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质量与等级的区别
质量作为实现的性能或成果,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
等级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
- 一个低等级(功能有限)、高质量(无明显缺陷,用户手册易读)的软件产品,适合一般情况下使用,也可以被认可
- 一个高等级(功能繁多)、低质量(有许多缺陷,用户手册杂乱无章)的软件产品,该产品的功能会因质量低劣而无效和/或低效,不会被使用者接受
术语
- 预防:保证过程中不出现错误
- 检查:保证错误不落到客户手中
- 公关:结果的可接受范围
- 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偏差的边界
项目合同通常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员、全过程、全组织的品质管理
-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 全面方法的质量管理
- 全面结果的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
- 戴明环:计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
1 规划质量管理
规划质量管理是识别项目及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证明符合质量要求、标准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在整个项目期间如何管理和核实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1.1 输入
- 项目章程
- 项目管理计划
- 需求管理计划:提供了识别、分析和管理需求的方法,以供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测量指标借鉴
- 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了识别、分析和监督风险的方法。将风险管理计划和质量管理计划的信息相结合,有助于成功交付产品和项目
- 干系人参与计划:提供了记录干系人需求和期望的方法,为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
- 范围基准:在确定适用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目标时,以及在确定要求质量审查的项目可交付成果和过程时,需要考虑WBS和项目范围说明书中记录的可交付成果。
- 项目文件
- 假设日志:记录与质量要求和标准合规相关的全部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需求文件:记录项目和产品为满足干系人的期望应达到的要求,它包括针对项目和产品的质量要求,这些需求有助于项目团队规划如何实施项目质量控制
- 需求跟踪矩阵:将产品需求连接到可交付成果,有助于确保需求文件中的各项需求都得到测试。矩阵提供了核实需求时所需测试的概述
- 风险登记册:包含可能影响质量要求的各种威胁和机会的信息
- 干系人登记册: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