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对抗网络GAN

这里写图片描述

GAN属于生成模型,使用生成数据分布 PG 去无限逼近数据的真实分布 Pdata 。衡量两个数据分布的差异有多种度量,例如KL散度等,但是前提是得知道 PG 。GAN利用discriminator巧妙地衡量了 PG,Pdata 的差异性,利用discriminator和generator的不断竞争(minmax)得到了好的generator去生成数据分布 PG

背景

很多时候,我们想输入一类数据,然后让机器学习这一类数据的模式,进而产生该类型新的数据。例如:

  • 输入唐诗三百首,输出机器写的唐诗
  • 输入一堆动漫人物的照片,输出机器生成的动漫人物照片

该问题的核心是原数据有其分布 Pdata ,机器想要学习新的分布 PG 去无限逼近 Pdata

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异常检测的模型,通过输入大量的正常数据,让机器学习正常数据的内在规律。例如:自编码器模型如下。通过训练数据学习到数据的内在模式code。学习到code后,随机输入新的code便可以产生数据。

这里写图片描述

对于mnist数据,设code为2维,训练之后输入code得到的图片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但是这种情况下,机器学习到的只是这个数据大概长什么样,而不是数据的真实分布。例如下图的两个7,在人看来都是真的图片7,但是机器却不这么认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结构

GAN由generator和discriminator两部分组成:

z -> G -> x' ->  D -> 01
          x  ->
  • generator:输入随机的 z ,输出生成的x
  • discriminator:二分类器,输入生成的 x 和真实的 x ,输出01(是否是真的数据)

GAN的训练,也包括generator和discriminator两部分:

  • discriminator的训练,设generator不变,通过调整discriminator的参数让discriminator尽可能区分开x,x
    这里写图片描述

  • generator的训练,设discriminator不变,通过调整generator的参数让discriminator尽可能区分不开 x,x
    这里写图片描述

整体来看,generator和discriminator构成了一个网络结构,通过设置loss,保持某一个generator和discriminator参数不变,通过梯度下降更新另外一个的参数即可。

训练

最大似然估计

已知两个分布 Pdata(x) PG(x;θ) ,目标是找到 G θ使两个分布尽量接近。

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有:

θ=argmaxθi=1mPG(xi;θ)=argmaxθi=1mlogPG(xi;θ)argmaxθExPdata(x)[logPG(x;θ)]=argmaxθPdata(x)logPG(x;θ)dxPdata(x)logPdata(x)dx=argminθKL(Pdata(x)||PG(x;θ))

也就是说,最大似然 PG(x;θ) 的概率等价于:最小化基于 PG(x;θ) 的编码来编码 Pdata(x) 所需的额外位元数。也就是最小化KL散度。

下面只需要计算出 PG(x;θ) ,一切问题似乎都解决了。事实确实这样,不过对于不同的 G PG(x;θ)计算的难易程度不同。如果 G 是高斯混合模型(GMM)那么很好计算,但是通常数据的分布不是GMM那么简单,需要更复杂的G。通常, G 是神经网络。这样的话,PG(x;θ)的计算便很困难,如下:

PG(x;θ)=Pprior(z)I[G(z)=x]dz

这样来看,传统的最大似然是走不通呢,有没有别的出路呢?

考虑最大似然法真正解决的问题。最大似然就是提供了某种手段,去衡量两个分布 Pdata(x) PG(x;θ) 的相近程度。此路不通另寻他路即可。因此便引出了下文的 V(G,D)

V(G,D)取代最大似然估计

V(G,D) 是衡量两个分布 Pdata(x) PG(x;θ) 相近程度的一种手段,其不同于最大似然,是通过一个额外的discriminator识别的好坏做评估的。其核心是:discriminator判别数据是真的数据(1)还是采样的数据(0)。如果两个分布很接近,那么discriminator分辨不清,效果比较差;如果两个分布很远,那么discriminator分辨清,效果比较好。

V(G,D)=ExPdata[logD(x)]+ExPG[log(1D(x))]

整个训练策略,是先固定 G 选择D去最大化 V(G,D) ;然后固定 D 选择 G 去最大化V(G,D)

G=argminGmaxDV(G,D)

D的训练

这部分解决的是:对于特定的G,如何训练得到更好的D。

D=maxDV(G,D)

首先,对 V(G,D) 做进一步分解:

V(G,D)=ExPdata[logD(x)]+ExPG[log(1D(x))]=PdatalogD(x)dx+PGlog(1D(x))dx=[Pdata(x)logD(x)+PG(x)log(1D(x))]dx

所以有:

D=argmaxDPdata(x)logD(x)+PG(x)log(1D(x))

对上述式子求导得到:

D(x)=Pdata(x)Pdata(x)+PG(x)

每个 D(x) 对应的 V(G,D) 实际上衡量了特定 G 下面两个分布Pdata(x)和$P_{G}差距。
这里写图片描述

D(x) 代入 V(G,D) ,有:
这里写图片描述

所以:固定G优化D的过程,相当于计算两个分布的距离:

maxDV(G,D)=2log2+2JSD(Pdata(x)||PG(x))

得到两个分布的距离之后,便转化成最小化两个分布的距离的问题,
也就是:

G=argminGmaxDV(G,D)

G的训练

固定G优化D得到 D 便得到了两个分布的距离 V(G,D) ,固定 D 优化G,采用梯度下降即可。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算法

这里写图片描述

问题

G的更新优化不一定朝着最小的方向

优化G之后,原来的D对应的就不一定是 maxV(G,D) 最大的 G 了,这样与我们的假设不同。
解决办法是:就像梯度更新的时候迈的步子不能太大;更新G的时候迈的步子也不要太大。

这里写图片描述

通过抽样估计分布

这里写图片描述

G中的目标函数

实际训练G的时候,目标函数需要做一些修改,修改的原因是: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D能够很好的区分真实数据与模拟数据,这样 P(G) D(x) 的值比较小。如果采用原来的目标函数,比较小的 D(x) 对应目标函数的斜率比较低,不容易学习。通过改变目标函数,使比较小的 D(x) 对应目标函数的斜率比较高,加快了学习速率,使模型更容易学习。

这里写图片描述

利用D去评估分布差异

理论上,可以用D去评估分布差异(G的好坏),D越好表明G越差,D越差表明G越好。但是实际中,这样评价的效果不好,不论G的好坏,D都比较好。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能的原因之一:D太强大了。直观的解决办法是让D变弱一些,但是这样得到的D可否真正的计算JS divergence是个问题。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能的原因之二:数据的本质是高维空间的manifold,很少有重叠。没有重叠的话,js距离永远都是最大值,不容易学习更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给D的输入增加人为的噪声,这样真实数据与人造数据就会有重叠,D不能很好地区分真实数据与人造数据。同时要注意噪声要随时间减少。
这里写图片描述

mode collapse

mode collapse值的是GAN只学到了数据多个形态中的某一种。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能的原因是优化式使GAN趋向如此: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他GAN

这里写图片描述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是由Ian Goodfellow等人在2014年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架构[^4]。GAN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它们通过一种零和博弈的方式相互作用。 **生成器**:尝试学习从随机噪声(通常是高斯分布)中生成与训练数据相似的新样本。它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欺骗判别器,使其误认为生成的数据是真实的。 **判别器**:负责区分真实数据和生成的数据。它试图准确地判断输入是来自训练数据还是生成器。 GAN的工作流程如下: 1. **训练过程**:生成器接收随机噪声作为输入并生成假样本,判别器则对这些样本进行分类,判断是真样本还是假样本。生成器根据判别器的反馈更新参数以提高生成能力,判别器也相应地调整其参数以提高识别能力。 2. **对抗迭代**:这两个模型交替优化,直到达到平衡状态,即生成器可以生成足够逼真的样本,使得判别器无法准确区分开来。 **示例代码**(简化版): ```python import torch.nn as nn # 假设我们有简单的生成器和判别器结构 class Generato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Generator, self).__init__() # ... def forward(self, noise): # 生成器的前向传播 pass class Discriminato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Discriminator, self).__init__() # ... def forward(self, input): # 判别器的前向传播 pass # 初始化并训练GAN generator = Generator() discriminator = Discriminator() for _ in range(num_epochs): fake_data = generator(noise) real_labels = torch.ones(batch_size) fake_labels = torch.zeros(batch_size) discriminator.zero_grad() d_loss_real = discriminator(real_data).mean() d_loss_fake = discriminator(fake_data.detach()).mean() d_loss = (d_loss_real + d_loss_fake).backward() discriminator_optimizer.step() generator.zero_grad() g_loss = discriminator(generator(noise)).mean().backward() generator_optimizer.step()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