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

  • 海森堡的这一原理于1927年3月23日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被称作Uncertainty Principle。
  • 1925年,海森堡给出了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且发现其乘法规则:p×q≠q×p。
  • 如何去理解p×q≠q×p呢?p是动量,q是位置,这不是说,,先观测动量p,再观测位置q,这和先观测q再观测p,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吗?
  • 假设我们有一个小球向前运动,那么在每一个时刻,它的动量和位置不都是两个确定的变量吗?为什么仅仅是观测次序的不同,其结果就会产生不同呢?除非测量动量p这个动作本身,影响到了q的数值。反过来,测量q的动作也影响到了p的值。但是,如果我同时测量p和q呢?
  • p×q≠q×p,是不是意味着,同时测量p和q是不可能的吗?
  • 关键:测量!一个巨型的长和宽都是定死的,测量它的长的同时,其宽绝不会因此改变,反之亦然。对于一个经典小球来说,怎么测量它的位置呢?你必须看到它,或者用某种仪器来探测它,不管怎样,需要用某种方式去接触它,不然怎么知道它的位置呢?以“看到”为例,怎么能“看到”一个小球的位置呢?需要有某个光子从光源出发,撞到这个球身上,然后反射到你的眼睛里。对于经典小球来说,光子撞到它就像蚂蚁撞到大象,对它的影响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绝不会影响它的速度。因此,可以测量它的位置之后,再测量它的速度,其误差微不足道。
  • 但是对于一个电子,电子是如此小而轻,以致光子对它的撞击绝不能忽略不计。如果我们测量电子的位置,让一个光子去执行这个任务(撞击这个电子),电子被狠狠撞了下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且现在的速度也无法得知。可见,为了测量电子的位置,我们剧烈的改变了电子的速度,也就是动量。因此,无法同时既准确的知道一个电子的位置,同时又准确的了解它的动量(也就是测不准原理)。
  • 公式 △ p × △ q > h 4 π △p×△q>\frac{h}{4π} p×q>4πh
    • △ p △p p △ q △q q分别是测量p和测量q的误差,h是普朗克常数。
    • 测量p和测量q的误差,它们的乘积必定要大于某个常数。
    • 如果把p测量得非常精确,也就是说△p非常小,那么相应地,△q必定会变得非常大,也就是说我们关于q的知识就要变得非常模糊和不确定。反过来,假如我们把位置q测得非常精确,p就变得摇摆不定,误差急剧增大。
    • 如果把p测量得100%准确,也就是说△p=0,那么△q就要变得无穷大。
  • 假如我们了解了一个电子动量p的全部信息,那么我们就同时失去了它位置q的所有信息,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它究竟身在何方,不管我们怎么安排实验都没法做得更好。
  • 典型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p和q就像一对冤家,人生不相见,有我无它,这种奇特的量被称为“共轭量”。
  • 还有一组共轭量:能量E和时间t。只要能量E测量得越准确,时刻t就越模糊;反过来,时间t测量得越准确,能量E就开始大规模地起伏不定。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类似的不确定性规则: △ E × △ t > h △E×△t>h E×t>h
  • t测量得越准确,E就越不确定。所以在非常非常短的一刹那,也就是t非常确定的一瞬间,即使真空中也会出现巨大的能量起伏。这种能量完全是靠着不确定性而凭空出现的,它的确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这一刹那极短,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发现,它又神秘消失,使得能量守恒定律在整体上得以维持。间隔越短,t就越确定,E就越不确定,可以凭空出现的能量也就越大。所以,真空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沸腾,到处有神秘的能量产生并消失。这些能量在我们没有抓住之前,就消失了。而真空本身,就是提供这种涨落的最好介质。
  • 3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