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提出,给我们这些企业数字化的推行者太多的期望和寄托。
经过近六年多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数字化先行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发表了不同角度的观点。业界先后涌现了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的新概念、新名词。这是一场企业数字化的盛宴,百家争鸣。然而,鱼龙混杂,有些高价值的观点却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慢慢被埋没了。更多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是,延续企业信息化的陈腔滥调或故弄玄虚的新名词,给广大企业家、数字化负责人,甚至包括部分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带来了很多困惑。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我们精心挑选了十个主题词,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清晰的企业数字化认知框架。
这十个主题词分别是企业数字化、决策方法变革、企业竞争本质、产业生态融合、价值体系重构、业务模式重塑、企业数字赋能、数字化应用场景。
这是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企业竞争本质、产业生态融合等主题词。
【企业竞争本质】从企业战略逻辑的变迁,理解企业从自己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移。
【产业生态融合】从产业生态融合的角度,理解企业在新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角色。
主题词三:企业竞争本质
第三个主题词是“企业竞争本质”。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理解企业竞争的本质。
企业竞争的本质和含义,总的来说,从工业时代到数字化时代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依然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即如果企业在自己的价值链上能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能力比其它同行企业强,则企业将在资本积累、运营管控、客户服务、产业协同等企业核心能力上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在工业化时代的企业战略逻辑,是以企业自己为中心,制定企业战略。遵循杰克·特劳特的企业定位理论,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确定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和角色,即明确“我是谁?我想做什么?”;基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明确产品的特性、功能和价值,即明确“我有什么,能做什么?”;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即明确“我要做什么,应做好什么?”。工业化时代,行业和资源的边界相对清晰,企业的生存空间围绕“行业比较优势”和“满足客户需求”展开,遵循的是“竞争逻辑”和“零和”理论。
然而,到了数字化时代,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关键的是企业业务出发点都是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的,成为一个资源的连接器、或创造新客户价值的业务重构者,突破现有资源限制,突破产业条件的限制,从创造新价值或创造新价值获得方式上发现战略机会,遵循的是“共生逻辑”。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在“共生逻辑”的指引下,一方面不断优化自身的价值链,另一方面也会向外延伸,逐渐形成价值链网络,从行业集群、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层面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准确评估自身优势与劣势、资源的匹配程度,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有序推进管理效率和质量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协同,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研发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的生存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的生存离不开行业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的下一个主题词是“产业生态融合”。
主题词四:产业生态融合
我国是“世界工厂”,拥有数量庞大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及上中下游配套协作关系,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已成为重要的需求链中心,这就是我们企业的生存大环境背景。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参与者,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战略定位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从国家层面,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完善依托国内大循环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通过充分发挥优质企业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的中坚作用,组织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打造新兴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在行业层面,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提高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源管控能力的作用,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体系,提高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能力,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体系构建,大力推动行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对于大型企业或行业中头部企业,通过构建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担当起产业链供应链“链主”职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提高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能力和外部资源管控能力的作用,以“单点突破”带动“全面开花”,增强产业链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拉动产业链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快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转型,从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效率,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共同进步。
对于中小型企业,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参与者,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积极参与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抱团共生,共度时艰,产业共赢。
为树立行业标杆,有能力的企业应作为示范企业,围绕网络布局、技术合作、物资采购、物流通道等方面增强供应链弹性韧性,全面识别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风险因素,健全风险防范预案,以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为载体,提升供应链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需要融合产业大环境,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推动健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这就引出了我们下一个主题词:价值体系重构。
欢迎参与我们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的探讨!
我们将持续更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内容与成功案例。
更多的线下活动,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