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读后感

五一假期头两天,终于拜读了马丁福勒的大作《重构》。

第一印象是,不像那些大部头,这书名气虽大,但通俗易懂,读起来很畅快。花了不到一天就把前面论述部分读完了,剩下后面的“重构名录”回头有时间慢慢翻阅。

收获很多,下面分别说说最大的收获、共鸣和感悟:

最大的收获:重构要小步慢来

印象中至少有两次,我的重构尝试悲惨收场:规划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重构方式,但做到一半发现功能坏了,debug 很难,迫于进度压力不得不丢弃所有改动,在原有架构上继续新增功能。相当于所有重构努力全部白费了。

看完这本书终于明白了,重构是欲速则不达。想一下子改好,很难不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就不好调试。

正确的方式是一小步一小步改,每一小步改动完都确保功能是可用的。首先,这样不一定会更慢,因为避免了陷入难解的 bug 中;其次,即便这样会更慢,至少可以随时终止,即便重构一小部分,也胜过因为步子迈得太大最后只好退回去、最终相当于什么都没做。

最大的共鸣:函数不要写太长

之前看过几个开源项目代码,非常头疼,函数动不动就写几十行上百行,很难把逻辑梳理清楚。

但印象里开源项目的代码应该是质量比较高的呀,所以我认定自己源码阅读能力太弱,从未怀疑过代码质量本身。

这次看了这书,终于明白了一点:其实没人喜欢读那么长的函数。那些开源项目的代码质量其实有待提高!

最大的感悟:互联网和传统软件差异真大

其实之前就接触过 TDD(测试驱动开发)这个概念,一直奇怪为什么我做了这么久程序员,项目里从来没用到过。

读了这本书我算是明白了:因为我一直在互联网公司写互联网应用,而 TDD 更适合传统的软件开发。

互联网应用和传统软件最大的区别是:互联网应用的业务逻辑相对简单,但迭代快、性能要求较高;传统软件相反,业务逻辑非常复杂,但迭代较慢、性能要求较低。

举个例子,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应用,无非就是文本或视频内容的创作和分发,用户受众广,操作使用非常简单,小学生都会用,业务逻辑简单直接;而传统软件,例如 SAP 的财务系统,功能强大,但逻辑非常复杂,需要专职人员学习使用。

而 TDD 非常适合用来开发复杂的业务逻辑,特别是和 UI、架构完全无关的纯逻辑,因为纯逻辑的测试很好写!

相比之下,开发一个互联网应用功能,测试就比较麻烦,除非你刚好负责的是一个专注于纯逻辑的微服务。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