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J2319「NOIP2017」列队

原题链接:https://loj.ac/problem/2319

列队

题目描述

Sylvia 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女孩子。

前段时间, Sylvia 参加了学校的军训。众所周知,军训的时候需要站方阵。 Sylvia所在的方阵中有 n × m n \times m n×m名学生,方阵的行数为 n n n,列数为 m m m

为了便于管理,教官在训练开始时,按照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给方阵中的学生从 1 1 1 n × m n \times m n×m编上了号码(参见后面的样例)。即:初始时,第 i i i行第 j j j列的学生的编号是 ( i − 1 ) × m + j (i − 1) \times m + j (i1)×m+j

然而在练习方阵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离队。在一天中,一共发生了 q q q件这样的离队事件。每一次离队事件可以用数对 ( x , y ) ( 1 ≤ x ≤ n , 1 ≤ y ≤ m ) (x, y) (1\le x\le n, 1\le y\le m) (x,y)(1xn,1ym)描述, 表示第 x x x行第 y y y列的学生离队。

在有学生离队后,队伍中出现了一个空位。为了队伍的整齐,教官会依次下达这样的两条指令:

向左看齐。这时第一列保持不动,所有学生向左填补空缺。不难发现在这条指令之后,空位在第 x x x行第 m m m列。

向前看齐。这时第一行保持不动,所有学生向前填补空缺。不难发现在这条指令之后,空位在第 n n n行第 m m m列。

教官规定不能有两个或更多学生同时离队。即在前一个离队的学生归队之后,下一个学生才能离队。因此在每一个离队的学生要归队时,队伍中有且仅有第 n n n行第 m m m列一个空位,这时这个学生会自然地填补到这个位置。

因为站方阵真的很无聊,所以 Sylvia 想要计算每一次离队事件中,离队的同学的编号是多少。

注意:每一个同学的编号不会随着离队事件的发生而改变,在发生离队事件后方阵中同学的编号可能是乱序的。

输入格式

输入共 q + 1 q+1 q+1行。

1 1 1行包含 3 3 3个用空格分隔的正整数 n , m , q n, m, q n,m,q,表示方阵大小是 n n n m m m列,一共发生了 q q q次事件。

接下来 q q q行按照事件发生顺序描述了 q q q件事件。每一行是两个整数 x , y x, y x,y, 用一个空格分隔, 表示这个离队事件中离队的学生当时排在第 x x x行第 y y y列。

输出格式

按照事件输入的顺序,每一个事件输出一行一个整数,表示这个离队事件中离队学生的编号。

样例
样例输入

2 2 3
1 1
2 2
1 2

样例输出

1
1
4

样例解释

1.png

列队的过程如上图所示,每一行描述了一个事件。

在第一个事件中,编号为 1 1 1的同学离队,这时空位在第一行第一列。接着所有同学向左标齐,这时编号为 2 2 2的同学向左移动一步,空位移动到第一行第二列。然后所有同学向上标齐,这时编号为 4 4 4的同学向上一步,这时空位移动到第二行第二列。最后编号为 1 1 1的同学返回填补到空位中。

数据范围与提示
测试点编号 n n n m m m q q q其他约定
1 , 2 , 3 , 4 , 5 , 6 1,2,3,4,5,6 1,2,3,4,5,6 ≤ 1000 \le 1000 1000 ≤ 1000 \le 1000 1000 ≤ 500 \le 500 500
7 , 8 , 9 , 10 7,8,9,10 7,8,9,10 ≤ 5 × 1 0 4 \le 5 \times 10^{4} 5×104 ≤ 5 × 1 0 4 \le 5 \times 10^{4} 5×104 ≤ 500 \le 500 500
11 , 12 11,12 11,12 = 1 =1 =1 ≤ 1 0 5 \le 10^{5} 105 ≤ 1 0 5 \le 10^5 105所有事件 x = 1 x=1 x=1
13 , 14 13,14 13,14 = 1 =1 =1 ≤ 3 × 1 0 5 \le 3\times 10^{5} 3×105 ≤ 3 × 1 0 5 \le 3\times 10^5 3×105所有事件 x = 1 x=1 x=1
15 , 16 15,16 15,16 ≤ 3 × 1 0 5 \le 3\times 10^5 3×105 ≤ 3 × 1 0 5 \le 3\times 10^{5} 3×105 ≤ 3 × 1 0 5 \le 3\times 10^5 3×105所有事件 x = 1 x=1 x=1
17 , 18 17,18 17,18 ≤ 1 0 5 \le 10^5 105 ≤ 1 0 5 \le 10^{5} 105 ≤ 1 0 5 \le 10^5 105
17 , 18 17,18 17,18 ≤ 3 × 1 0 5 \le 3\times 10^5 3×105 ≤ 3 × 1 0 5 \le 3\times 10^{5} 3×105 ≤ 3 × 1 0 5 \le 3\times 10^5 3×105

数据保证每一个事件满足 1 ≤ x ≤ n , 1 ≤ y ≤ m 1\leq x \leq n,1\leq y \leq m 1xn,1ym

题解

发现 m a r k d o w n markdown markdown居然不资瓷合并单元格,表格一下就不优美了。。。

发现每次 ( x , y ) (x,y) (x,y)的离队都只会影响第 x x x行和最后一列,包含两个操作:弹出第 k k k个,将元素放到队尾。

于是就有了暴力的做法:对于每一行开一棵 S p l a y \mathcal{Splay} Splay,最后一列再单独开一棵,就能自然地完成上述两个操作,然而总共有 O ( n m ) O(nm) O(nm)个点,显然凉凉~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一些编号连续的点始终在一起,这些点对应的节点可以合并为一个节点,进一步讲,我们可以先将所有该 S p l a y \mathcal{Splay} Splay里的连续节点全部合并,在弹出节点属于合并节点时再把节点拆开,相当于动态开点,这样点数就是 O ( q ) O(q) O(q)的,总复杂度 O ( q log ⁡ q ) O(q\log q) O(qlogq)

S p l a y \mathcal{Splay} Splay题真的巨考细节。。。简单说一下:

感觉先在 S p l a y \mathcal{Splay} Splay里插入两个哨兵节点是个很好的技巧,避免了与前驱后继相关的操作中繁琐的特判,不会莫名 R E \mathcal{RE} RE

拆点比较细节,有下面几种情况:
1. l e [ v ] = r i [ v ] le[v]=ri[v] le[v]=ri[v],已经不需要拆了,直接删掉;
2. l e [ v ] = p o s ∣ ∣ p o s = = r i [ v ] le[v]=pos||pos==ri[v] le[v]=pospos==ri[v]查询位置在当前节点表示区间的端点上,直接修改节点信息即可;
3. l e [ v ] &lt; p o s &lt; r i [ v ] le[v]&lt;pos&lt;ri[v] le[v]<pos<ri[v],将原来节点的信息修改为 [ l e [ v ] , p o s − 1 ] [le[v],pos-1] [le[v],pos1],新增一个节点 [ p o s + 1 , r i [ v ] ] [pos+1,ri[v]] [pos+1,ri[v]],插入到 [ l e [ v ] , p o s − 1 ] [le[v],pos-1] [le[v],pos1]的后继的左儿子上。

放到队尾的操作就是把该点插入到右哨兵的前驱的左儿子上。

然后,你就迎来了愉快的 D e b u g \mathcal{Debug} Debug生活。

代码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ls son[v][0]
#define rs son[v][1]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2e7+5;
ll n,m,q,le[M],ri[M],siz[M];;
int dad[M],son[M][2],tot;
struct sd{
	int root,mx,mn;
	int _new(ll L,ll R){return le[++tot]=L,ri[tot]=R,siz[tot]=R-L+1,tot;}
	void up(int v){siz[v]=siz[ls]+siz[rs]+ri[v]-le[v]+1;}
	void spin(int v){int f=dad[v],ff=dad[f],k=son[f][1]==v,w=son[v][!k];son[ff][son[ff][1]==f]=v,son[v][!k]=f,son[f][k]=w;dad[w]=f,dad[f]=v,dad[v]=ff;up(f);}
	void splay(int v,int to){for(int f,ff;dad[v]!=to;spin(v)){f=dad[v],ff=dad[f];if(ff!=to)spin((son[f][0]==v)^(son[ff][0]==f)?v:f);}if(!to)root=v;up(v);}
	int nxt(int v,int p){splay(v,0);for(v=son[v][p];son[v][!p];v=son[v][!p]);return v;}
	void del(int v){int up=nxt(v,1),low=nxt(v,0);splay(low,0),splay(up,low);son[up][0]=0;splay(up,0);}
	void push(ll L,ll R){int v=_new(L,R),low=nxt(mx,0);son[low][1]=v,dad[v]=low;splay(v,0);}
	ll pop(ll pos)
	{
		int v=root;
		for(pos++;;)
		{
			if(pos>siz[ls]+ri[v]-le[v]+1)pos-=siz[ls]+ri[v]-le[v]+1,v=rs;
			else if(pos<=siz[ls])v=ls;
			else break;
		}
		pos+=le[v]-siz[ls]-1;
		if(le[v]==ri[v])return del(v),pos;
		if(le[v]==pos)return ++le[v],splay(v,0),pos;
		if(pos==ri[v])return --ri[v],splay(v,0),pos;
		int upp=nxt(v,1);_new(pos+1,ri[v]),ri[v]=pos-1,up(v);
		return dad[tot]=upp,son[upp][0]=tot,splay(tot,0),pos;
	}
	void reset(ll L,ll R){mn=_new(L,L),mx=_new(R,R),dad[mx]=mn,son[mn][1]=mx;splay(mx,0);}
}que[300005];
void in(){scanf("%lld%lld%lld",&n,&m,&q);}
void ac()
{
	ll val;
	que[0].reset(0,n*m+m);
	for(int i=1;i<=n;++i)que[i].reset(i*m-m,i*m),que[i].push((i-1)*m+1,i*m-1),que[0].push(i*m,i*m);
	for(int i=1,x,y;i<=q;++i)scanf("%d%d",&x,&y),val=que[0].pop(x),que[x].push(val,val),val=que[x].pop(y),que[0].push(val,val),printf("%lld\n",val);
}
int main(){in(),ac();}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hadyP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