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放大一亿倍,惊人的一幕发生,科学家发现“第二宇宙”

树叶放大一亿倍,惊人的一幕发生,科学家发现“第二宇宙”

参考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073214418897390&wfr=spider&for=pc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更小的生物眼中,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微生物来说,一个生物的身体是否就是整个宇宙呢?在人类无法观察的宇宙角落中,更加微观的世界里,是否存在更多精彩的宇宙呢?这个观点或许是正确的,因为在弦理论中,更高的维度就隐藏在我们的宇宙中,只不过这些高纬度很小,小到人类无法观察。

把我们身边十分常见的树叶放大一亿倍,会看到什么呢?或许会出乎你的意料,因为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上,都隐藏着无数的“第二宇宙”。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16世纪末期,由两位眼睛商人制造出来的简易显微镜问世,随后伽利略和列文虎克把显微镜运用到了科学领域,第一次观察到了昆虫的“复眼”,以及大量肉眼不可见的动植物,显然一扇全新的大门向人类敞开,一个微观的世界出现。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发明了光学显微镜,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项,人类进入了更加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可以说显微镜对人类的科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本质是由渺小的粒子组成的。

微观并不代表简单,反而越微观越复杂,对于我们来说,每个生物都是一个整体,但是从微观来看,这个生物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这就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让人类更接近宇宙的本质,“眼见不一定为实”,只有在无数的研究和知识堆积后,才能得到答案。

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一开始对于人来来说,微观世界只是肉眼不可见的组成部分,让我们的科学体系更加完善,也让“科学更加科学”,但是在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的概念后,微观世界在人类的眼中就变得神秘了起来。

如果把一个树叶不断放大,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树叶上出现清晰的脉络,把植物的细胞有规律的分隔开,同时也可以感觉到,植物的生命脉动,在我们的眼中植物是静止的,它们无法移动,面对人类和一些食草动物,只能默默的忍受痛苦。

但是植物的力量又是伟大的,它们以不变应对万变的生存策略,让它们成为了地球上最庞大的类群,把一片树叶放大后,你才可以真正地发现,植物并不是静止的,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植物的细胞内部也在不断的运动,如果继续放大就可以看到单独的细胞,以及细胞内部的基因。

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来说,基因都无比重要,是一个族群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生态圈中生存下去的关键,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独有的生存策略,而这一切的密码都隐藏在DNA中,一代代的遗传下去。

继续放大下去,直接把树叶放大一亿倍,这个时候就可以观察到一个原子,碳原子是碳基生物的基础组成部分,再仔细观察原子,就会惊讶的发型,原子的结构和宇宙惊人的相似!就像是一个微型的第二宇宙。

人类至今无法观察宇宙的全貌,但是根据宇宙的本质,我们可以推测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中的物质会逐渐因为引力,聚集在一起,不断形成更大的引力源,就像是地球收到太阳引力的吸引,而整个太阳系又被银河系内部的黑洞引力束缚一样,一环套一环,很难找到真正的上限和下限。

一个原子,正是由一个原子核和无数的电子形成,这些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不断运动,就像是我们的星系一样,其实在几何学中,科学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由无数个体组成的整体,会和单个的个体无比相似,这个概念被称为“分型”,而我们的宇宙也是由无数的原子组成,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宇宙由无数的星系组成,星系的最小组成部分是行星,每一个行星又是由无数的原子组成,原子的构造和星系惊人的相似,这样的巧合让人震撼。

常常有人说,宇宙是一个细胞,但是我们从微观世界来看,宇宙可能只是一个原子,需要无数的宇宙才能组合成为一个细胞,宇宙之外的空间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广阔,微观世界中的一切也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精彩。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1809032425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