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神分析实例

“车”在微精神分析过程中的衍变

作者: 锐士;来源:微精神分析论坛首先提出三个较著名的梦:


 

   

    弗洛依德坐车的梦(大意是坐车到某地)。
    荣格分析的一个梦(大意是未坐上车,车翻)。
    三毛的一个梦(大意是被动地去坐车,注意那个在车开动后追来的女孩)。

    就大多数人而言,一般做赶不上车的梦较多。在一般的心理分析中,接受分析者会认识到这是由于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去做无意识里想做的事,前者由此表现为负罪感而性格拘谨,后者则表现为身体症状或吹毛求疵等等。以上三个梦表明,梦里坐车的状态和命运或事业有极大的关系:闻名于世的佛洛依德自不必说,荣格的病人则是不能适可而止,三毛则是强迫性的写作行为,最终吊死在拉屎尿的的地方。

    在心理分析中,,随着接受分析者的压抑相对解除,梦可能会表现出顺畅的坐车梦,日常生活也趋于顺利而愉快。大多数接受分析者就此结束分析。在微精神分析中,以上的说法只是一个阶段的表现,由于象的作用,自由联想发生向量转移而驱向集体无意识,车在自由联想中开始与大量文化符号和社会现象链接(曾经有人问,小孩子何以会谈论形而上学和世界文化问题?我无言以对。在长分析状态中,一个小孩子谈论诸如科学哲学范畴的问题是常见的事)。不同的人可能谈论王子阿周那乘坐女性模样的克里希那驾驶的车,历史车轮,《黑客帝国》中奴役人的母体,红颜祸水,美国电影《生死时速》,各种宗教中的对肉体的批评,老子的“我患我有身”等等。  任何人只要坚持下去,迟早会对“我”发生疑问,民间智慧中“梦是反的”在这里得到极严密的检验和证实。和现实相反:分析过程中梦中“我”越被动越好,客体越主动越好,而且指向“我”。梦中的“我”即是“超我”或现实的自我状态,现实中无意识的他者对自我的态度或作用,追溯到童年期的自以为的父母对自我的态度。简单地说,梦中你打人说明你在现实中老是觉得别人对你不善而敏感。黑格尔说“自我即我们,我们即自我”,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就是自我的状态,所以有“客体的相关性即是主体的客观性”的老说法。

    车即是自我的表现或愿望的表达。狭义地说是身体,女性自我,母体。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就是社会行为的身体。由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主客体分别心,我们很难理解赶不上车是我们的愿望,为什么不是躲开“超我”的愿望?从子宫战争的定义讲,我们成功地使母体躲开了父亲以使自己免受暴力,我们阻止了父母亲的结合,也就因此丧失了自己,当我们用癌症来惩罚自己时我们才像陆幼青一样问自己犯了什么罪。

    微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人们想象的解决什么症状不同,症状的解除只不过是分析过程的现象,它使人有意识地相对地返回人的本源:虚空。因此分析过程我们会发现顺利坐车并非我们的目的,否则我们不能解释美国电影中主角在车毁人亡中胜利的无意识意象或“脚踏实地”的说法。向量转移很快导致人在震颤睡眠中体验“死亡冲动”,“我”高速向北前进,车与“我”无分别,没有了车。简言之,车是死亡冲动的难以计数的象征之一,是外在于我们的生命冲动。它在未分析的梦中如果是我向运动时可能表现成难以名状的逼近的紧急行进声,如果是他向运动时则以主体赶不上车来表现,以极其隐晦象征形式再现母体暴力子宫和回返虚空,比较而言,前者的神经症状更紧迫,梦更恐怖,在分析的过程中我还原为车或车原为我。在经典精神分析中车可能还原为以婴儿自我面临的年青母亲,在微精神分析更深度的分析中,车会还原为一个你会在旷野的路上碰到一个以奇妙步履行进的女性,就像《黑客任务》中尼欧看到的街道上迎面走来的红衣女郎,当然你还不能指望她看你一眼,西方有个圣徒在路上看到这个路边女郎时还以为是魔鬼的化身,天使就此降临告诉他,这个女神看你一眼你就有救了,我喜欢把她看是走向本原的我的身体,美丽的女上帝,走向金母的姹女,等等,这种场景最初是以梦景形式出现,日常生活中人们是以服装模特走台步和街头妓女来为你表达这一精神演变过程的。如果说男性高速奔向北方死地的话,那么走向南方的则是象征生命的女性,以分裂的形式来结合,精神分裂症正是以不合实宜的形式对这一人的终极状态的模仿(这方面的著作参见福科《疯颠与文明》,所以二十世纪以前的俄罗斯人把疯子称为“圣愚”。

    借美国电影《木乃伊》一镜头来概括;一辆疯狂奔驰的马车掳走了巫师的灵魂,巫师的末日也就到了:微精神分析不过恢复人的真相,人的举手投足无不是奔向死亡的行为或是受死亡冲动的支配,这就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来源。荣格的病人,三毛的梦都是人面临回返虚空欲望的焦虑和恐惧,一般人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同样原因。正常人做事以证明“自我”,神经症患者的症状则是对这一说法的否定,做事实际是自我否定,这就是“忙”为什么是由“心死”组成的原因。所以,当我们在站台上着急地无望地看着命运列车轰隆远去时,我们却逃脱了死亡,但这只不过是梦而已。一个接受分析者在分析过程如像正常人一样做事就会体验到虚空压或面临幻影冲击,所以在最初对虚空的兴奋体验后很快进入强迫重复这一古今中外修行者都要面临的古老问题;“最后的斗争”,“为灵魂的最后一战”,正常人也无意识地以这一主题问自己:“假如我只能活十天,我会做什么”?关于古代人的这方面生动描绘可见《哈姆莱特》和奥古斯丁《忏悔录》。南怀谨先生称此为“行愿”:根据“见地”和“修正”所应采取的行动。

    以上是我学习,实践微精神分析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from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