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中的测试

敏捷开发是针对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开发模式,目标是提高开发效率和响应能力。

敏捷开发过程中,很多时候测试人员就时常被当成项目无法加快的阻力,一下这边爆一个bug,那边有个缺陷,所以项目经理痛恨测试,程序员们也巴不得测试快快放行,让程序好好上线,但我们都知道没有测好的东西是不能硬上的,测试这种把守项目上线最后一关卡的,若没有两把刷子,可能会时常变成项目延迟的炮灰。

为了让测试的效率跟上项目开发的进度,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1. 品质是规划出来,非测试出来的
测试在专案的早期就必须参加,熟悉需求,并从测试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确保产品经理、开发、测试的等角色的关注点都有备考量到,而测试也会从早期就开始撰写测试用例,在撰写过程中如果有发现任何问题也趁早反馈给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趁早把问题给理清,这样做测试才能把自己的角色提升到为质量负责的角色。

2. 落实自动化
所有重复性的工作都应该被自动化,包含测试,如果你项目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基础功能测试,那效率肯定不会高的,所以测试环境、测试资料的准备应该都要有工具能辅助,各种测试用例如果是反覆发生且变动性少,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撰写自动化脚本,而对于后端API接口的测试更是关键,一般的测试可能大多针对功能进行测试,但我们知道很多会露出被用户测到的bug,大多都不是点一点就能测的出来,很多都是因为API在某种情境下出错了,或在某种负载下出错了,这些靠人工非常难验证,透过自动化工具就相对简单多了。

对于敏捷开发项目的测试而言,单元和集成测试是测试策略的关键环节。单元测试是验证最小和独立单元代码行为的过程,比如C++类,C函数,Ada包。这通常在系统测试之前进行。单元和集成测试是构建稳定减少错误应用程序的重要方法,因为它允许测试人员更容易模拟应用程序基本逻辑功能,并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传统的单元测试,通常针对开发人员写的每个软件单元生成测试用例,执行这些用例验证代码功能的正确性。这种模式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开发人员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很容易受自己实现该代码的思维的影响,从而导致某些情况不能被考虑到或测试到。


自动化测试工具,如: VectorCAST可支持C/C++语言(VectorCAST C/C++)和Ada(VectorCAST/Ada)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两者都可以 自动化地完成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关键步骤。包括测试驱动的生成,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的管理,以及自动化的回归测试。

自动化的测试不仅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自动化的客观性还能大幅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测试的自动化让敏捷开发更加“敏捷”!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