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旦大学工程硕博简介:
网上对于工程博士的说法褒贬不一,去年工程硕博有很多捡漏的。
中国电信在计院、信院、智能复杂体院开设的有工程硕博计划,人工智能方向,一共招收15个人。
其实也有更好很好的联培企业,比如计院招3个联培企业是腾讯的工程硕。
我最初报名的是计院的电信工程博,但后来给HR发消息后他推荐我报智能复杂体的工程博,说计院那边竞争更激烈。但后来入了后才发现,这边情况也不容乐观。面试的有11人,最后只招2人。
2 考核内容:
3 工程硕博复试经验贴(来源于网络):
3.1 清华工程硕博
面试团队据说有企业导师也有学校老师,面试时主要关注科研竞赛项目情况。
3.2 电信面试
对电信有什么了解吗?
电信属于三大运营商其中之一,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较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广泛的网络覆盖,主要的领域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在这个行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电信为人们提供了稳定、高效、安全的通信服务,也相信电信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能够助力我在通信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
3.3 中南大学工程硕博
✅首先是自我介绍,肯定准备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这里有些要求会有英语介绍,是对英语能力的一些考察,不过不同学校具有差异性(如果要求ppt也是在这一部分)
✅接着就是专业问题的提问,这里一般是学校老师对一些你本科专业知识的提问,是一些基础但重要的专业核心问题,自己一些思想素质的考察
✅最后就是企业相关的问题呀,包括一些对企业的了解情况,自己参与的动机之类的
✅不同的企业面试方法以及面试问题都是不一样的
3.4 上交工程硕博
学长,我想报名这个项目,很焦虑。和普通保研面试有什么区别嘛?
别焦虑,目前这个项目因为信息少,以及去企业。很多风险厌恶的同学就愿意求稳,所以现在的bar比较低。对于一些稍微履历弱一些想申请985读研的同学是个好机会。根据群里讨论,本期我先讲一讲基本原则
1️⃣原则1:你的面试老师不仅有高校老师,还有企业老师。所以回答不能全部是科研(会提问:你为啥不直接报名学硕)或者是全是实习(会提问:为啥读研)。
2️⃣原则2:把握展示自己的动手或者实践能力(一般是通过大创、专利、竞赛),同时能够把自己的项目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总结(论文、会议)。综合素质强,情商高。也是这个项目想要的人才类型。
3️⃣原则3:一定要自信,企业导师有时候的问题会不太按照套路来。(后面我也会总结下我导师的一些偏好问题和方向)
建议面试前读一篇这三个原则。改革专项面试通用流程
其实和普通推免保研面试的流程比较接近。
1️⃣自我介绍:中文or英文都可能。一般1min/3min的要求更多一些。建议按照第三期的原则,去稍微调整下自己的自我介绍,项目和论文都突出说明下(如果有的话)。
2️⃣根据自我介绍简历的内容进行提问。一般是高校老师先提问,一般围绕着你的课程内容(专业基础知识面试)、论文/专利/竞赛的具体内容和你的贡献(科研竞赛面试)、社会活动/未来计划提问。企业老师一般后面(或者穿插),提问关于你的大创项目或者专利情况。会给你介绍下企业情况和目前在做的一些项目。
3️⃣报名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想在学校和企业分别收获什么?以后的打算是就业还是读博?之前有没有实习过?有什么感想?
4️⃣英语面试。一般是学校同专业,留学回来的老师。所以有的问题会和基础知识有关系,有的时候也会提问下你的科研。这种题就比较难了。
5️⃣PPT。有的院校是让你放ppt介绍的。我个人当时面试也是让用ppt。建议按照上述逻辑整理自己的履历和奖项,突出自己的项目和科研成果。博士流程基本相近,但是对于问题的深度会更深,一些技术细节,比如用到的算法/软件/工具等会追问。企业导师也会比较好奇你的技能性的东西,能不能达到企业项目应用的水平,或者学术背景是否很一致。如果你做的东西和企业目前在做的东西有相关性,一般企业老师给分都不差的。
关于我的导师比较关注的学生素质:
1️⃣能够沟通,落落大方,综合素质强。在企业团队里面不会适应不了。
2️⃣有没有项目参与的经历,有没有产出,了不了解工程和科研的区别。
3️⃣能不能适应高校和企业转换和两边合作的形式。主观能动性如何。
4️⃣未来打算。有的时候如果一个学生一心科研,我企业导师可能会拒绝。我和他聊之后,原因是在于不想耽误孩子的前途和学术期望。所以有时候好的导师的拒绝未必是你实力不够强,而是不合适,希望你选择更适合你理想的道路。
3.5 未知学校
一、首先是中英文个人自我介绍,一般是3分钟左右。虽然时间短,但是你的内容要精简,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到你有什么价值,通过简短的语言让评委老师能够了解到你的优势。
二、工程博士培养的都是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及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你的内容肯定也要涵盖你具有极强的能力和科研水平。
面试ing:
一、面试真实情况:
二、问了哪些问题呢:
1)应有丰富专业知识储备
2)清楚自己的专业实践和研究项目
3)一定一定提前了解联培企业
4)你的专业知识能为企业提供什么价值
!!!最后一定一定一定不要紧张,其实没什么的,答不出来就说,老师,这个问题我暂时还没有了解过,之后会去详细了解等话术。答不出来没有关系的(很正常!),心态不要崩,如果心态一崩就会影响后面的作答。
4 准备的问题
4.1 英语问题:
4.1.1 英文自我介绍:
Dear Professors,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XXX. I am honored to be here for this interview. Now let me to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During my undergraduate studies, I majored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XXX University. My GPA for the first six semesters is XXX. I have excelled in national programming competitions, performing well in both the XXX and XXX.
At XXX Lab, I focused on XXX and XXX, contributing to projects like XXX and XXX. What's more, I served as the head of the XXX Association at XXX University.
All in all, I deem myself a diligent, responsible, and open-minded student. For my postgraduate studies, I aim to transition from a student to a scholar.
This concludes my introduction.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4.1.2 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项目?
4.1.3 你们项目的创新点有哪些?
4.1.4 日常问题
4.2 专项本身会问的问题?(准备的这些问题基本没用到)
中国电信在性质上来讲,是国企;从管理的范围以及级别上来讲,是央企。
4.2.1 你对这个工程硕博改革专项有什么认识?
我申请的是复旦大学“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推免研究生项目。我知道直接攻博生学制 5 年, 2 年左右在学校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 3 年左右在联合培养单位参加专业实践。
复旦大学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①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③支撑产业链安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爱党报国,理学基础理论功底扎实、工学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国际视野宽阔,④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高水平工程师队伍。
据我了解,该项目是由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共同开展2025年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改革专项计划,①依托高校办学优势,以及②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算力、数据、应用场景等优势,旨在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团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项目按照“2+3”培养模式,2年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3年在 TeleAI 完成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高校负责招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
4.2.2 你对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有什么认识?未来会考虑在电信公司入职么?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由中国电信集团CTO、首席科学家李学龙教授牵头组建。TeleAI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电信在算力、数据、应用场景及通信等多方面的优势,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AIGC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落地,旨在打造人工智能研发与产业转化标杆性平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汇聚顶尖人才和团队,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以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具身智能是指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4.2.3 你如果被这个项目录取的话,你能为学校和联培企业分别做出什么贡献呢?
对学校的贡献:
学术研究: 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前沿问题,特别是在大模型、具身智能、AIGC等方向。争取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顶尖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中,提高学校在这些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协同创新: 此外,我会积极参与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项目,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
对TeleAI的贡献:
技术创新: 结合TeleAI的算力、数据、应用场景等优势,我会致力于技术攻关和应用落地,尤其是在大模型、AI驱动的赛博空间和临地空间等领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工程实践: 在TeleAI的实践阶段,我将应用我在学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复杂技术难题。通过推动技术的落地应用,帮助公司在AI驱动的产业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
通过我的努力,我希望能够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不仅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学术成果,还能为TeleAI提供实际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4.2.4 你对电信公司在AI这块的业务有什么了解呢?
TeleAI关注AI驱动的赛博空间、临地空间、广域空间等三个空间经济的共性关键技术和理论。在赛博空间,关注大模型、AI Infra、智传网、智能软硬件等技术;在临地空间,关注城市安防、低空经济、自动驾驶、具身智能、工业智能、海洋牧场等;在广域空间,关注商业航天、卫星遥感、深海探测、深空探测等,助力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经济,促进紧跟时代需求的创新科研。
当前,“人工智能+”明确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央企成为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主力之一,在新型举国体制中正在愈加发挥主导作用。TeleAI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座和主力军作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极。
4.2.5 你为何要参与工程硕博这个项目呢?你觉得你适合这个项目的培养模式么?
我选择参与工程硕博这个项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结合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
一方面,我对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与我的职业目标高度契合。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参与到国家重要科技创新任务中,为产业链安全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2. 学术与实践的结合:
工程硕博项目的“2+3”培养模式,能够让我在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前两年,我可以在复旦大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后三年中通过在TeleAI的实践积累丰富的工程经验。
适合项目培养模式的原因:
扎实的学术背景: 我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并且参与过多个科研项目,这为我在项目中的理论学习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我在数据处理和模型开发方面的经验,我相信我能够适应复旦大学的课程和研究任务。
强大的实践能力: 在之前的项目中,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开发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方面。这使得我能够迅速适应TeleAI的工作环境,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2.6 你对将来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的学习有什么规划么?另外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我的学习和研究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规划: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前沿领域: 我计划深入研究大模型、具身智能和AIGC等前沿领域,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复杂的工程问题解决方面。我将结合复旦大学和TeleAI提供的资源,探索这些领域中的创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顶尖的国际期刊和会议上。
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应用: 在TeleAI的实践阶段,我将深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尤其是在智能软硬件、自动驾驶和工业智能等领域,提高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的打算:
进入AI领域的科研或技术岗位,毕业后,我希望能够留在TeleAI,在这种顶尖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中担任关键的技术岗位,如高级研究员或技术负责人。我的目标是将我在学术和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推动我国AI技术的前沿发展,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4.2.7 如果你被这个项目录取了,你想在学校和企业分别收获什么呢?
如果我被这个项目录取,我希望在学校和企业中分别收获以下几点:
在学校的收获:
扎实的理论基础: 我希望通过复旦大学的课程和研究,进一步夯实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具身智能和AIGC等方向的理论基础。复旦大学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顶尖的导师团队,我期待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提升我的学术深度和广度。
科研能力的提升: 在学校期间,我希望能够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通过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升我的科研能力。与导师和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也将帮助我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开拓思维,培养解决复杂科研问题的能力。
在企业的收获:
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期间,我希望能够深入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将AI技术应用到解决真实的产业问题中,同时提升我的工程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
技术应用的能力: 我希望在TeleAI的实践中,学习到如何将前沿的AI技术应用于广泛的产业场景中,如智能城市、自动驾驶、工业智能等。通过参与具体的技术攻关和应用落地项目,我希望能掌握从技术研发到应用部署的完整流程。
通过这些在学校和企业中的收获,我希望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既有扎实学术基础又具备强大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为未来的科研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4.2.8 谈一下你对工程和科研这两者的认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么?
工程和科研是相互关联但又各具特点的两个领域,它们在现代科技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我对工程和科研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创新驱动: 工程和科研都以创新为驱动力。科研通常通过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工程提供创新的基础,而工程则通过应用这些创新成果,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或解决方案,推动科技进步。
问题解决导向: 两者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科研通常着眼于探索未知和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而工程则侧重于将这些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中的技术难题。
区别:
目标和导向: 科研的主要目标是探索未知领域,揭示自然规律,或开发新技术和新理论,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和探索性。科研更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和创新性。工程的目标则是将这些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际中,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强调的是实用性、可靠性和可实现性。
时间和成果: 科研通常是长期的,成果可能并不直接应用于实际,甚至可能需要多年才能看到其影响。科研的成功往往体现在理论突破、技术发明或新的知识发现上。而工程更注重短期内的可见成果,工程项目往往有明确的时间表和目标,成功的标志通常是项目的完成、产品的发布或技术的应用。
方法和过程: 科研更多的是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建模和仿真等方法来探索未知,强调的是发现过程中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工程则更多的是通过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等过程来解决问题,强调的是方案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技术实现。
4.2.9 你觉得自己能不能适应高校企业转换和两边合作的形式?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
我认为自己能够适应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转换和两边合作的形式,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适应能力: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在学术研究中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工程实践中也有一定的经验。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能够快速理解和适应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工作要求和环境变化。
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的态度: 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中,我会主动承担责任,提出改进建议,并积极参与项目的推进,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达成。
创新思维: 我一直致力于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优化现有的方法。在面对高校与企业的不同需求时,我会运用创新思维,提出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推动项目的进展和提高工作效率。
5 实际考核过程
刚进会议,就让我用英文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
接着PPT自我介绍。
然后专家提问,之前准备的企业了解相关内容完全没用上。
我在讲了项目后,专家就开始对我项目的细节疯狂拷打,逐渐延申至专业课知识,例如:
1.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的区别?
2.逻辑回归是用于解决什么任务的?为啥叫回归呢?
3.你认为逻辑回归和神经网络有何联系?
4.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激活函数?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
5.深入介绍一下SVM。
其实上述问题我都回答上来了,毕竟之前我准备过相关的知识,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这个回答的不是很好。
面试下来,我感觉是压力面,项目基本没问啥,老师就盯着某个细节延申开来疯狂拷打相关知识。
后来问了一下认识的也参与这个的大佬(已经有几个华5offer的),大佬说挺轻松的。。。。
6 最终结果
喜提候补,但发邮件问了一下之前聊过的HR,回复如下:
你好。据我所知,你的位次是非常靠前的;但我不清楚前面是否会有同学放弃,因为这个改革项目今年应该是第一年,所以不好说大家的意愿、会不会放弃offer,所以究竟是否可以候补到我们也没有经验。
加油,祝好运。
也有一些小伙伴直接问的教务,但教务说候补顺序保密,太逆天了。就连我联系的这个老师也只能跟我说“非常靠前”,不能透漏具体的位次。
最终选择不报名蛋蛋其他学院的预推免了(我问了教务如果报了其他学院则视为自动放弃该工程硕博的候补),等一等吧,虽然只有2个名额,而且其中1个佬儿我还认识,他好像大概率确定去那了,虽然希望渺茫,但毕竟还是有一点点希望的。hh
更新:9月20收到了这边的通知,候补到了(前面说一定去的佬儿最后都释放去清北了,所以就轮到我wl-1了)。后来几天一直在这个和清软工程博之间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