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Pro 折腾一年的心得:一堆很“哇塞”的技巧和 App

前言

随着 M1 的横空出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转入 Mac 生态。而由于和 Windows 平台的不同,Mac 始终有些使用上的痛点。笔者使用 M1 Pro 近一年,倾情分享折腾出来的一堆使用技巧和珍藏 App,希望能够能够将 Mac 玩得更溜、效率更高。

1. Menu Bar, 菜单栏

Menu Bar 默认置于顶部,其通过一系列 Menu Icon 展示系统或特定 App 的信息和状态,可算是 Mac 系统的重要特色。但随着 M1 Pro 的摄像头刘海的诞生,Menu Bar 的区域显得非常珍贵。Icon 稍微多了点就被刘海挡住了,产生很多困扰。

所以第一个要推荐的技巧是使用 Bartender

Bartender

它启动之后会将一堆 Icon 折叠,当鼠标点击折叠 Icon 之后原来的 Icon 列表会以悬浮窗展示。当然它也支持修改始终要展示或折叠的 App Icon。

系统 Menu Icon

虽然借助 Bartender 可以**”拓宽“** Menu Bar 的区域,但所需展示的 Icon 也需要合理分配。这边建议起码展示系统的如下几个 Icon:

  • Clock:展示当日、当月、时间,无庸置疑
  • Control Center, 控制中心:非常重要的系统快捷控制面板,可以控制 Wi-Fi、BT、AirDrop 等大部分常用控制
  • Sound:展示当前音量、是否静音,在工作环境下非常必要,省去按下音量按键确认是否静音的繁琐。而且当接入了有/无线耳机🎧的时候,该 Icon 还会展示该音频输出端,免去了确认当前是在使用 Speaker 输出还是 Headset 输出,同时还可以直接切换
  • Wi-Fi:虽然 Wi-Fi 在控制中心中可以看到和控制,但作为笔记本重要的网络来源,独立到一集 Menu 还是非常必要和便捷的
  • Battery:M1 的超长续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时长焦虑,但及时地观察电量情况和分析耗电排行还是必不可少的
  • Input:日常办公中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是再频繁不过的了,实时展示当前的语言会省去很多困扰

其他的系统 Icon 并不建议 always 展示,可以听听我的理由:

  • Siri:一来 Siri 可以用热词唤醒,二来可以用🎤按键一键唤醒,三来在 Mobile、Car 以外的笔记本使用场景下 Siri 的使用率不高
  • BT:除了无线耳机 BT 设备的使用率不高,而 BT 的连接情况可以在控制中心的面板下进行
  • AirDrop, 隔空投送:Apple 设备间传输文件的需求不算多,而且和 BT 一样可以依赖控制中心
  • Display:在会议室等场景下投屏的需求是有的,在需要确认支持设备和切换的时候也可以依赖控制中心
  • Spotlight, 聚焦:Mac 的全局搜索使用率还是很高的,但可以用🔍按键一键直达

RunCat

系统以外的很多 App 也支持在 Menu Bar 展示 Icon,特别选出一些有意思的 Icon 供大家使用。

RunCat 是日本开发者开发的系统信息展示 Icon App,默认会以一只奔跑的🐱的形象展示 CPU 的负荷程度,或狂奔、或慢跑,非常有趣。同样支持修改形象,比如奔跑的人、日本特有的跪拜道歉形象等等。

TinyCal

Mac 系统的日期 Icon 点击之后呼出的是 Widgets 列表,无法像 Windows 一样展示当月的📅情况。我们可以借助 TinyCal 来展示当前日期,并在单击的时候展示完整的日历。

Tecent Lemon

开发者可能比较在乎当前的网速、内存状况等信息,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的腾讯 Lemon 来实现,默认展示上下行速度,点击之后可以剩余内存、内存消耗排行、CPU 温度等信息。而且 Lemon 还可以清理磁盘空间,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工具利器。

MenubarX

MenubarX 可以在 Icon 点击之后启动一个 Launcher,可以直接加载常用网页,Google 翻译啊、天气查询啊、玩小游戏啊等等,脑洞很大。

2. Finder, 访达

Finder 这几年有了个中文名字:“访达”,其作为 Mac 里极为重要的文件管理角色,有不少好用的地方亟待大家的发掘。

展示当前路径

首先建议大家打开路径栏的显示,可以直观看到当前目录的完整路径,之后还可以拷贝路径、使用 Terminal 打开。

  • 开启办法:访达 → 显示 → 显示路径栏

添加到边栏 Sidebar

边栏是默认显示的,除了预设目录外还可以添加自己的常用目录。

  • 开启办法:访达 → 文件 → 添加到边栏

开启预览

预览选项是默认关闭的,开启之后可以直接预览图片、视频封面、文本内容等,非常便捷。同时可以拖动文件和预览效果的分割线,调整预览区域的大小。

  • 开启办法:访达 → 显示 → 显示预览

默认打开方式

我们免不了下载第三方 App 来处理文件,那么从访达中直接使用该 App 来打开目标文件是理所当然的需求。而访达的默认打开方式都是系统 App,并且修改办法也不如 Windows 便捷,比较绕,最后一定要选择**“全部更改”**。

  • 开启办法:访达 → 选中目标文件并呼出菜单 → 显示简介 → 打开方式 → 选中目标 App → 全部更改

3. Short Key, 快捷键

无论是按键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直接通过键盘上的按键或其组合可以达到快速操作的目的。而 Mac 键盘提供了 command ⌘ 键且没有 alt 键,这和 Windows 键盘稍有不同,加上一些 Mac 特性会造成一些使用上的痛点甚至蹩脚。

首先我们得记住一条原则:Mac 上的话,原本 Windows 上不少快捷键组合可以由 ctrl + xxx command + xxx。

但这并不绝对,需要慢慢适应。比如 Windows 上切换浏览器 Tab 页、文件管理器 Tab 页等都是 ctrl + tab 的组合,而 Mac 上仍是 control + tabcommand + tab 却是用来切换 App 的。

剪切文件

很多朋友刚开始使用 Mac 的时候难免会用 command + x 快捷键来剪切文件,却发现系统没反应。事实上 Mac 系统不是预想的 command + x 后 command +v 的用法,而是仍然使用 command + c 复制但是在粘贴的时候多组合一个按键 optionoption ⌥ + command + v

App 内 Window 切换

一个 App 开启多个 Window 是非常常见的,可在 Mac 上当你从其中一个 Window 切到别的 App 再回来的时候,经常发现回不到那个 Window,取而代之的是那个 App 的主 Window。

打个比方,

  • 使用 Teams 开会的时候需要切换到浏览器查阅资料,可使用 command + tab 再想回来的时候很容易回到的是 Teams 的主 Window 即聊天界面,那个开会的界面找不着了。这时候你得通过触控版或右击 App Icon 等办法呼出全部 Window 在里面找到那个开会的界面

  • 再比如,你的 Android Studio 开着多个 Project Window,切换到别的 App 比如进行文档查阅之后再返回回来的话极有可能返回到的是别的 Project Window,并非你刚刚编辑的 Window

虽然我觉得这是 Mac 系统的问题,其 Window 调度的逻辑需要改善。但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得自己解决这个痛点,快捷键 command + ` 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旦你遇到切换回 App 后呈现的不是原来的 Window,就可以使用 command + ` 在 App 内 Window 切换,非常实用。

App 是否需要退出、如何退出?

Mac 上点击了 Window 左上角的关闭按钮之后,App 并没有真正的退出,从程序坞上关闭的 App Icon 下仍然存在 标识就看得出来。这使得用户会产生担心:它仍在后台运行,仍在消耗我的电量和流量。

虽然 Apple 已经作了明确回答:为了再次启动速度的考虑,系统并没有在点击了关闭按钮的时候结束 App 的进程,但系统针对这些后台 App 做了优化,不用担心损耗问题。

可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官方的回答或者即便知道了也不会放心,通常的做法是在点击关闭按钮之后再去右击 App Icon 选择**“退出”**。

在智能手机上,无论是 iPhone 或 Android,我们很少因为耗电、流量的担心,在返回到 HOME 之后仍打开 App 历史,一个个手动移除它的进程。为什么到了 Mac 上用户会产生这种心理或习惯?

深刻思考之后我觉得可能源自如下因素:

  1. 和固有的 Windows 的关闭逻辑不同,还不理解、不习惯
  2. 就算接受了,但程序坞上的 标识让人很难受
  3. 对 Mac 系统不放心,仍担心占用内存、电池或网络

老实说,与其接受关闭非退出的设定,不如先试着去掉程序坞的 ・ 标识,那代表你充分相信 Mac 系统的调度和优化能力,像智能手机一样关注当前操作的 App 或 Window,暂时关闭了、隐藏了,它到底还在不在后台,完全不 Care。

以防万一,你真的介意、也不想那么麻烦,在不需要 App 的时候不要点击关闭按钮,而是使用 command + Q 快捷键一次性退出。

全屏和指定区域截图

Mac 上截图的快捷键非常方便,分为全屏截图和指定区域截图,额外依赖 shift ⇧ 键。

  • 当画面变化太快、时间紧迫的时候可以选择 shift + command + 3 立即截下全屏,有需要事后再调整
  • 当画面可以暂停、易控制的时候可以选择 shift + command + 4 选择对应区域,截图完还可以使用官方的编辑进行图像标柱

4. Track Pad Gesture, 触控板手势

不像台式机,笔记本都标配了触控板,可很多用户仍然习惯了外接一个鼠标来使用。除去打游戏这种密集操作的场景,大部分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习惯甚至不知道触控板的诸多手势。

我并不希望自己抱着笔记本去开会、去移动办公的时候还得多拿一个鼠标🖱️。所以我一直没有给笔记本配置鼠标,强迫自己去了解和习惯触控板的各种手势。经过几个月的磨合,搭配上常用的快捷键,我已经完全掌握了触控板的使用。

触控板手势的话,有很多。两指单击呼出菜单、两指滚动这些通用操作就不说了,在这里介绍下其他比较好用、重要的手势。当然还可以自定义手势,具体的话在 Track Pad 设置页面自行挖掘。

启用“单指轻点”

首先,Mac 上触控板单指轻点熟称单击的手势默认是关闭的,需要启用。

  • 开启办法:系统偏好设置 → 触控板 → 光标与点按 → 轻点来点按(单指轻点)

启用“三指向下轻扫”:查看 Window

正如前述的 Appp 多个 Window 的情况不容易切换,除了 command + ` 的快捷键以外,还可以使用三指向下轻扫手势,直接展示当前 App 的所有 Window。

  • 开启办法:系统偏好设置 → 触控板 → 更多手势 → App Expose(三指向下轻扫)

两指双击:智能缩放

在很多界面上遇到文字、图片看不清的时候,除了使用两指捏合的手势进行逐步缩放外,还可以使用两指双击进行智能缩放🔍。智能缩放的含义在于手势操作的对象会放大到屏幕的完整宽度,比如将图片铺满屏幕、将一段文字拉伸到全屏。

这在阅读的时候非常有用:在浏览器上阅读文章、阅读器上查看 PDF、图片管理器上查看图片等等。

这个手势和如下的手势均是默认开启,无需手动启用,当然避免误触也可以在触控板设置界面里手动选择关闭。

两指左右轻扫:切换页面

在浏览器上冲浪的时候难免需要前进/后退,这时候除了 UI 控件和快捷键以外,一定要记得两指左右轻扫的手势。

好处在于浏览的时候,手指往往停留在触控板上,无需将手指移动到键盘进行快捷键操作,更无须找到前进/退出的按钮,可以直接轻扫、非常快。

两指从右边缘向左轻扫:通知中心

当来了条通知或者需要检查通知列表的时候,可以使用两指从右边缘向左轻扫,其可免去点击 Menu Bar 上的日期区域,直接呼出通知中心。而且通知中新还囊括了 Mac 这两年引入的 Widgets 界面。

很好理解,两指向右轻扫抵达右边缘即可关闭通知中心。

三指左右轻扫:切换 App

App 之间切换的话除了 command + tab 以外触控板上三指左右轻扫亦可完成,而且无需将手指从触控板移动到键盘区再返回。当然这并非绝对的,当你的手指已经在键盘区编辑的时候,那无需特意返回到触控板使用该手势,直接使用快捷键即可。

三指向上轻扫:展示所有 App 预览

当打开的 App 较多逐个切换比较麻烦,或者不清楚现在打开了多少 App 的时候可以三指向上轻扫手势展示所有 App 预览图,快速查看和选择目标 App。

5. Hot Corners, 屏幕角

事实上触控板还提供了打开桌面、App 启动台的手势,但手势繁琐,需要捏拢拇指和其他三指或者张开拇指和其他三指。个人体验下来,并不方便、很难实施和触发,也很难记住。

这里推荐大家更方便的操作即屏幕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Mac 默认上光标拖动到屏幕右下角的话会打开系统的记事本 App,这就是屏幕角的设置。

屏幕角的意思是通过将光标移动到屏幕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边角执行预设的操作,我们就可以将打开桌面和 App 启动台放在这里。

比如我的设置:

  • 左上:呼出屏保
  • 右上:呼出桌面
  • 左下:呼出 App 启动台(光标往左下一拖即刻打开启动台,再也不用到打开程序坞找到启动台)
  • 右下:进入锁屏(离开桌面顺势往右下一拖即刻锁屏,无需按键)

6. 分屏/多窗口

Mac 上分屏、多 Window 还是很方便的,可以在很多场景使用。比如观看爆米花视频的同时浏览浏览网页、写代码的时候看看浏览网页文档之类的。

开启办法:

  1. 选择非全屏的 Window 并将光标悬浮到左上角最大化按钮上,此刻系统将弹出将 Window 分屏到左侧还是右侧的提示
  2. 选择一侧之后系统将在另一侧展开所有非全屏的 Window 让你选择
  3. 之后将两个 Window 互置左右(貌似暂时还不支持上下模式。。。)

而且进入分屏之后,两块 Window 之间的分割线还可拖动,可以适当地调整两者的显示比例

7. 珍藏 App

draw.IO

draw.IO 可能很多朋友听过,在画流程图、模块图、时序图、类图等示意图方面非常好用,更有一堆模板可以利用。除了 Web 版还有 Mac 客户端,堪称办公必备。

XMind

XMind 脑图利器,虽然收费,但免费的基础功能还是能满足不少需求的。

Things

Apple 生态里非常著名的 GTD App,价格不菲,但 Things 其强大的任务分类、管理、搜索、重复任务、快捷操作、清爽的界面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入手。而且买断的价格比起订阅制还是省去了不少麻烦。

Typora

MarkDown 语法在文字编辑方面的优势已无需多言,而 Typora 的出现更让其大放异彩。其出色的实时渲染、丰富的快捷键、海量的主题插件都让这款 MD 工具极为出众。不到 100 的买断价格加上支持 3 个设备,堪称业界良心。

坚果云

不能说百度云、OneDrive 不好,但是国产的这款坚果云可以在多设备间,默默地、非常快速和方便地同步你的文件,其够用的空间和合理的同步策略让你省心不少。

iShot

默认的截图工具已经不错,但 iShot 可以支持圆角截图、延时截图、截图完之后直接标注、背景阴影等诸多特色功能,甚至还能完成录屏操作,可以算是必备工具了。

DisplayDisk

Mac 上的磁盘管理工具很多,免费且好用的工具很少,这款 DisplayDisk 非常方便,界面硬核,非常推荐。

Tickeys

Mac 键盘没有机械键盘那种明显的点按反馈,如果有这种小癖好的朋友可以试试 Tickeys。除了模拟机械键盘,还可以模拟老式打字机、气泡、剑气等多种音效,有点电动车模拟油门声浪的感觉了,非常有趣。

Believe me, 这款 App 和上面的 RunCat 一样,用上了你就完全停不下来,太上头了。

结语

笔记本里操控界面的办法本质上就三种:UI、键盘按键以及触控板手势,我们不必执着于一个方法、三者灵活搭配才高效。举个例子,当你在浏览器上冲浪的时候,如果想要后退到上个页面,你可以怎么操作:

  • 假使光标恰好在后退 UI( 🔙) 附近,那么直接点击即可
  • 假使光标并不接近,而且手指正好停留在键盘区(或许当下你在输入中),那么使用 command + ← 则更快
  • 假使手指恰好停留在触控板区域(或许当下你在两指滚动页面中),那么使用两指向左轻扫手势更方便
  • (防止杠精追问)假使三种假使都不符合,还是建议你使用触控板手势,因为手放回笔记本的话,触控板离你更近

操控的界面往往可以逐级细分:Display → Screen → App → Window → View,知道这点不是必须,但了解一下有些帮助:

  • Display:可以理解为硬件上的显示屏幕,在连接桌面显示器、投影的时候需要设置它
  • Screen:每块 Display 上当前展示的整体画面,当进行屏幕共享的话,要选择它
  • App:每个软件或服务的处理单元,很好理解
  • Window:展示和交互界面的最小窗口单元,每个 App 可能拥有不止一个 Window。当进行屏幕共享的时候不要选择 Window,否则别人无法看到你操作的其他 Window
  • View:展示和交互界面的最小视图单元,比如一个 Button 🔘。一个 Window 可以拥有若干个 View

至此阐述了很多 Mac 的使用技巧和 App,需要耐心尝试和慢慢习惯,一旦适应之后,效率飞起。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快捷键的细节,可以参考Apple 官方的快捷键使用指南(讲真,没有我总结的全面和实用)。

说下 M1 Pro

额外说下 M1 Pro 的使用感受:整体上非常省心,其超长的续航和响应速度令人惊喜。虽然 16G 的内存也够用,但对开发人员而言,预算够的话可以直接上 32G。

大家很在意的那个刘海,讲实话:除了会挡住部分 Menu Icon,没啥特别难受的地方。而且大多数 App 对刘海的适配都不错,很多时候你完全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如果你对 M1M1 ProM2 有兴趣,可以放心入手,配合我的这篇文章食用更佳~

  • 6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echMerg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