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测不准原理

原子的量子模型:原子决计不是“真实的”事物。从来就没有人——没有任何人——看过原子,原子是假设的实体。物理学家构造这个实体为的是要能够理解实验的观察所得。然而,我们已经习惯于“原子是一种东西”这种观念,所以我们已经忘记原子只是一种观念。不过现在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原子不只是一个观念,而且还是一个无法想象(成书面)的观念。
 
但是物理学家用英文(或德文、丹麦文)讲数学实体的时候,对不懂数学的外行人而言,他们的话总是因为有限度,因而使人心里产生图像。这样唠叨的说明为什么原子无法想象之后,我们终究要来说明今天的物理学家如何描绘原子了。
 
原子包含核子和电子。核子位于原子的中央,体积只占原子的一小部分,可是质量几乎占原子的全部。这样的核子与行星模型的核子没有两样。至于电子,电子一般都在核子的总区域里面运动,这一点与行星模型也一样。不过,在今天物理学家的模型里,电子却可能在”电子云“(electron cloud)的任何地方。电子云是核子四周种种驻波(standing wave,相当于绳子一段固定,一段甩动,形成的波形)做成的。这些驻波并不是物质,而是”能“(potential)的种种形态。物理学家由构成电子云的驻波的形状,就知道在电子云里某一处发现电子的或然率(即概率)。
 
原子里面可能有电子云,可能没有,这一点谁都不知道。可是我们确实知道从电子云的概念可以产出在核子各处发现电子的或然率,并且,这些或然率也有经验断定为正确。
 
“我们实在不知道”隐形的亚原子领域到底有什么事在进行。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就是,这些模型都是“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出来的”。我们创造这些模型为的是要满足我们内心理性的组织经验的的要求。这些模型无非都是在猜测那打不开的手表里面“到底”有什么在进行。如果我们真认为这些模型说出了什么事实,那就误人了。
 
事实上,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早就认定我们“绝对”不可能知道隐形的亚原子领域到底有什么事在进行,所以,我们应该“放弃所有的念头,不要想再建立什么模型来认知原子的过程”了。根据他的理论,只有能够直接观察的事物处理起来才会正确。一个实验,我们只知道它的开头和结尾。至于这两个状况——这两个可观测象——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事,则纯属思维。
 
海森堡证明,在亚原子领域里,所谓“精准的科学”这种东西是没有的。
 
海森堡这个重大的发现是,我们人有一些限制,无法在同一时刻测量自然的过程而都很准确。这种限制并不是我们的测量仪器本质上很笨拙,或者我们所欲测量的实体太小而产生的,而是自然界呈现的方式所导致的。换句话说,我们一旦跨国那样一个暧昧不明的障碍,就只有进入不确定的领域。因为这个道理,海森堡的发现后来就叫做“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根据测不准原理,我们没有办法同一时间准确断定电子的位置与动量这两个属性。我们越是准确断定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就越不清楚。如果我们准确地断定电子的位置,我们对它的动量便一无所知;如果我们断定了电子的动量,我们便无法断定它的位置。
 
实验如下。
 
我们假设有一部超解像力的显微镜,可以看到电子在循轨运动。由于电子实在太小了,所以显微镜不能用普通的可见光照明。因为普通光线的波长太长,所以“看”不到电子。换句话说,我们必须用波长比这个东西小的光来照这个东西。因为这个道理,在我们想象的显微镜里,海森堡便用伽马射线来代替普通的可见光。伽马射线是已知光线里面波长最短的,用来看电子最好。与伽马射线那么短的波长相比,电子就变得很大。这样电子就能够挡住一些伽马射线,于是(我们假想它)在墙上形成一个影子。以上,我们找到了电子的位置。
 
问题在于,根据普朗克的发现,伽马射线既然波长比可见光小很多,那么所含的能量必然也比可见光大很多。我们用伽马射线撞击这个想象的电子的时候,固然是将电子照出来了,可是不幸的是,找出了电子也就将它撞出轨道之外了。撞出轨道之外,也就改变了它的方向与速度(两者构成动量)。而改变的情形无可预料也无可控制。(一个是粒子,一个是波,两者彼此弹射的角度是没办法计算的。)简而言之,我们只要使用波长短到可以照出电子的光来照出电子的位置,也就同时改变了它的动量,而它改变的情形是无法判断的。量子物理学就在这种情形下进场了。
 
唯一的方法可能是使用低能光。可是,低能光却使我们回到了原来的问题。凡是光的能量低到不会搅动粒子的动量的,波长也都长到无法照出它的位置。所以说,对于一个运动的粒子,我们无法“同时”知道它的位置与动量。凡是想观察电子,这种举动都会改变电子。
 
在亚原子领域,我们无法观察一件东西而不改变这件东西,这就是测不准原理的根本意义。所谓独立的观察者站在旁边看着自然界按着过程走过去而不影响它,这种事情是没有的。
 
古典物理学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基础的,那就是,实相独立于我们之外,在时间与空间之内,严格地依照因果律走着它的过程。我们不只能够悄悄地观察实相,而且还可以应用因果律从初始条件预测实相的未来。就这一点而言,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很令人讶异。
 
如果没有初始位置与动量,我们便不能把牛顿的运动定律用在个别的粒子上面。但是,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的,正好就是我们无法断定粒子的位置与动量。换句话说,牛顿的运动定律三百年来一直是物理学的基础,可是,在亚原子领域里,我们对粒子永远没有办法了解到可以运用牛顿的运动定律,连在原则上都没办法。牛顿的运动定律不适用于亚原子领域(连他的概念都不适用)。假设现在有一束电子,那么量子论可以预测这些电子在某一个时候,在某一个空间可能的分布情形。但是量子论没有办法预测其中单个电子的运动,连在原则上都没有办法。因此,“因果的宇宙”(casual universe)这个观念遂在测不准原理之下整个坍缩。
 
然而,测不准原理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意义。因为,位置、动量这些概念都与我们所谓的“运动粒子”这个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一直以为我们能够断定运动例子的位置与动量,但如今知道我们事实上没有办法。这时候我们便不得不承认,所谓的运动例子,不论事实上是什么东西,都不会是我们心目中的“运动粒子”。因为,如果真的是运动粒子,就会有位置与动量。
 
波恩说:

……设若这两个属性(拥有明确的位置与明确的动量)我们永远只能决定一个,又假若我们决定了一个以后,对另一个却毫无主张(我们目前为止的实验都是如此),那么我们就没有道理下结论说,我们所检视的“东西”可以按“粒子”这个名词通常的意义说它是粒子。

 
不论我们是在观察什么东西,这个东西都可以是动量可以断定、或者位置可以断定。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在某一时要哪一个清楚显示,都必须经由我们选择。这意思就是,说到“运动粒子”,我们永远看不到它们“真正”的样子,我们只能看到我们选择的样子。
 
海森堡说:

我们观察的不是真正的自然界,而是显现在我们问问题的方法之下的自然界。

 

测不准原理冷酷地使我们明白与我们周遭的世界隔离的“物理”是没有的,测不准原理质疑“客观”实相的存在。
 
“精确的科学”原本研究的是客观的实相,这个客观的实相任我们尽人事听天命,不管我们关心不关心,一概照着既定的方向走去。可是现在不了,科学,在亚原子层次上,不再“精确”。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已经消失。我们自始就知道,展示宇宙的窗口事实上就是这些弱小的、被动的“我”。譬如我们——无足轻重的我们——就是。我们是证人,看着宇宙显现。“大机器的齿轮”现在变成了“宇宙的创造者”。
 
如果要说新物理学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那就是会把我们带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来源:《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美]盖瑞·祖卡夫 著  廖世德 译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dersu/p/481292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