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中可完美运行的三目运算符

前言

在C或者C++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三目运算符(或者叫三元运算符),也就是形如a ? b : c;的逻辑,这句话的简单解释就是如果a为真,表达式的值是b,否者表达式的值是c。这样的逻辑在写lua的时候也常常到,所以有人发明了a and b or c这种写法,下面来分析一下这个表达式有什么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

引用lua的经典书籍《Lua程序设计》这本书中的内容可知:Lua中的逻辑操作符有and、or和not。与条件控制语句一样,所有的逻辑操作符将false和nil视为假,而将其他的任何东西视为真,对于操作符and来说,如果它的第一个操作数为假,就返回第一个操作数;不然返回第二个操作数。对于操作符or来说,如果它的第一个操作数为真,就返回第一个操作数;不然返回第二个操作数。

书中还有一段写到:and和or都是用“短路求值”,也就是说,它们只会在需要时才会去评估第二个操作数。短路求值可以确保像(type(v)=="table" and v.tag == "best")这样的表达式不会导致运行错误,这里的“短路求值”可以保证在v不是table的情况,不会判断v.tag == "best"的值而直接返回false。

另外书中还提到“a and b or c“是一种类似于C语言中的表达式a ? b : c的习惯写法,可是并未指出其中的问题,但是译者在此注明了观点,他指出如果要想让a and b or c等价于a ? b : c,前提是b表达式必须为真,也就是说b不能等于false或者nil,最后译者给出了建议,那就是在无法确认b为真的情况下,最常用的办法还是使用正常的if-else语句。

分析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开始反迷糊,为什么b表达式的值必须为真呢?这个时候你可以写个例子尝试一下,如果b == false,那么无论a的表达式为真或者假,整体都会返回c的值。那么怎样才能保证b的值一直为真呢?实际的程序逻辑中是允许bfalse或者nil的啊!

这就用到了下面的技巧,话说这也是我无意间从其他人那里学到的,写到这里也是为了记录一下,那就是在b表达式的外边包装一层table,写成{b}的形式,返回值的时候在写成{b}[1]的形式就好了,那么整体的表达式就变成了(a and {b} or {c})[1],这样就满足了第二个表达式恒为真的前提,今后你可以在lua中悦快地写三目运算符了!

结论

  • 完整三目运算符(a and {b} or {c})[1]
  • 4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lbertS

常来“玩”啊~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