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C系统时钟简概

什么是时钟

时钟是单片机运行的基础,时钟信号推动单片机内各个部分执行相应的指令。时钟系统就是CPU的脉搏,决定cpu速率,像人的心跳一样 只有有了心跳,人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单片机有了时钟,才能够运行执行指令,才能够做其他的处理 (点灯,串口,ADC),时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什么 STM32 要有多个时钟源呢?
STM32本身十分复杂,外设非常多 但我们实际使用的时候只会用到有限的几个外设,使用任何外设都需要时钟才能启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外设都需要系统时钟那么高的频率,为了兼容不同速度的设备,有些高速,有些低速,如果都用高速时钟,势必造成浪费 并且,同一个电路,时钟越快功耗越快,同时抗电磁干扰能力也就越弱,所以较为复杂的MCU都是采用多时钟源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便有了STM32的时钟系统和时钟树

总括

  • STM32时钟系统主要的目的就是给相对独立的外设模块提供时钟,也是为了降低整个芯片的耗能。
  • 系统时钟,是处理器运行时间基准(每一条机器指令一个时钟周期)
  • 时钟是单片机运行的基础,时钟信号推动单片机内各个部分执行相应的指令。
  • 一个单片机内提供多个不同的系统时钟,可以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 不同的功能模块会有不同的时钟上限,因此提供不同的时钟,也能在一个单片机内放置更多的功能模块。
  • 对不同模块的时钟增加开启和关闭功能,可以降低单片机的功耗
  • STM32为了低功耗,他将所有的外设时钟都设置为disable(不使能),用到什么外设,只要打开对应外设的时钟就可以, 其他的没用到的可以还是disable(不使能),这样耗能就会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不管你配置什么功能都需要先打开对应的时钟的原因

时钟系统框图及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PLLXTPRE:分频器
PLLSRC:选择开关
PLLMUL:锁相环倍频
PLLCLK:PPL模块输出的时钟频率

从时钟源的角度,分为两类外部时钟(E)和内部时钟(I)

从时钟速率的角度,分为两类高速时钟(HS)和低速时钟(LS)

而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有四种时钟:HSE、HIS、LSE、LSI。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的时钟配置,主要是考虑到系统的性能和功耗两个方面的因素吧。单一时钟的话可能会导致性能过剩并且功耗过高。多个时钟的话可以平衡功耗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特此说明一下,系统复位后,默认初始化的是HIS时钟提供sys clock。也就是16MHZ。为了提示系统性能,我们需要使能外部时钟晶振(板载25MHz)。使能后也明显可以看出来芯片的温度升高了(使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测试,在后续有图片为证)。
这四类时钟在芯片内部通过配置,完成对各个外设的驱动。到了芯片内部,对应到那么多的外设,时钟的分类就更多了,但是主要考虑到桥的存在,分为五类:AHB3、AHB2、AHB1、APB2、APB1。芯片内的所有外设都分别挂载在这五个总线上,至于哪个外设挂歪在哪个总线上,我们就需要查看芯片的RM0410 Reference manual(Page74)了。

为了测试时钟的配置,就用通用定时器TIM2做下示范操作:

首先查看TIM2挂载在哪条总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知挂载在APB1总线上。

查看TIM的时钟回路

接着就可以查看TIM的时钟回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论STM8还是STM32系列的MCU,芯片复位后默认时钟源都是内部HSI,要使用外部时钟源HSE的话,得通过软件对相关控制寄存器进行使能配置才行。

外部HSE两种模式

如果使用外部HSE的话,一般有两种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外部晶体/陶瓷谐振器(HSE晶体)模式

    这种模式用得比较常见,HSE晶体可以为系统提供较为精确的时钟源。在时钟控制寄存器RCC_CR中的HSERDY位用来指示高速外部振荡器是否稳定。在启动时,直到这一位被硬件置’1’,时钟才被释放出来。HSE晶体可以通过设置时钟控制寄存器里RCC_CR中的HSEON位被启动和关闭。

    该时钟源是由外部无源晶体与MCU内部时钟驱动电路共同配合形成,有一定的启动时间,精度较高。为了减少时钟输出的失真和缩短启动稳定时间,晶体/陶瓷谐振器和负载电容必须尽可能地靠近振荡器引脚。负载电容值必须根据所选择的晶体来具体调整。手册里明确地写明了这句,很多时候似乎被无视了。关于这点,ST官方有专门出了个应用笔记,编号为AN2867。可以去www.stmcu.com.cn 或者www.st.com 搜索下载。

    整体上讲,陶瓷晶体和石英晶体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精度和温度稳定性上。石英晶体比陶瓷晶体精度要高,温度稳定性要好。

  2. 外部时钟源(HSE旁路)模式

    该模式下必须提供外部时钟。用户通过设置时钟控制寄存器中的HSEBYP和HSEON位来选择这一模式。外部时钟信号(50%占空比的方波、正弦波或三角波)必须连到SOC_IN引脚,此时OSC_OUT引脚对外呈高阻态。

    所谓HSE旁路模式,是指无需上面提到的使用外部晶体时所需的芯片内部时钟驱动组件,直接从外界导入时钟信号。犹如芯片内部的驱动组件被旁路了。

    不过,在使用该模式时,经常有人出现配置错误,即使用跟HSE晶体模式一样的配置。这点在STM8/STM32应用中都有人发生。 所幸的是使用这个旁路模式的情形不像使用外部晶体模式那么多,不然可能更多人在这里遇到麻烦。

我们不妨以STM3F4系列芯片为例。

关于寄存器位上面已经提到了,旁路模式除了配置HSEON还得配置HSEBYP位。
对于标准库函数voidRCC_HSEConfig(uint32_t RCC_HSE)
或CUBE库函数__HAL_RCC_HSE_CONFIG(RCC_OscInitStruct->HSEState)里的相关参数可能是:RCC_HSE_ON、RCC_HSE_Bypass或RCC_HSE_OFF的其中之一。

如果使用STM32CUBEMX图形配置界面的话可以看到3个选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源晶振作为时钟源的工作模式

在ST MCU应用开发中,常有人会用到有源晶振作为时钟源。如果用它该选择哪种工作模式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源晶振一般是四脚封装,电源地线振荡输出和一个控制端【或者悬空端】。相比无源晶体,有源晶振本身就是个完整的振荡器件,只需要供给适当的电源就能输出时钟,无须额外的振荡驱动匹配电路。其时钟输出不依赖于外部器件振荡电路,相对更不容易受外部线路不稳定性的影响。自然其价格往往要高于无源晶体,不过其输出电平幅度往往不能像无源晶体那样随着应用电路的变化而变化。

不难看出,如果使用有源晶振作为外部时钟源的话,应该配置为HSE旁路模式,而不是HSE晶体模式。将有源晶振的输出脚接到MCU的OSC_IN脚。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