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分析师是个良心活

本文主要是思考商业分析师在公司中的定位以及可能带来的一些利益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项目汇报出现的“假”数据现状;

2、现状背后的机制原因;

3、如何去修正;

01

项目汇报出现“假”数据

这里的“假”数据并不是特指瞎编捏造的数据,也包括那些具有迷惑性的数据。

前段时间,在公司听各种项目汇报。每份汇报中肯定少不了数据的展示:项目进展的如何,运营的效果如何,或者说做了哪些改善措施是什么样的数据表现等等。然后发现有些业务方向上汇报的数据当中,报喜不报忧,甚至夸张的,为了表现好的一面,展示的数据是错的。所有汇报听下来,老板看到的是一片和谐!

当然,有的人可能就会说,这是价值观问题。确实,这么说无可厚非。但是不要去挑战人性,而要去思考整个事情运转背后的机制是否有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聊聊数据本身。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应用的巧妙,它会给业务带来很大的增益。同时,如果解读的有问题,也是有可能对业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当然,这里说的是分析师专业性的问题。但就数据而言,也很容易做到迷惑性。(特指故意【滑稽脸】)

一方面统计学有很多小的手段可以让展示的数据具备迷糊性,比如:对坐标轴的修改,达到你想要的趋势或者抑制竞对的表现、数据的不可比性等等。

另外,就是你分析数据的角度,结果数据相对不容易“作假”,比如收入、利润、DAU等等这些,但是过程数据的可操作性就很强!你从A维度分析的结果可能显示你项目是做的不好,但是你换成B维度数据来论证,可能你的项目就变成TOP了。

还有就是非常恶劣的,做假数据。在我看来,项目的结果数据非常好,过程中你稍微从对你有利的维度点缀一下,尚能理解,但是做假数据去汇报这种行为就不能忍受了!

02

现状背后的机制原因

老板要统筹决策很多项目,所以要做到对每个项目的细节非常清楚是不太现实的。那数据的出口是来自哪里呢?稍微大一点的业务里都会有策略同学(商业分析师),他们负责整个数据看板的搭建以及分析工作。往往业务方的汇报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他们。

 

我也发现一个现象,往往公司大一些,项目很多,每个小部分能有一个商业分析同学支持就很不错了,但是往往这也会造成了解这一块业务数据的只有他一个人。站在项目运转的角度去想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站在公司这个系统的角度去想,就会觉得比较脆弱。系统越好,企业对人的依赖性就越弱。同样的,人对公司越依赖,人就越脆弱。

 

那商业分析师的利益是和谁绑定在一起的?

如果是和业务方,那就有可能会出现刚才说的汇报数据问题。这也不难理解,需要和产品、运营一起背KPI,意志不坚定的人就会用一些手段展示具有迷惑性的数据。当然,还有更严重的就是,在最初制定项目目标的时候,出发点不是平台利益,可能都不是本业务利益,而是自己达成的难度和可行性,可能会出现目标定的低等一些问题。

 

如果是和平台,那问题就会缓和很多。不需要和业务方背KPI,从机制上就保证了商业分析师做事是从平台利益出发,无论是制定项目目标、还是汇报数据等,可能都会相对更客观公正一些,那这样,老板看到的各个项目情况都会更真实。

03

如何去修正

在很多公司中,要做到上面的机制有很多的方式,比如独立的商业分析部门,然后以BP的形式去对接业务;或者独立的商业分析部门和业务中的策略小组是同时存在的,标准由前者和后者一起来制定,前者可以起到把关的作用,后者负责业务运转过程中的分析工作。

一年前,我在独立的商业分析部门,老板跟我说这些机制我没有太多的感觉。他跟我说,站在个人的角度,首要价值观要正,然后要有职业操守,最后最好公司的机制不要违背人性。后来我处在业务中的商业分析小组,对机制带来的利益分配以及出现的这些问题深有感触,现在大BOSS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又把商业分析师的利益和平台绑定在一起了。

 

所以说,商业分析师是门手艺活,更是一门良心活。

●难倒81%数据分析师的面试题!●12000+字超详细 SQL 语法速成!后台回复“入群”即可加入小z干货交流群
干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