\)' in math mode at position 1: \̲)̲ 是一个小的正数,用来避免分母… S_i$ 值越大,说明供货越稳定。

1.2 供货充足率 ( C i C_i Ci )

供货充足率定义为供应商的实际供货量与企业订货量的比值。假设第 $ t $周企业的订货量为 ( D i t D_{it} Dit ),供应商的实际供货量为 $ A_{it} $,则:
$
C_i = \frac{\sum_{t=1}^{T} A_{it}}{\sum_{t=1}^{T} D_{it}}
$
其中, $T $ 为总周数。如果 C i C_i Ci接近1,说明供货充足。

1.3 供货频率 F i F_i Fi

供货频率定义为供应商在总周数$ T $ 内有供货的周数占比。假设供应商在第 t t t 周的供货量为 A i t A_{it} Ait,则:

$F_i = \frac{\sum_{t=1}^{T} \mathbf{1}(A_{it} > 0)}{T}
$
其中,$\mathbf{1}(A_{it} > 0) 是指示函数,当 是指示函数,当 是指示函数,当A_{it} > 0$ 时,值为1;否则为0。

2. 指标标准化

为了便于综合计算,需要对上述三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它们都处于相同的量纲。

标准化公式为:
$
S_i’ = \frac{S_i - \min(S)}{\max(S) - \min(S)}$

C i ′ = C i − min ⁡ ( C ) max ⁡ ( C ) − min ⁡ ( C ) C_i' = \frac{C_i - \min(C)}{\max(C) - \min(C)} Ci=max(C)min(C)Cimin(C)

F i ′ = F i − min ⁡ ( F ) max ⁡ ( F ) − min ⁡ ( F ) F_i' = \frac{F_i - \min(F)}{\max(F) - \min(F)} Fi=max(F)min(F)Fimin(F)

标准化后的指标 S i ′ S_i' Si C i ′ C_i' Ci F i ′ F_i' Fi均在区间 [0, 1] 之间。

3. 综合评分模型

设定各指标的权重为 w 1 , w 2 , w 3 w_1, w_2, w_3 w1,w2,w3,则供应商 $ i 的综合得分 的综合得分 的综合得分Z_i$ 为:
$
Z_i = w_1 S_i’ + w_2 C_i’ + w_3 F_i’
$
其中, w 1 + w 2 + w 3 = 1 w_1 + w_2 + w_3 = 1 w1+w2+w3=1。权重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偏好进行调整。例如,如果稳定性被认为最重要,可以设置 w 1 w_1 w1较大。

4. 目标与约束

我们的目标是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50个供应商。可以表示为:
$
\text{Maximize} \quad \sum_{i \in \mathcal{S}} Z_i
$
S u b j e c t t o ∣ S ∣ = 50 {Subject to} \quad |\mathcal{S}| = 50 SubjecttoS=50

其中, $ \mathcal{S} $表示被选中的供应商集合。

5. 排序与筛选

根据 Z i Z_i Zi对所有供应商排序,选取得分前50名的供应商。

6. 模型求解与优化

在实际求解时,可以使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直接筛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50个供应商。

模型总结

这个模型通过综合考虑供货稳定性、供货充足率和供货频率三个指标,量化了每个供应商的重要性,并通过标准化和加权求和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筛选出最重要的供应商。

还有1个特征指标供货可靠性,需等我想出来再计算这个指标


更新(8.20)

供货可靠性主要衡量供应商按计划交付的能力,也就是实际供货量与计划订货量之间的差异情况。

1. 供货可靠性 R i R_i Ri 的定义

供货可靠性可以定义为实际供货量与企业订货量之间的相对偏差。假设第 ( t ) 周企业的订货量为 ( D_{it} ),供应商的实际供货量为 ( A_{it} ),则相对偏差 E i t E_{it} Eit为:
$
E_{it} = \frac{|A_{it} - D_{it}|}{D_{it}}
$
供货可靠性 ( R_i ) 可以定义为所有周相对偏差的平均值的倒数:
$
R_i = \frac{1}{\frac{1}{T} \sum_{t=1}^{T} E_{it} + \epsilon}
$
其中,$ \epsilon$ 是一个小的正数,用于防止分母为零。$R_i $ 值越大,说明供货越可靠,偏差越小。

2. 更新后的综合评分模型

考虑到供货可靠性的重要性,我们将其引入到综合评分模型中,新的综合得分 $ Z_i $ 表示为:
$
Z_i = w_1 S_i’ + w_2 C_i’ + w_3 F_i’ + w_4 R_i’
$
其中,$ R_i’ $ 是供货可靠性的标准化值,标准化方式与之前一致:
$
R_i’ = \frac{R_i - \min®}{\max® - \min®}
$
同时,权重满足 $ w_1 + w_2 + w_3 + w_4 = 1 。权重的设置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如果供货可靠性被视为至关重要, 。权重的设置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如果供货可靠性被视为至关重要, 。权重的设置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如果供货可靠性被视为至关重要,w_4 $应较大。

3. 最终目标与约束条件

与之前类似,目标是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50个供应商:
$
\text{Maximize} \quad \sum_{i \in \mathcal{S}} Z_i
$
$
\text{Subject to} \quad |\mathcal{S}| = 50
$

4. 模型求解步骤

  1. 计算每个供应商的供货稳定性 $ S_i $、供货充足率 $ C_i$、供货频率 F i F_i Fi 和供货可靠性$ R_i $。
  2. 对这些指标进行标准化,得到 $ S_i’ 、 、 C_i’ 、 、 F_i’ 、 、 R_i’ $。
  3. 根据权重计算综合得分$Z_i $。
  4. 根据综合得分对供应商进行排序,选择前50名。

模型总结

在综合评分模型中,供货可靠性有效地反映了供应商是否能够稳定且按时满足企业需求。引入该指标后,模型更加全面,有助于企业在筛选供应商时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结构化的决策方法,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可以有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

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确定你需要评估的指标。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评价供应商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将模型分为三个层次:

  1. 目标层:确定供应商的重要性。
  2. 准则层:供货稳定性、供货充足率、供货频率、供货可靠性。
  3. 方案层:具体供应商(不在本次权重设置范围内)。

2. 构建判断矩阵

假设我们要比较四个指标:供货稳定性 S i S_i Si、供货充足率 C i C_i Ci、供货频率 F i F_i Fi、供货可靠性 R i R_i Ri。我们需要两两比较它们的相对重要性。

判断矩阵的基本形式为:

$
\mathbf{A} = \begin{bmatrix}
1 & a_{12} & a_{13} & a_{14} \
\frac{1}{a_{12}} & 1 & a_{23} & a_{24} \
\frac{1}{a_{13}} & \frac{1}{a_{23}} & 1 & a_{34} \
\frac{1}{a_{14}} & \frac{1}{a_{24}} & \frac{1}{a_{34}} & 1 \
\end{bmatrix}
$

其中,$a_{ij} $ 表示第$i 个指标与第 个指标与第 个指标与第 j$个指标的重要性比值。取值范围为1到9:

  • 1:同等重要。
  • 3:略微重要。
  • 5:明显重要。
  • 7:非常重要。
  • 9:极端重要。
  • 2、4、6、8 是上述判断之间的中间值。

举例来说,如果你认为供货可靠性 R i R_i Ri比供货稳定性$S_i 略微重要,那么 略微重要,那么 略微重要,那么a_{14} = 3 ,而 ,而 ,而 a_{41} = \frac{1}{3}$。

3. 计算权重

根据判断矩阵,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3.1 计算判断矩阵的归一化矩阵

对判断矩阵的每一列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每列元素之和为1。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每个元素除以该列元素之和。

归一化矩阵的形式为:

$
\mathbf{A’} = \begin{bmatrix}
\frac{a_{11}}{\sum_{i=1}^{4} a_{i1}} & \frac{a_{12}}{\sum_{i=1}^{4} a_{i2}} & \dots \
\frac{a_{21}}{\sum_{i=1}^{4} a_{i1}} & \frac{a_{22}}{\sum_{i=1}^{4} a_{i2}} & \dots \
\vdots & \vdots & \ddots \
\end{bmatrix}
$

3.2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对归一化矩阵的每一行求和,然后再除以行数,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
w_i = \frac{\sum_{j=1}^{4} \mathbf{A’}_{ij}}{4}
$

3.3 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逻辑一致性至关重要。我们需要通过一致性检验来验证矩阵的合理性。

  1.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
    $
    CI = \frac{\lambda_{\max} - n}{n - 1}
    $
    其中, λ max ⁡ \lambda_{\max} λmax 是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 $是矩阵的阶数(这里为4)。

  2. 计算一致性比率 CR
    $
    CR = \frac{CI}{RI}
    $
    其中,$ RI $ 是随机一致性指标,针对不同矩阵阶数有固定值。对于4阶矩阵,$ RI = 0.90$。

C R < 0.1 CR < 0.1 CR<0.1 时,一致性通过,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合理。

4. 示例计算(Excel实现)(这里用matlab代码计算,用excel表验算)

在Excel中,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输入判断矩阵:在Excel中手动输入判断矩阵。
  2. 计算归一化矩阵:使用公式对判断矩阵每列进行归一化。
  3. 计算权重:对归一化后的每行求和并取平均值。
  4. 一致性检验
    • 通过Excel的矩阵特征值计算功能(如 =MMULT()=MINVERSE())求解最大特征值 λ max ⁡ \lambda_{\max} λmax
    • 计算 CI 和 CR,检查一致性。

5. 权重结果的应用

最终得到的权重 $ w_1, w_2, w_3, w_4 $ 将用于综合评分模型中:
$
Z_i = w_1 S_i’ + w_2 C_i’ + w_3 F_i’ + w_4 R_i’
$

总结

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判断、数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确保了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种方法既考虑了主观经验,又保证了结果的逻辑一致性,适用于多指标、多因素的综合评价问题。

(专家判断,实际上dddd,上网查论文资料进行设置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