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6G 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6G 不仅承载着人们对更高速、更稳定、更智能通信的期望,还将在众多领域引发深刻变革。6G 技术的发展涵盖多个关键方面,包括市场激励机制、设备技术特性、核心技术要求以及频谱资源利用等。
这篇我们看下MTK有关6g的部分看法,以下内容根据相关PPT整理而成。
市场激励与设备规模经济
为推动 6G 市场的蓬勃发展,从其发展首日起,就需要制定明确的激励措施,以刺激向 6G 的迁移。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强大的设备规模经济,还能为整个 6G 生态系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坚实的通用 6G 技术基线至关重要,该基线需满足广泛的部署需求,而非针对小众情况进行妥协,且适用于从低端到高端的所有设备。它应能够支持基本的消费者服务,如语音、消息、监管和数据服务,同时确保设备和网络的能源效率。在首日部署中,6G 设备要完全具备即插即用(IODT)能力,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促进设备的快速普及。
6G 设备还需兼顾不同设备类型和外形的特殊性,避免设备生态系统的碎片化。这包括考虑发射/接收(Tx/Rx)、功率等级、适用的可选功能等因素。在引入新设备类型时,要尽量减少或避免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的部署障碍,确保从首日起就具备向前兼容性,使网络能够顺利接纳新设备,推动 6G 网络的持续发展。
6G 核心技术与设备特性
通用基线设备构成
6G 核心中,通用基线设备由 6G 核心与设备特定方面组成。其强制带宽(BW)能力取决于 2K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涉及最高 110 个资源块(RBs)以及用户设备(UE)支持的子载波间隔(SCS),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06 个资源块(20MHz 带宽,15kHz 子载波间隔);106 个资源块(40MHz 带宽,30kHz 子载波间隔);[107 个资源块(80MHz 带宽,60kHz 子载波间隔)] 。
所有设备的核心(最低强制能力)还包括联合能量效率与低功耗接收(Joint EE + LP Rx)、广域(WA,针对低频段)、支持小于 5MHz 带宽用于初始接入(频分双工 FDD)、与NR的多无线接入技术单一信令(MRSS)等,这些特性共同保障了 6G 设备的基础性能和功能。
能源效率与覆盖能力
在能源效率方面,所有 6G 设备,无论是网络设备还是用户设备,在空闲和连接状态下都要具备原生的能源效率。能源消耗应与调度的数据量成比例,在无数据传输时能耗最低,这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设备的续航能力和网络的可持续性。
在覆盖能力上,6G 设备要超越 5G,具备强大的覆盖能力。即使在小区边缘等信号较弱的区域,也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在最差条件下也能为用户提供基本服务,确保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可靠的通信服务。
初始接入与物联网简化
初始接入对于 6G 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其关键在于同步信号块(SSB)设计,要降低用户设备搜索复杂度,支持小于 5MHz 的载波带宽(CBW),并具备能源效率。同时,要避免强制要求在初始部署时无法即插即用的功能,以确保初始接入的顺畅和高效。
从首日起,6G 核心要实现物联网设备的简单迁移和向前兼容性,不同物联网设备类别,如 Cat - 4、RedCap、Cat - 1、eRedCap 等,都能基于 6G 核心实现共存,适应低功耗、广域等不同需求。在设备能力方面,由于终端和网络对复杂的基带/射频(BB/RF)功能理解不同,易导致互操作性问题。
终端能力报告规模不断扩大带来诸多副作用。因此,提议所有终端支持简化的能力报告,6G 核心(强制且无需信令)在首日具备即插即用可用性,设备类型特定能力报告,使用终端能力过滤器减少报告开销,终端根据网络提供的过滤器进行更细粒度的报告,并建立用户设备能力更新机制以涵盖可预见的使用场景,从而简化物联网设备在 6G 网络中的运行和管理。
6G 的频谱基础与挑战应对
频谱挑战与共存共享
6G 频谱面临诸多挑战,在 FR1(410MHz - 7.125GHz)和 FR2 频段,需要与 3GPP 技术共存和共享频谱。在与 3GPP 技术共存方面,FR1 频段可采用协调时分复用/频分复用(TDM/FDM,空分复用 SDM 待定),FR2 频段采用协调波束级 SDM,通过这些方式减少不同无线接入技术(x - RAT)开销,避免物理层(PHY)开销,
如控制资源集 CORESET、解调参考信号 DMRS 符号在 5G 和 6G 间的重复。在与 5G NR 共存方面,可通过 5G CORESET 共享,如 6G 双连接在 5G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CCH 中采用 FDM、TDM、SDM 方式,以及 5G DMRS 共享,即 5G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xSCH 的 DMRS 用于 6G 等方式,实现灵活的频谱共享。
频谱利用与参数设计
为实现高效利用和聚合各种频谱资源,实现跨区域频谱协调,提出了多载波小区框架。5G 通过联合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简化 L1 / 带宽部分(BWP)操作实现载波捆绑,6G 则支持跨载波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以避免时分双工(TDD)的延迟瓶颈。
在宽带宽操作方面,BWP - lite 提供了简单的框架,终端支持每个多载波小区同时接收低功耗 SSB 簇和活动单簇下行 BWP,实现高效的载波内和载波间带宽自适应。
在参数设计上,每个频谱范围至少为同步信号块(SSB)采用单一参数集。新的 WRC27 在 FR3 频段的频谱候选方案中,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不超过 8K,选择适合目标频谱且与 5G 参数集协同的参数,以实现更简单的共存和实施,充分发挥 6G 频谱资源的效能。
6G 的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技术的方方面面。从市场激励措施的制定,到设备特性的优化,再到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攻克这些关键技术,6G 才能真正实现其潜力,为未来的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互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