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仅用于ERP行业应用和交流,不代表任何公司。
如今,“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企业转型的一个热门词汇,似乎每个公司都在谈论如何拥抱数字技术,实现从传统模式到智能商业的飞跃。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是否所有企业都能真正理解数字化的本质,从而踏上正确的转型之路呢?
笔者认为,绝对部分企业是谈不上“数字化”转型的,这些企业的业务规模、经济体量、数据量也达不到,信息化基础做牢做稳做扎实依然是这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千万别被一些厂商给忽悠了,也不要脑袋一热盲目跟风。
很多人对企业的“数字化”存在一些误解,甚至未正确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区别和联系,今天小编斗胆说说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笔者认为数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延伸拓展,是基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化建设,信息化是基础,也是框架,数字化本质上还是信息化,信息化的范畴更大。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架构搭建、数字化转型以及数智化升级。第一阶段是构建必要的IT基础设施,确保信息能够高效流通,减少人工干预;第二阶段则强调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优化决策过程,提升运营效率;到了第三阶段,人工智能和高级算法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为企业提供预测性洞察,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在现实中,不少企业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甚至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购买服务器、安装数据库、实施ERP系统,以为这就是完成了信息化基础建设。这种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后续两个更为关键的步骤——即如何利用积累的数据创造价值,以及怎样借助最新的AI技术推动业务创新,要知道这两个关键步骤对信息化基础提供了更多的要求,也是对信息化基础是否安全稳定高效的验证考验。当这些企业宣称自己正在进行“数字化”时,实际上可能只是重复着过去几十年间的信息技术投资,距离真正的数字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数字化”一词经常被市场营销人员过度渲染,用来吸引投资者和客户的眼球。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那些声称已完成数字化的企业案例,会发现许多所谓的“成功故事”不过是表面文章,缺乏实质性的业务改进和技术突破。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灵活的组织结构以及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
“数字化”不应成为一种营销噱头或是短期目标。对于任何希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而言,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信息化与数字化之间的区别,并致力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每一阶段,切记马盲目跟风。否则,所谓的“数字化”不过是一个被吹上天的谎言,无法带来实际的价值增长和竞争优势。
陈果老师提到:所谓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变化,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信息技术产业方的厂商销售话术而已。对企业来说,该干啥,就干啥,踏踏实实地在信息技术上,该投入就投入——只要你肯花钱,到市面上购买技术,随大流就行,根本不用纠结买到的是数字化还是信息化。
笔者并不完全认同,那被吹上天的“数字化”谎言,谁的责任呢?甲方吗?抑或乙方吗?笔者觉得已经不能单纯归咎于某一方的责任。关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