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类工厂模式

介绍:

C++的类工厂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但又不完全算是书里介绍的23种模式之一),它的定义是:提供一种创建对象的接口,但具体创建的对象类型可以在运行时决定(类似于工厂方法,将对象的创建延迟到子类中实现),这样可以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代码分离,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类工厂将类的实例化过程封装起来,使得客户端代码可以在不知道具体类名的情况下,动态创建所需的对象实例。

实质:

它的实质是:基于C++多态的特性,通过一个工厂类实例化不同的派生类对象,工厂类提供了创建对象的接口,不会对用户暴露创建逻辑以及内部的细节。调用方仅需调用工厂提供的接口,输入实例化对象的名字,就可以通过工厂对象的相应函数来实例化所需要子类的对象了。

作用:

它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态对象创建:类工厂可以在运行时根据具体的需求创建相应的对象实例。这种在运行时创建的策略,极大地提升了代码地灵活性(设想一下,不同地类及其对象仅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单独或多个使用,如果一开始就全部创建了,就非常浪费内存)。
  2. 降低耦合度:使用类工厂模式可以将对象的创建过程抽象出来,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对象类型,从而减少了客户端代码对具体类的依赖。(解耦是编写设计代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具体模块之间耦合关系大的话,变一发而动全身,如此一来改代码的人会非常苦恼,同时也不便于后续的单元测试等。类工厂可以把具体类的依赖解放出来,让实际业务仅依赖于抽象类,而抽象类就是大概率不变的,那么,它们之间的依赖逻辑也不变,这样一来,双方只需修改各自的代码即可)
  3. 拓展性:在需要新增类时,只需要修改工厂而不需要修改客户端代码,提高了系统的可拓展性(这也就是开闭原则)。

代码:

具体代码如下: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ap>
#include <string>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someFunction() = 0;
};

class Derived1: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omeFunction()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1\n";
		}
};

class Derived2: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omeFunction()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2\n";
		}
};

class Factory {
	public:
		typedef Base* (*CreateObjectFunction)();
		static std::map<std::string, CreateObjectFunction> classMap;

		static void Register(const std::string& className, CreateObjectFunction f) {
			classMap[className] = f;
		}

		static Base* Create(const std::string& className) {
			if(classMap.find(className) != classMap.end()) {
				return classMap[className]();
			}
			return nullptr;
		}
};

// 初始化classMap
std::map<std::string, Factory::CreateObjectFunction> Factory::classMap;

Base* createDerived1() {
	return new Derived1;
}

Base* createDerived2() {
	return new Derived2;
}

int main() {
	Factory::Register("Derived1", createDerived1);
	Factory::Register("Derived2", createDerived2);

	// 使用了map之后,就不需要使用ifelse这种来根据传入来的字符串进行选择。
	Base* object1 = Factory::Create("Derived1");
	if(object1) {
		object1->someFunction();
		delete object1;
	}

	Base* object2 = Factory::Create("Derived2");
	if(object2) {
		object2->someFunction();
		delete object2;
	}

	return 0;
}

设计思路:

首先定义了一个Base类和两个派生类Derived1和Derived2。

  • 然后创建了一个Fatory类,并使用了std::map来存储类名和创建对象函数的映射关系(这个是在实际项目中常用的方式,如某些类是需要根据配置文件进行创建的,而配置文件里面就会对这个类进行命名,后续便以这个配置文件的配置来进行对应类的对象创建)(注意:static成员变量需要初始化)。
  • 接着,在main中进行注册,实际上就是将配置的类名字和对应的创建接口绑定起来,方便上面的map中进行查找,然后调用。
  • 最后,以Base类(即父类)来接收Factory创建然后返回的对象,这样一来,后续的逻辑就跟具体类对象解耦了。

Q&A:

如果大家有什么见解或者疑问的话,欢迎留言,一起沟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