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SB-C 数据速度和功率级别
下表列出了每个 USB 数据传输相关规范的最大传输速率。USB 1.0 和 USB 1.1 标准是最早版本,分别支持 1.5Mbps(低 速)和 12Mbps(全速),但随着 USB 3.1 Gen 2 的发布,已经提升到支持 10Gbps (SuperSpeed+)。
下表展示了 USB 功率从 USB 2.0 开始一直到 USB PD 3.0 的演变过程。总体趋势是随着平台和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最大 功率不断增加。在不使用 USB PD 的情况下,仅通过 USB-C 最高可以支持 5V 电压(电流为 3A,功率为 15W)。不过, 在使用 USB PD 时,在 USB-C 生态系统中最高可以支持 48V 电压(电流为 5A,功率为 240W)。
2、数据和电源角色
• 下行端口 (DFP) 向下游发送数据;它通常是设备所连接的主机或集线器上的端口。DFP 将为 VBUS 供电(主机与设备之 间的电源路径),还可以为 VCONN 供电(为电子标记的电缆供电)。包含 DFP 的典型应用是扩展坞。
• 上行端口 (UFP) 连接到主机或集线器的 DFP,接收设备或集线器上的数据。这类端口通常从 VBUS 中取电。包含 UFP 的典型应用是显示监视器。
• 双角色数据 (DRD) 端口可以用作 DFP(主机)或 UFP(设备)。此类端口在连接时的电源角色决定其初始角色。供电 方端口承担 DFP 的数据角色,而受电方端口承担 UFP 的数据角色。不过,通过使用 USB PD 数据角色交换功能,可以 动态地更改此类端口的数据角色。包含 DRD 端口的典型应用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USB 连接中有三种类型的功率流:
• 受电方是在连接时从 VBUS 取电的端口。受电方通常是设备,可能包括 USB 供电键盘等 USB 外设或耳机等消费类产 品。
• 供电方是在连接时通过 VBUS 供电的端口。常见的供电方是主机或集线器 DFP。典型的供电方应用是 USB-C 壁式充电 器。
• 双角色电源 (DRP) 端口可以用作受电方或供电方,并且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 DRP 最初用作供电方时, 该端口承担 DFP 的数据角色。或者,当 DRP 最初用作受电方时,该端口承担 UFP 的数据角色。不过,USB PD 电源角 色交换功能可以动态地更改 DRP 端口的电源角色。例如,一台笔记本电脑可能包含一个 DRP 端口,该端口可以接收功 率,为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充电;也可以提供功率,为外部配件充电。
此外,DRP 端口有两个特殊的子类型:
– 供电设备,该类型的端口能够提供功率,但无法用作 DFP。该子类型的一个示例是兼容 USB-C 和 USB PD 的监视 器,它能够接收来自笔记本电脑 DFP 的数据,但无法为笔记本电脑充电。
– 受电主机,该类型的端口能够消耗功率,但无法用作 UFP。示例包括集线器的 DFP,它能够向配件发送数据,同时 能为该配件供电。
3、USB-C 引脚排列和可正反插接
与 USB Type-A 和 Type-B 连接器相比,USB-C 连接器包含几个新引脚。这些引脚支持更高的功率、交替模式和可正反插 接等 USB-C 功能。下图展示了引脚排列。
从左到右显示了:
• GND:信号的返回路径。
• TX 和 RX:用于传输 USB 3.1 数据的 SuperSpeed 双绞线(5Gbps 至 10Gbps)。
• VBUS:主系统总线(5V 至 48V)。
• CC1 和 CC2:用于电缆检测、方向和电流广播的 CC 线路。对于 USB PD,CC 线路还可以传输更高的功率等级和交替 模式。请注意,其中一个 CC 线路可能成为 VCONN。
• SBU1 和 SBU2:这些是仅用于交替模式和附件模式的低速线路。例如,对于 DisplayPort,AUX+ 和 AUX– 在 SBU 线 路上传输数据。对于音频适配器附件模式,这些线路用于麦克风输入和模拟 GND。
• D+ 和 D–:用于传输 USB 2.0 数据的高速双绞线(速率高达 480Mbps)。
USB-C 连接器的一个新特征是引脚几乎是对称的(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因此此类连接器可正反插接。不幸的是, 无法被动实现可正反插接,因此需要额外的电子设备。下图展示了 USB-C 插座(顶部)和 USB-C 插头(底部)如何相对 于彼此进行翻转。
• GND 和 VBUS 线路仍处于相同的位置。
• D+ 和 D– 双绞线具有相同的方向;不过,插头仅包含一根 D+ 和 D– 双绞线。USB-C 规范允许在插座侧将 D+ 和 D– 线 路短接在一起(D+ 接 D+,D– 接 D–)。无论电缆方向如何,物理层 (PHY) 都始终会看到电缆的 D+ 和 D– 双绞线。
• CC1 和 CC2 线路发生翻转,可以决定电缆方向。该方向决定连接哪条 CC 线路以及使哪条 CC 线路保持断开。
• TX 和 RX 对也发生翻转。在以前,此问题不易解决。与 D+ 和 D– 线路不同,您不能简单地将两根公共线路短接在一 起,因为这会产生一个残桩。在 USB 2.0 速度下,残桩是可以接受的,但在 USB 3.1 速度下,残桩会使信号完整性极大 地降低。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 使用两个 PHY 和电缆方向检测,以弄清要使用哪个 PHY。– 使用单个 PHY 和一个用于将正确的 SuperSpeed 线路切换至该 PHY 的 SuperSpeed 多路复用器(给定已知方 向)。这种解决方案通常更加经济实惠。
• SBU 线路也发生翻转;不过,这通常在交替模式 PHY 内进行处理(请记住,这些是低速线路)。
4、USB-C 电缆检测和方向
USB-C 规范中引入的配置通道 (CC) 逻辑块提供电缆检测、电缆方向和载流能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术语的定义:
• 当两条 CC 线路中任意一个下拉时,便会发生电缆检测(下图)。DFP 的两个 CC 引脚通过电阻 Rp 上拉,而 UFP 的两个 CC 引脚则通过电阻 Rd 下拉。当 DFP 处理器检测到其中一个 CC 线路被下拉后,DFP 就会知道已建立连 接。
• 电缆方向取决于下拉的 CC 线路(如果 CC1 下拉,则电缆不翻转;但如果 CC2 下拉,电缆会翻转)。对于无源电缆, 另一条 CC 线路保持开路状态;对于有源电缆,另一条 CC 线路将通过 Ra 下拉。
• Rp 的值决定载流能力。USB-C 原生支持 1.5A 或 3A。DFP 可以通过具有特定值的上拉电阻广播其载流能力。UFP 包含 一个具有固定值的下拉电阻器 (Rd),能够在连接时与 Rp 一起形成一个分压器。通过检测分压器中心抽头处的电压, UFP 可以检测到 DFP 的广播电流。
5、何时需要 USB PD 控制器?
USB PD 是使用 USB-C 连接器的标准,因此您可能想知道何时需要使用 USB PD 控制器。如果您的需求涉及以下三种场景 中的任何一种,则需要 USB PD 控制器:
• 协商大于 5V 的电压。即使最大功率小于 15W,您也需要使用 USB PD 控制器来协商大于 5V 的电压。例如,如果您的 系统需要 15W 的功率,但只需要 5V 的电压,则不需要 USB PD 控制器。但是,如果您的系统只需要 10W 的功率,但 需要 9V 的电压,则需要 USB PD 控制器来协商 9V 合约。
• 在 USB-C 连接器上支持 DisplayPort 等视频功能需要使用 USB PD 控制器。
• 电源角色和数据角色不匹配。如果您想具有不同的数据和电源角色,则需要使用 USB PD 控制器(供电方和 UFP)。扩 展坞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扩展坞用作为笔记本电脑充电的供电方,而 UFP 用于接收视频和 USB 数据。这是通过使用 电源角色交换和数据角色交换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