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IT的商用解决方案

或许很多曾今的DIYer近两年都有同样的困惑:PC产业萎缩了,那曾今的IT厂商这两年在干嘛?IT行业未来的盈利点又在哪里?的确,在过去两年的“乱世”中,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答案,但随着IT厂商的重新整合以及最近的一些概念的盛行,我们终于可以看出一点端倪来。

为了看清这个局势,我觉得应该以惠普这两年的转型作为研究案例。惠普对当下的布局其实从2001年收购康柏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当时正值PC大红大紫的时候,惠普收购康柏很大程度上也是看重了康柏在PC上的份额。但是事实上,康柏还为惠普带去了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不久前被他收购的DEC及其商用计算机业务。惠普的PC虽然名声在外,但与戴尔、联想不同,惠普本身其实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公司,除PC外,它的业务覆盖了商用服务器、小型机、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也包括了打印机、仪器仪表(著名的安捷伦就是从惠普分出来的)、甚至PDA和手机。所以从那时起,惠普的商用计算就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后,PC业务增长开始放缓,但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此时的商用计算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始有所起色。惠普新上任的CEO马克.赫德此时很明智地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商用计算机及其服务的开发商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HP从2005年至今的收购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软件厂商的名字:Mercury,Exstream,EDS,3Par;也发现了一家著名的网络企业3Com。再加上HP与微软在商业计算上共建的联盟,我们发现现在的惠普已经可以为他的客户提供一套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中间件、应用软件、客户端硬件在内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而其中,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中间件、应用软件现在被公认为是商业解决方案的五大基本元素(虽然HP还能提供客户端硬件,也就是PC,但并不是所有厂商都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2004年IBM放弃PC业务就表明IBM不认可客户端硬件是其商业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有些公司认为虚拟化技术也是商业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证明它也不是必需的)。

说到五大元素,其中最不可思议的应该就是网络设备这一环了。这与现在热炒的“云计算”分不开。首先要说明,“云计算”这个词目前已经被过分地滥用了,导致有道笔记、网盘之类与云计算概念千差万别的应用也开始披上了“云计算”的外衣,其实这些应用充其量只能算是“在线存储”,与我们用了近20年的FTP没有本质区别。所谓云计算,其目的应该是将数据处理的过程搬移到服务器上来。在此对比一下云计算和C/S架构软件的区别,传统的C/S架构软件,服务器只是负责存储数据和搜索数据,而数据的加工、处理和显示全部放在客户端完成;而云计算的服务器的责任范围扩大了,数据的处理和加工也被放到了服务器端,客户端仅负责显示。这样一来,应用的复杂度就不再收客户端性能的牵制,而且由于数据处理和加工放到了服务器上,数据访问效率增加,服务器可以用更多的数据来计算出更加精确的结果(可以参考“大数据”概念)。这种方案模型在提供更加好的服务的同时,大幅增加了计算量、搜索量和数据储存量,而这些增量对IT厂商来说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此外,这种方案模型还有一个潜藏的目的,那就是客户端的多元化。众所周知,目前的客户端大部分都是为x86架构的PC编写的,这直接导致Intel和AMD垄断了所有的客户端市场,众多厂商都无法从客户端这个大头中赚去高额利润,而新的方案模型下,客户端的功能被弱化了,许多客户端程序的功能仅仅是用户交互和展现数据,所以即使为不同的平台重写一遍也不会消耗太多的资源(相比之前C/S架构软件,重写整个“C”部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这样一来,众厂商就可以退出自己的个性化客户端,而不用再拘泥于x86了;相应的,由于中间件的存在,业务层的代码也不受服务器架构的影响,厂商可以随意更换底层处理器的指令集而保持业务层接口不变。但是,数据处理和显示的剥离必然也就导致了数据通信量的积聚扩张,所以网络设备也变成了商用解决方案中直接决定最终系统质量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商用市场是IT的未来,那集齐五大元素则是进入这块还未深耕的市场的入场券。未来纵观IT世界,目前许多企业或者通过收购,或者通过结盟,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五大元素的目标。

首先是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这个名称注定他天生就是为商用市场而生的,它的五大元素都是“土生土长”。IBM的服务器和存储自是不必多说,网络设备虽然名气不响,但它家的高端交换机,路由器等也绝非等闲之辈,至于中间件和应用软件,WebSphere中间件和Lotus之类的应用软件也是如雷贯耳吧?不容否认,制造出全世界第一台商用信息管理系统(HolidayInn的订房系统)的IBM今天依然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之一。

其次就应该算是甲骨文了。收购了Sun和BEA之后的Oracle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只会做数据库的公司了。Sun的Java和BEA的WebLogic再加上Oracle本就很强大的数据库系统,Oracle在中间件方面几乎天下无敌。此外Sun的加盟还给它带去了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虽然Sun的SPARC+Solaris体系并不是很受待见,但是总比没有好吧?至于应用软件,甲骨文早先在2003年就收购过PeopleSoft,自己再应用服务商也有所积累,玩转起来也非难事。

除了这两家巨无霸公司,还有许多IT公司以合作的方式凑齐五大元素。其中最著名的强强联合当属思科-EMC-VMWare。这三家相当的互补:思科的网络设备是首屈一指的,其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也算有所建树;VMWare在虚拟化和中间件部分提供支持,而EMC则专注于应用软件。现在它们三者的系统基本已经做到了无缝对接。

刚才提到的惠普-微软也算结合的一部分。在惠普的体系中,微软只提供虚拟化和中间件部分,其他的四个部分全是惠普自营的。事实上相比其他几家公司或联盟普遍采用异构计算的结构,惠普目前的商用计算还是坚守着x86架构。这种架构虽然能效比被人诟病,但兼容性依然非常出色。也就是说,微软为惠普提供中间件几乎除了卖序列号,啥事都不用做。从这个角度看,更像是惠普把中间件业务外包给了微软。而这种联盟也是非常松散的,因为微软随时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给其他x86架构的系统供应商(比如戴尔、联想)提供中间件。而中间件的可移植性最终会导致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使得惠普在软件方面的努力最终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业界还有一些却胳膊少腿的公司,目前也在积极布局新时代的商用计算。目前最接近目标的当属戴尔了。戴尔收购了网络设备提供商Force10和应用服务商Perot等之后,加上戴尔本身的服务器和存储业务,目前只差中间件一个元素了。但是戴尔却在中间件的选择上举棋不定,时而倒向开源阵营,时而又向微软申去橄榄枝,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

与硬件起家的戴尔不同,Redhat可以看成是开源软件的整合者。但是开源软件的实力也绝对不容小觑。事实上,由于价格低廉,Redhat的Linux+JBoss中间件拥有25%以上的市场份额,是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解决方案。但是Redhat也有其软肋,作为开源软件公司,它没有硬件业务。作为补充,Redhat提供了硬件认证服务,也就是说,其他厂商的服务器产品只要通过了Redhat的认证,就相当于是Redhat自家的产品,Redhat可以保证其软件与该系统的兼容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取巧的办法。

金蝶、SAP等至今还没有被收购的应用软件公司,目前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中间件。借助第三方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他们也可以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虽然这种解决方案不如单一公司的全套产品稳定,但是这种方式也带来了更高的灵活度和更低的成本。

亚马逊,阿里巴巴,Google和微软Azure则只提供中间件,他们在各自的中间件下都部署了强大的服务器和存储集群并提供网络带宽,按照需求分配资源配额,相当于变相提供了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和中间件四大元素(只不过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是他们统一部署的,用户看不见实体)。借助第三方开发者或公司内部开发部门的力量,在中间件上开发出专用的应用程序,从而也可以提供完整的五大元素。这种方法由于其硬件资源的共享性而被称为“公有云”。公有云是一种廉价的企业解决方案,但是很多对数据私密性较为敏感的公司还是更愿意选择传统的“私有云”。

IT商用的市场上,其实1+1>2的规则其实是非常适用的。之前来自不同公司的不同产品拼装到一起,可能各家的利润都不高,但是如果将这些产品贴上相同的品牌,做到高度的兼容,就会有公司为这种整体感付出更多的金钱。从国内看,我觉得如果把曙光、华为、金蝶合到一起,完全可以成为一家超一流的商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只可惜他们都还在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能自拔。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