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张磊-高瓴资本-2-身为耶鲁学生也找不到工作;找到真正的自我;这些钱一定要还

第二章 价值投资启蒙

如果说少年读书是对通识修养的启蒙,大学实践是对社会认知的启蒙,那么求学耶鲁则是对我专业投资生涯的启蒙。

时刻让自己保持开放是最重要的学习心态。无论是普世的智慧、基础的原理,还是独到的见解,我都甘之如饴。对创新的拥抱而不是抗拒,成为我今后投资的重要主题。

求学耶鲁

我与耶鲁大学结缘是得益于它的“慷慨”,尽管我申请了多所大学并得到7所学校的入学机会,但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是唯一为我提供奖学金的。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种优待无法拒绝。而且耶鲁大学设立了双硕士学位,我可以同时读MBA和国际关系两个研究生课程,这对于一个囊中羞涩,却又对管理、经济、国际政治与关系都很感兴趣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耶鲁大学求学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旦掌握了严谨的分析体系、深入的历史考证方法和完整的思维框架,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以金融市场为例,就像从地球早期的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如今复杂的生态系统一样,美国的金融市场也是经历了弱肉强食的“原始社会”阶段,又经历了多次经济和金融危机,才终于发展成一个高度分工、高度现代化的金融生态系统的。而所谓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看似无序实则有条不紊的自我调节功能,为金融市场同时构筑了 内生的免疫系统和外部的战略防线,比如买卖双方力量的平衡制约,特别是做空机制及指数投资的运用,以及金融危机本身的调节性;再比如资本市场的行业自律、政府的有效监管、媒体与公众的监督以及健全统一的法律体系等。这些共同构成了金融市场的核心要素,每一条都值得反复研究。


再比如对于“风险”这个在金融学中被谈到令人麻木的概念,大多数人的评估标准是看投资收益的波动方差,而我从入行第一天起就被要求看出数字背后的本质并忽略那些从“后视镜”中观测到的标准方差:到底是什么样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在驱动收益的产生及波动?又有哪些因素会使预期的资本收益发生偏差?而这些基本面因素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关性及联动性?


在耶鲁大学的求学实践,让我认识到了与以往认知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想法,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有句名言:“处世的智慧教导人们宁可依循传统而失败,也不愿意打破传统而成功。”(Worldly Wisdom teaches 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很多人喜欢循规蹈矩,按照既定的思维方式、他人希望呈现的样子、传统的表达习惯来为人处事,这在很多时候能够帮助人们获得符合预期的回报,但无法帮助人们获得内心的自由。

坚守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真实的自我,按正确的思路思考和阐述问题,始终是我的坚持。

找工作,找到真正的自我

 

到了耶鲁大学之后我才发现,MBA项目只提供第一年的奖学金,第二年的学费、生活费全无着落。学业总得完成,我只好在求学之余勤工俭学,比如当本科生助教、教老外学中文等,秉承了中国留学生特有的勤劳和热忱。虽然有这些“小工”,但我深知找到一份有保障的正式工作才是正途。因此,我在第一学年就开始寻找暑期实习的机会,以求获得全职工作。

美国的金融机构、管理咨询公司多聚集于纽约,这座发源于北美殖民地的贸易前站,依靠其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在当地荷兰裔移民商业精神的催化下,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从纽黑文前往纽约,是我在求职时经常穿梭的路线。早上,我从耶鲁大学步行25分钟去纽黑文联合车站,乘火车到达纽约中央车站之后换乘地铁。这条火车线路异常繁忙,上下班高峰时期都是半小时一班。我想过是不是也可以在这里的火车上卖“小人书”,最终还是选择打上一个小盹儿,为上午的面试积蓄精力。


每次前往我都是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然而面试完总是垂头丧气、铩羽而归。由于不懂面试的习惯做法,也没有特别准备,与同学们七八个“一面”机会、四五个“终面”机会、三个以上offer(录取通知书)相比,我只拿到非常少的“一面”机会、两次“二面”机会,最终与华尔街投行、管理咨询公司的职位无缘。

我事后总结,求职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工作,更是为了找到真正的自我,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尽管没有能够走上许多MBA学生典型的职业道路,但我依然坚持我所相信的,探究我所好奇的,因为好玩的故事都来自有挑战的生活。

第一次回国创业

由于暑期实习求职未果,我只好另谋他路。当时是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作为新经济浪潮已经在美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以硅谷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企业掀起了电力革命之后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1998年,硅谷创造了2400亿美元产值,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1/4,这是多么让人憧憬的繁荣场景。当时美国金融监管大幅放松,创造了长达10年的低利率流动性充裕期,人们开始四处寻找“钱生钱”的渠道,而互联网企业刚好满足了人们对完美投资标的的所有想象。风险投资的强烈追逐加上纳斯达克市场的天然“温床”,使美国上演了一幕幕的“经济繁荣”景象。

与此同时,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大幕也在徐徐拉开,在这样的时代机遇面前,我选择了休学一年并回国创业。当时来到美国的留学生多数都是理工科背景,商学院的学生非常少。许多理工科同学回国后纷纷创业,开发自己的网站、做各种科技发明,产品都特别好,但没有能力做出符合投资人要求的商业计划书,难以获得融资。而国外的投资人对中国的互联网和高科技发展越来越看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和几位老同学创办了一个网站,搭建投融资交流平台、分析研讨商业模式、制 定商业行动方案,核心目的就是搭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的沟通桥梁,提供资金、人才、技术、供应链等专业服务,充当创业的催化剂,让科技创业者能够更好地实现融资,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公司业务发展上。我们没有绞尽脑汁去想什么新奇的网站名称,只希望这就是为中国创业者服务的网站,因此就叫它“中华创业网”(SinoBIT)。在当时互联网创业的热潮中,凭借另辟蹊径的商业洞见和平台优势,我们在半年以后就开始盈利,并很快拿到了融资。如果摆“书摊”不算真正创业的话,这次是我的第一次创业。

创业失败,但“这些钱一定要还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2000年开始,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退市的企业数量连续3年超过新上市企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许多初创企业无法获得新一轮融资,在勉力维持之后纷纷折戟沉沙。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我们的业务量也不断缩小,只好偃旗息鼓,再做打算。尽管投资人没有要求归还投资款,我们仍然坚持“这些钱一定要还”。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正是在那个时候,我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商业世界的残酷,也看到了互联网企业蕴藏的无穷潜能。亲身实践之后的深思让我获益匪浅,我反复自问:互联网经济究竟是怎样的经济?能否从中诞生跨越时间周期的伟大企业?风险投资应该选择怎样的创新企业?资本市场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来孕育创新企业?“繁荣”背后哪些是泡沫,哪些能够创造真正的价值?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只是隔岸观火,恐怕我永远无法理解这其中的逻辑和深意。

大卫·史文森和耶鲁投资办公室

创业未果后我继续回到耶鲁大学读书,在“山重水复”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路过了一幢维多利亚风格的小楼,找到了在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机会,并结识了大卫·史文森(David Swensen),自此与投资结下不解之缘。许多时候的人生际遇,是上天无意间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子,而你恰好在那里。某种意义上,是耶鲁投资办公室定位了我今后事业的坐标系,让我决定进入投资行业。

与大卫·史文森的初次相见是在课堂上,但近距离的会面却是在耶鲁投资办公室的面试室。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略显严肃的人,面对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没有丝毫惊讶之情。他问了我许多关于投资的问题,当我对多数问题诚实地回答“我不知道”时,他反而有些惊讶于我的坦诚。可能正因如此,我获得了这份弥足珍贵的实习机会,因为在他看来,诚实格外重要。

耶鲁投资办公室向来以严谨和专业著称,在这里,工作人员不仅面临智力上的挑战,更需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有工作人员互相尊重和认可,为共同的长远目标而努力。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森林资源。当耶鲁投资办公室派我出去研究木材、矿业等行业时,我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一点一点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调研,最后带着厚厚的报告回来。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传统后来也被引入我创立的高瓴。

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实习期间,我从投资的角度真正理解了金融体系最本质的功能。金融不仅包括资金供求配置(包括时间配置和空间配置)、风险管理、支付清算、发现与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真正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为此,我专门做了一个关于公司治理定量分析的报告。报告引入痕迹学及定量分析的研究视角,在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下对公司治理的众多要素进行评价打分,并且以动态的视角,揭示出动态指标相比于静态指标更能反映出公司治理的质量。换言之,就是不看公司说的,而看公司做的,具体包括上市公司有没有增发新股,有没有分红,小股东有没有真实的投票权,独立董事是不是真的独立,高管薪酬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回报之间是不是真的挂钩。这样的独立研究,让我掌握了寻找独特视角观察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史文森习惯了以俭为德的生活,只想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而非服务于赚钱。在他看来,投资的目标是盈利还是实现某种社会 理想,其间的平衡必须把握 ,耶鲁大学只会把钱交给有极高道德标准,同时遵守投资人的职业操守,把受托义务置于首位的人。他给耶鲁大学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质。

我对投资的思考

· 对于“风险”这个在金融学中被谈到令人麻木的概念,大多数人的评估标准是看投资收益的波动方差,而我从入行第一天起就被要求看出数字背后的本质并忽略那些从“后视镜”中观测到的标准方差:到底是什么样的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在驱动收益的产生及波动?又有哪些因素会使预期的资本收益发生偏差?而这些基本面因素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关性及联动性?

· 尽管投资人没有要求归还投资款,我们仍然坚持“这些钱一定要还”。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 投资的目标是盈利还是实现某种社会理想,其间的平衡必须把握。

· 方法和策略能够战胜市场,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却能够赢得未来。

Ankie的评论:

1,保持开放的心态。
2,原来张磊以耶鲁的学生身份找工作也这么难,来来回回往返于耶鲁和纽约,都无功而返。看到同学们各种offer,心里也不是滋味儿。
3,休学一年,回国创业,赶上好时候,半年就盈利;结果风云突变,网络泡沫刺破,公司倒闭。投资人认赔,但张磊一定要还钱,不想辜负投资人的信任,不愿意投资人受损失。在我看来,也是赢得了好名声。
4,回到耶鲁,偶然机会,碰到大卫·史文森和耶鲁投资办公室,开始学习做投资,人生转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好好读书,耐心等待机会。
共勉
  • 5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nkie(资深技术项目经理)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