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课程培训心得(三)

4.想要打造团队凝聚力,留住更多人员,除了物质激励,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团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哪怕这种变化的幅度可能并不大。每个团队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巨大现实困难,并最终战胜困难,赢得挑战。

在团队能力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个团队成员因其所属的不同人生阶段或不同的心理态势,而对团队抱以不同的期望,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最简单的,有些人工作是为了生活,有些人工作则完全出于对职业的热爱。两者背后的动机是不同的,也就意味着其对团队或工作平台的期许是有显著差异的,在想要留住这两类成员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也不尽相同。

工作,在一个层次上,可以理解为价值的等价交换,且以劳动合同进行约束和体现。员工付出的是自己的劳作,产出的是成果,为公司创造了价值,而公司给予的回报是工资和各种福利。在这一层次上,物质激励是最好不过的手段。不断满足团队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进行物质相关的激励,员工自然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工作又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表现。将物质需求降低至另一水平线上时,对自我能力的表达和成功后的喜悦,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表现。那么,平台能够给予的资源和支持,则成了此类成员的更多需求。有适当挑战性的任务,有一定的可以达成挑战的条件,在一个挑战完成之后能够收获及时的精神或物质奖赏,是激发此类员工积极上进,以及凝聚团队战斗力的必要举措。

我们在沙盘推演环节中,为了打造所谓的“完美团队”,把更多的成本花费在了对某一个新人的能力培养上,而忽略了其他既有团队成员的需求,最终导致人员对团队离心离德,实在令人痛惜。譬如,低学历的成员,激励他上进的最有效措施可能并不是加工资,而是为他提供在职学历教育的机会;家庭负担比较重的成员,更多需要公司或团队给予关心和宽容。最无能的激励手段是“大水漫灌”,简单粗暴,却也可能适得其反。

5.忙碌程度和绩效高低成正比吗?如何正确看待团队成员的“忙”与“闲”?

我们听到身边的同事、朋友说自己很忙的人居多,说自己闲的则特别少,闲而出众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通过本次学习,我们真正意识到了“忙”与“闲”的更深层的意义。

忙也好,闲也罢,只代表事情的一个维度,并不能够完整表达其与成就一件事情的必然和确定的关系。忙的事情可以是重要的,也可以是不重要的,闲亦如是。

通过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做事方式划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的人,是我们最常见的大“忙”人。他们在忙的,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说到底,像个消防员一样,四处灭火,哪里起火,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这种忙,其结果是有较为明显的产出,令人看得到成绩。忙于重要且紧急事情的人,也将自己活成了“压力人”,时刻不敢松懈,哪里都需要照顾到,有时为了赶场救场甚至把自己累到趴下。

第二象限的人,是我们所谓的“闲人”的一种。他们闲,是因为他们对哪些事情重要早已有了预判,并且早早地进行相关的规划,在事情还没发展到紧急程度时,就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能够精确掌握事情发展的节奏,也越来越能确立自己的人生哲学。

像开篇所说,人力资源部在此事上就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为了本次培训,他们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着手选题、选培训机构、选课程、选讲师,提早安排培训时间、场地,提早预约讲师与学员的时间。当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人力资源部的同事所要做的,就是按照计划表的节奏,去落实具体的事情而已,从来不必过多担心考虑不到位、事情没搞好、突发状况等问题,因为这些早已提前有了预案和推演。一个几乎必然的结果是,培训效果非常之好,这是我和诸多同期学员的共同感受。

第三象限的人,属于“忙”人的一种,但其忙的是不重要的事,简而言之,是“无聊人”。我们应当避免成为此种人,以免自己的人生变得庸庸碌碌、忙而无果。

第四象限的人属于“闲得蛋疼”的人,消磨时光,不求上进,娱乐致死,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且对团队和社会而言的“无用人”,我们更当坚决杜绝让自己成为此类人,并且自觉远离此类人。

显而易见,在团队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应当学会做好规划,培养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和能力,以越来越“从容”的态度面对现实中的种种挑战,并且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长远和各阶段目标,在努力完成挑战、达成绩效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而不要一直不断地救人水火、上蹿下跳、被动消极,以致蹉跎岁月、一无所成。

6.我们平时所进行的沟通活动,内在是否遵循了必要的沟通法则,以确保沟通的全面和高效?

处事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沟通。传统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即:从自身的立场进行考虑,从片面的角度进行考虑,情绪、偏好会影响思维的效率。

那么,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思维方式,来应用于指导我们的沟通,是团队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一种真正可以用于沟通实践的有效手段。白色帽为信息帽,提供事实与数字;绿色帽代表创新,提出有创造性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黄色帽为乐观帽,站在利益与价值的角度考虑问题;黑色帽代表谨慎态度,提出风险与困难;红色帽有着感性色彩,只关注直觉与情感;蓝色帽代表指挥家,用于组织与控制整个沟通过程。

此六顶帽子,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就某一个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性的沟通论述,既陈述客观事实,又包含主观感受,既积极乐观,又顾及风险,既打破传统,又秩序井然,是对沟通活动的较为全面的考量。

遵循六顶思考帽的方式进行沟通,可以避免沟通的无序和无效,解决主客观的冲突,或避免问题陷入单向的积极、消极讨论当中,为高效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是团队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强大沟通工具。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