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三则--古代的逻辑思辨

《梦溪笔谈》中,沈括探讨了海潮形成的原因,指出其与月球位置相关,而非简单由日出没引起;他还发现石油可用于制墨,预见其广泛应用,并对当时未能充分利用石油资源表示惋惜;同时,沈括解释了日月形状,认为如同圆球,不会相互阻碍,基于月相变化进行论证。这些记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科学的深入观察与理解。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梦溪笔谈》

 沈括

海潮

                                         ---------摘自百度百科

作品原文

卢肇论海潮,以谓日出没所激而成,此极无理。若因日出没,当每日有常, 安得复有早晚?予常考其行节,每至月正临子、午,则潮生,候之万万无差(此以海上候之,得潮生之时。去海远,即须扰地理增添时刻)。月正午而生者为潮,则正子而生者为汐,正子而生者为潮,则正午而生者为汐。
注:【 卢肇】唐代人,曾于会昌三年(公元843年)考中进士第一,著有《海潮赋》,其序文中说“夫潮之生,因乎日也”,“日 激水而潮生”。
【常】规律。
【子、午】指 月球往天空中的方位。“月正临午”是指 月球通过观测者所在的子午线处,“月正临子”是指对观测者来说月球通过 地球背面的子午线处。
 

作品译文

卢肇论述海潮,认为海潮是由于 太阳出没激起来而生成的,这是非常没有道理的。如果是因为 太阳出没所引起的,那么海潮每天发生的时间应当有常规,怎么能来潮有早有晚呢?我曾经考察海潮 涨落的规律,每当 月球正好运行到子、午的位置,就会发生海潮,按这一规律来观测海潮,总是没有误差(这是在海边上观察获得的海潮发生的时刻。若离海远,就应当根据地理位置增添时刻)。当月亮正好到了午位时发生的就叫潮,那么正好到了子位时发生的就叫汐;正好到了子位时发生的叫潮,那么正好到了午位时发生的就叫汐。
 
作品解读
现代 海洋学已经测定,每两次潮(或汐)发生的间隔时期 平均是24 小时50分,即海潮发生的时间每昼夜平均后延50分钟,与 月球连续两次通过 地球某点子午线的时刻是相吻合的。这是由于 月球的引潮力约是 太阳引潮力2.2倍, 潮汐的发生主要是受月球的影响,因此它就大体上视月球运行情况而变化了。
在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注意到 月球潮汐发生的密切关系了。例如东汉具有科学精神的思想家 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描述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这就非常精辟地阐明了它们之间的生成关系。
在本则笔记中, 沈括根据自己的观测,阐述了海潮发生的规律,指出海潮与 月球的关系,从而肯定了月球对 潮汐的主要作用。这一见解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同时,他还发现了 潮汐时间与具体观测地点的关系,提出了“须据地理增添时刻”的方法,解决了所谓“潮候时差”的理论问题

                                                                                       石油

                                                                                                                             -----摘自百度知道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沈括《梦溪笔谈》)

解析:
本文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篇介绍科技知识的笔记体小品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明地介绍鄜、延境内石油存在的基本形态,当地居民采集、利用石油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说明自己利用石烟制墨的盛况;第三部分,对时人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石油资源的状况表示惋惜。文中关于“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和石油制品“必大行于世”的科学预见,今天读来令人叹服。
写作手法方面:①本文行文散淡,而又极有条理。文中不论谈古论今,还是预测未来,不论叙事,还是描写,都是娓娓而谈,平实简洁,如话家常。②语言朴素凝练,不事雕琢。③文末以诗作结,情趣盎然。

译文:
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烧麻炬,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幕都变成了黑色。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
推想那石油极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木到一定时候就用完了。今天山东一带大片的松林已经没有了,逐渐地到太行山,河南、陕西、湖北交界的地方以及江南地区,生长松树的山大半都已经秃了。制墨的人大概不了解石油烟的好处。
石油煤烟也大,常常熏染黑人的衣裳。我戏作《延州》诗说:“陕西宜川县的七郎山与八郎山上瑞雪飘飘,立即撑起毡帐学那边塞人过游牧的生活。衣裳全变黑了,可是冬天还没有过去,石油烟比洛阳车马扬起的烟尘还容易熏黑行人的衣裳呢。”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沈括《梦溪笔谈》)

解析:
本文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篇介绍科技知识的笔记体小品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明地介绍鄜、延境内石油存在的基本形态,当地居民采集、利用石油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说明自己利用石烟制墨的盛况;第三部分,对时人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石油资源的状况表示惋惜。文中关于“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和石油制品“必大行于世”的科学预见,今天读来令人叹服。
写作手法方面:①本文行文散淡,而又极有条理。文中不论谈古论今,还是预测未来,不论叙事,还是描写,都是娓娓而谈,平实简洁,如话家常。②语言朴素凝练,不事雕琢。③文末以诗作结,情趣盎然。

译文:
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烧麻炬,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幕都变成了黑色。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
推想那石油极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木到一定时候就用完了。今天山东一带大片的松林已经没有了,逐渐地到太行山,河南、陕西、湖北交界的地方以及江南地区,生长松树的山大半都已经秃了。制墨的人大概不了解石油烟的好处。
石油煤烟也大,常常熏染黑人的衣裳。我戏作《延州》诗说:“陕西宜川县的七郎山与八郎山上瑞雪飘飘,立即撑起毡帐学那边塞人过游牧的生活。衣裳全变黑了,可是冬天还没有过去,石油烟比洛阳车马扬起的烟尘还容易熏黑行人的衣裳呢。”

日月之行

      《日月之形》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限于科学认知能力,宋代人普遍认为太阳、月亮都在天上,它们到地面的距离是相同的,会有当它们碰到一起时会不会互相阻碍的疑问。
译注可供参考:
又问予以“日月之形,如丸①邪?如扇②也?若如丸,则其相遇岂不相碍③?”予对曰:“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④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⑤之乃光⑥耳。光之初生⑦,日在其傍⑧,故光侧⑨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⑩。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日、月,气也,有形而无质,故相值而无碍。”[1] 
注释
①丸:弹丸,圆球形。
②扇:团扇,圆形。
③碍:阻碍。限于科学认知能力,宋代人普遍认为太阳、月亮都在天上,它们到地面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才会有当它们碰到一起时会不会互相阻碍的疑问。
④盈亏:指月盈、月亏,即月亮的圆缺。
⑤耀:照耀,照射。
⑥光:文中用作动词,是“发光”的意思。
⑦光之初生:月光初现时,这里是指阴历每月初只能看到一道月牙。
⑧傍:通“旁”。
⑨光侧:指阳光从侧面照射月球。
⑩稍满:指随着太阳的移动,人们可以见到月球被阳光照亮的地方逐渐增大、变圆。
正圜:正圆。圜:同“圆”。
气:气体。古人误认为日、月都是由气体组成的。
质:实体。
相值:相遇。值:遇到。[1] 
译文
官长又问我以这一问题:“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像个圆球呢,还是像把扇子呢?如果像个圆球,那么它们相遇,又怎会不互相妨碍呢?”我回答说:“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像个圆球。何以知道它们是这样子?以月亮的盈亏就可以验证。月亮本来不发光,譬如一个银球,太阳照耀它,它才发光。月光初生的时候,是太阳在它旁边照射,所以光在它的侧面,人们能够看到的月光面就仅仅像个弯钩;太阳渐渐的地方如同弯钩,对着涂粉的一半正面看去则还是正圆。由此远离月亮,则斜照过来,月光就逐渐变得圆满。犹如一颗弹丸,用白粉把它的表面涂抹一半,从旁边看去则涂了粉可见太阳和月亮都像个圆球。太阳和月亮都是由气凝结而成的,有形状而无质体,所以相遇也没有妨碍。”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 ,因此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例如,该书详细记载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此外,北宋的一些重大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此书记载得以传世。如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三埽合龙巧封龙门的技术、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锻制甲技术,均属科技史上的珍贵史料。

      不仅如此,《梦溪笔谈》也记述了作者沈括的一些科学创建,表现出他较高的科学素养。从此处所选的三篇短文来看,沈括在科学研究中很注重观察,他对海潮成因,日月形状的解答,都是细心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