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0 开始学习 Transformer】拾遗:文章本身的问题与解释

首先感谢中科院计算所王子和先生提供的宝贵意见。

由于文章结构的关系,为了能够同时兼顾代码的真实和描述的通俗。我使用了一些可能会有一定误导性的举例说明。在这里做一些解释。

1. 关于 batch_size

在本系列上篇的 5.2.2. 使用向量化来提升效率,一节中。我使用了这样的描述:

举个例子:若有 batch_size 批次,每批次 N 条的 Query,Key。 其计算完全可以组织成 (batch_size, N, seq_len_q, depth)点乘(batch_size, N, seq_len_q, depth)的转置,最终得到(batch_size, N, seq_len_q, seq_len_k) 形状的张量。

熟悉深度学习的同学会发现,batch_size 这样的名字通常是用来描述一个批次的尺寸的,而并非描述批次数量。在 NLP 中,一次训练为一个批(batch),而一批若有 64 个句子,则 batch_size 为 64。在Transformer的实现中,它也是这样的含义。

举这个例子时,我是从最右维度为最小单位描述的,那么从最右数,第一维度是词嵌入(或特征向量)的维度,第二个维度是句子的维度,那第三个维度只能是批次的尺寸(而事实上,第三个维度N 是多头注意力的头数,是一个临时加入的维度,第四个维度才是批次的尺寸),描述这段文字的时候还没有介绍多头注意力,所以无奈之举将 batch_size 临时改了含义。

2. 关于多头注意力的计算图示带来的误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张图引用自国外的知名博客(在本系列上篇中提及)。显然为了能够更加直观易懂,这张图并非是基于 Transformer 真实的实现绘制的,而是按照多头注意力的原理绘制的。

但是一些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再结合代码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惑。

在代码中,有两个关键的尺寸 depthd_model。事实上,前者和后者的唯一关系是,前者刚好是后者拆成的 8 份之一,两者之间的转换只存在于拆分多头步骤,并没有其他任何映射关系(全连接网络)。

由于这张图的抽象化:词嵌入的矩阵看起来显然小于 8 个头的 K Q V;最后多头拼接的一个长长的结果 W O W^O WO转换成一个 Z Z Z,读者可能会认为词嵌入的深度是 depth ,再经过一次全连接网络得到一个d_model 然后拆成多头,最后输出结果拼成 d_model 再经过一次全连接得到 depth,循环往复。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多个编码器解码器层中,从一开始的词嵌入的深度就是 d_model,经过一次全连接网络得到映射后的KQV——深度同样是 d_model,然后拆成多头,计算后拼接恰好也是d_model。再回到一开始,循环往复。

也就是说,每一层注意力机制外,只有一层全连接网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