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感悟:从接近本质的地方去思考、学习

缘由:

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衍生出了两种思考角度,但对于如何控制和运用它们有不少困惑:

① 由表及里,似乎沿着人们发现客观规律的顺序开展开来(有人说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② 抓住问题的核心,直接从本质出发,一切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
在我看来,似乎前者属于人类视角,后者属于上帝视角。

问题是,到底这两个维度应该如何把握?如何去认知?
人人都在说的“本质”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都推崇本质思考?“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到底该如何去思考思考?如何去认知认知?(元问题)

不禁想到了费曼学习法,想到了黄金思维圈(WWH),想到了金字塔原理(相互独立原则),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摒弃旁枝末节,去抓住问题的最核心的东西,然后将其简洁化、通俗化,并强调输出。
查理芒格著名的“大猩猩理论”如是说:“当一个聪明人进入一个有大猩猩的房间,解释他的想法是什么,而那个大猩猩只是坐在那里吃它的香蕉。结束这段谈话后,那个解释的人出来时一定变得更聪明”。
它没有解释什么“本质”却阐明了如何做到更接近“本质”地去思考:用简单、朴树到一个外行人都能理解的话语去提炼、总结知识并做到复述输出。

总结:

本质思考很重要,要学会抓住问题的核心。但是,不能忘记的一点是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或者说结合自身条件从易到难。毕竟,本质的发现并不是完全靠嘴说的。

后续:

待阅读 《本质思考》

警语:愈是广泛阅读商业书籍、热中学习思考术的人,

愈有可能深陷以下思考惯性而不自知!

1.反面结论:「累了」→「休息」,把现象的反面当成解决问题的答案

2.满足于一般性解答:「胖了」→「少吃、多动」,找到适用于任何人的解答就满足

3.依赖架构:使用制式架构(如SWOT分析)整理资讯,就以为自己已经认真思考过了

4.顺应类别:如「XX产业就一定业绩不振」,把事物分类后就以为已经找到逻辑根据

5.因为关键字而停止思考:用漂亮的关键字当结论(例如:提高「差异化」),却没想过具体该怎麽做

6.坚持初期假设:封闭在自己建立的假设中,拒绝接受不同的论点,导致思考受限

7.忘记了思考的目的:明明是为了要证明某论点而蒐集资料,却陷入为了蒐集而蒐集的窠臼中,忘了思考

8.偏重过程:思考绕著作业过程转,以为说明作业过程(如「预计下週拜访客户」),问题就会自动解决

9.丧失主体性:对自己的主张没信心,只会依赖别人的思考和论点

在竞争激烈的商场/职场上,遇到问题时,你以为你认真思考过了,为什麽想出来的策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因为,思考惯性阻碍了你,让你看不清问题的「本质」!

眼睛看得到的,只是问题的结果,而非原因!

误把结果当原因,不管你蒐集多少资料、花多少时间思考,

想破头也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例如,某商品销量衰退时,错把结果当原因的人只会想到赶快下折扣促销。

懂得「本质思考」的人,则会追根究柢找到问题的源头:

如果是因为「商品已经不符市场所需」,应该採取的就是尽快开发新产品;如果是「市场已臻成熟」,那麽企业该重视的应该是利润,而非营业额;如果是「商品有瑕疵」,日后需负起回收或维修之责,那现在卖不好,才不会让未来的负担太大。

同一个问题,有这麽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你需要「本质思考」──探究眼前现象是由哪些因素、在多长的时间裡、以怎样的方式形成的,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和改变现象的关键!

发源自MIT史隆管理学院的招牌课程「系统动力学」,

结合作者丰富的商场经验,归纳成

每一位职场人士都能看懂、学会、并且活用的**「本质思考法」**:

STEP1: 建构模式──用一张图来表现构成要素与关係

STEP2: 解读物力论──掌握模式随著时间流逝会产生什麽变化

STEP3: 寻找改变模式的策略──找到槓杆点

STEP4: 採取行动,从实践中得到回馈

能帮助读者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遇到难题时,不受表象迷惑,

回归本质,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对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