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多个列对数据框进行排序

我想按多个列对data.frame进行排序。 例如,对于下面的data.frame,我想按z列(降序)然后按b列(升序)排序:

dd <- data.frame(b = factor(c("Hi", "Med", "Hi", "Low"), 
      levels = c("Low", "Med", "Hi"), ordered = TRUE),
      x = c("A", "D", "A", "C"), y = c(8, 3, 9, 9),
      z = c(1, 1, 1, 2))
dd
    b x y z
1  Hi A 8 1
2 Med D 3 1
3  Hi A 9 1
4 Low C 9 2

#1楼

德克的答案很好。 它还突出显示了用于索引data.framedata.table的语法的关键区别:

## The data.frame way
dd[with(dd, order(-z, b)), ]

## The data.table way: (7 fewer characters, but that's not the important bit)
dd[order(-z, b)]

两次调用之间的差异很小,但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后果。 特别是如果您编写生产代码和/或关注研究的正确性,则最好避免不必要的变量名重复。 data.table可以帮助您做到这一点。

这是一个例子,说明变量名的重复可能会给您带来麻烦:

让我们从Dirk的答案中更改上下文,并说这是一个更大的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中有很多对象名称,它们又长又有意义。 而不是dd它称为quarterlyreport 。 它成为了 :

quarterlyreport[with(quarterlyreport,order(-z,b)),]

好的。 没有错。 接下来,老板要求您将上一季度的报告包括在报告中。 您遍历代码,在各个地方的最后一个lastquarterlyreport中添加一个对象,然后以某种方式(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束了:

quarterlyreport[with(lastquarterlyreport,order(-z,b)),]

那不是您的意思,但是您没有发现它,因为您快速完成了它,并且它位于类似代码的页面上。 该代码不会失败(没有警告,也没有错误),因为R认为这就是您的意思。 您希望任何阅读您的报告的人都能发现它,但也许他们不会。 如果您经常使用编程语言,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很熟悉。 你会说这是“错别字”。 我会解决您对老板说的“错别字”。

data.table我们关注的是这样的微小细节。 因此,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事情来避免两次键入变量名。 很简单的事情。 i已经自动在dd范围内求值。 您根本不需要with()

代替

dd[with(dd, order(-z, b)), ]

只是

dd[order(-z, b)]

而不是

quarterlyreport[with(lastquarterlyreport,order(-z,b)),]

只是

quarterlyreport[order(-z,b)]

这是一个很小的差异,但是有一天可能会节省您的脖子。 在权衡此问题的不同答案时,请考虑将变量名的重复数作为决定的标准之一。 有些答案有很多重复,有些则没有。


#2楼

通过R wiki的提示部分中的Kevin Wright的(非常有用的)功能 ,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

sort(dd,by = ~ -z + b)
#     b x y z
# 4 Low C 9 2
# 2 Med D 3 1
# 1  Hi A 8 1
# 3  Hi A 9 1

#3楼

您可以直接使用order()函数,而无需借助附加工具-参见这个更简单的答案,该答案在example(order)代码顶部使用了一个技巧:

R> dd[with(dd, order(-z, b)), ]
    b x y z
4 Low C 9 2
2 Med D 3 1
1  Hi A 8 1
3  Hi A 9 1

大约2年后编辑:只是被问到如何通过列索引来做到这一点。 答案是将所需的排序列简单地传递给order()函数:

R> dd[order(-dd[,4], dd[,1]), ]
    b x y z
4 Low C 9 2
2 Med D 3 1
1  Hi A 8 1
3  Hi A 9 1
R> 

而不是使用列名(和with()可以更容易/更直接地访问)。


#4楼

或者,使用软件包Deducer

library(Deducer)
dd<- sortData(dd,c("z","b"),increasing= c(FALSE,TRUE))

#5楼

我通过以下示例了解了order ,这使我很困惑:

set.seed(1234)

ID        = 1:10
Age       = round(rnorm(10, 50, 1))
diag      = c("Depression", "Bipolar")
Diagnosis = sample(diag, 10, replace=TRUE)

data = data.frame(ID, Age, Diagnosis)

databyAge = data[order(Age),]
databyAge

此示例起作用的唯一原因是, order是根据vector Age而不是data frame data名为Age的列进行排序的。

要查看此内容,请使用read.table创建一个相同的数据帧,但列名稍有不同,并且不使用上述任何向量:

my.data <- read.table(text = '

  id age  diagnosis
   1  49 Depression
   2  50 Depression
   3  51 Depression
   4  48 Depression
   5  50 Depression
   6  51    Bipolar
   7  49    Bipolar
   8  49    Bipolar
   9  49    Bipolar
  10  49 Depression

', header = TRUE)

对于上面的线结构order不再起作用,因为没有载体命名的age

databyage = my.data[order(age),]

以下行之所以my.data ,是因为ordermy.data的列age my.data

databyage = my.data[order(my.data$age),]

考虑到我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对这个示例感到困惑,所以我认为这值得发表。 如果该帖子不适合该主题,我可以将其删除。

编辑:2014年5月13日

下面是不指定列名就按每一列对数据帧进行排序的通用方法。 下面的代码显示了如何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排序。 如果每一列都是数字,则此方法有效。 我没有尝试添加字符列。

我在一两个月前在另一个网站上的旧帖子中找到了do.call代码,但经过大量且困难的搜索之后才找到。 我不确定现在是否可以重新安置该职位。 当前线程是在Rdata.frame进行排序的第一个命中点。 因此,我认为我原来的do.call代码的扩展版本可能会有用。

set.seed(1234)

v1  <- c(0,0,0,0, 0,0,0,0, 1,1,1,1, 1,1,1,1)
v2  <- c(0,0,0,0, 1,1,1,1, 0,0,0,0, 1,1,1,1)
v3  <- c(0,0,1,1, 0,0,1,1, 0,0,1,1, 0,0,1,1)
v4  <- c(0,1,0,1, 0,1,0,1, 0,1,0,1, 0,1,0,1)

df.1 <- data.frame(v1, v2, v3, v4) 
df.1

rdf.1 <- df.1[sample(nrow(df.1), nrow(df.1), replace = FALSE),]
rdf.1

order.rdf.1 <- rdf.1[do.call(order, as.list(rdf.1)),]
order.rdf.1

order.rdf.2 <- rdf.1[do.call(order, rev(as.list(rdf.1))),]
order.rdf.2

rdf.3 <- data.frame(rdf.1$v2, rdf.1$v4, rdf.1$v3, rdf.1$v1) 
rdf.3

order.rdf.3 <- rdf.1[do.call(order, as.list(rdf.3)),]
order.rdf.3

#6楼

或者您可以使用软件包doBy

library(doBy)
dd <- orderBy(~-z+b, data=dd)

#7楼

这里有很多很好的答案,但是dplyr提供了我可以快速轻松记住的唯一语法(因此现在经常使用):

library(dplyr)
# sort mtcars by mpg, ascending... use desc(mpg) for descending
arrange(mtcars, mpg)
# sort mtcars first by mpg, then by cyl, then by wt)
arrange(mtcars , mpg, cyl, wt)

对于OP的问题:

arrange(dd, desc(z),  b)

    b x y z
1 Low C 9 2
2 Med D 3 1
3  Hi A 8 1
4  Hi A 9 1

#8楼

如果SQL自然而然地出现,则sqldf包将按Codd的意图处理ORDER BY


#9楼

就像很久以前的机械卡分类器一样,首先按最低有效位排序,然后再按最高有效位排序,依此类推。不需要库,即可使用任意数量的键以及升序和降序键的任何组合。

 dd <- dd[order(dd$b, decreasing = FALSE),]

现在,我们准备执行最重要的密钥。 排序是稳定的,并且最重要的键中的所有关系都已解决。

dd <- dd[order(dd$z, decreasing = TRUE),]

这可能不是最快的,但是肯定是简单可靠的


#10楼

将R包data.table提供既快速又用一个简单的语法data.tables内存使用效率排序(其中马特很好地突出了一部分在他的回答 )。 从那时起,已经有了很多改进,并且还增加了一个新的函数setorder() 。 从setorder() v1.9.5+setorder()也可用于data.frames

首先,我们将创建一个足够大的数据集,并对其他答案中提到的不同方法进行基准测试,然后列出data.table的功能。

数据:

require(plyr)
require(doBy)
require(data.table)
require(dplyr)
require(taRifx)

set.seed(45L)
dat = data.frame(b = as.factor(sample(c("Hi", "Med", "Low"), 1e8, TRUE)),
                 x = sample(c("A", "D", "C"), 1e8, TRUE),
                 y = sample(100, 1e8, TRUE),
                 z = sample(5, 1e8, TRUE), 
                 stringsAsFactors = FALSE)

基准测试:

所报告的计时来自下面这些函数的运行system.time(...) 。 时间列表如下(从最慢到最快的顺序)。

orderBy( ~ -z + b, data = dat)     ## doBy
plyr::arrange(dat, desc(z), b)     ## plyr
arrange(dat, desc(z), b)           ## dplyr
sort(dat, f = ~ -z + b)            ## taRifx
dat[with(dat, order(-z, b)), ]     ## base R

# convert to data.table, by reference
setDT(dat)

dat[order(-z, b)]                  ## data.table, base R like syntax
setorder(dat, -z, b)               ## data.table, using setorder()
                                   ## setorder() now also works with data.frames 

# R-session memory usage (BEFORE) = ~2GB (size of 'dat')
# ------------------------------------------------------------
# Package      function    Time (s)  Peak memory   Memory used
# ------------------------------------------------------------
# doBy          orderBy      409.7        6.7 GB        4.7 GB
# taRifx           sort      400.8        6.7 GB        4.7 GB
# plyr          arrange      318.8        5.6 GB        3.6 GB 
# base R          order      299.0        5.6 GB        3.6 GB
# dplyr         arrange       62.7        4.2 GB        2.2 GB
# ------------------------------------------------------------
# data.table      order        6.2        4.2 GB        2.2 GB
# data.table   setorder        4.5        2.4 GB        0.4 GB
# ------------------------------------------------------------
  • data.tableDT[order(...)]语法比其他最快的方法( dplyr )快约10倍 ,同时消耗的内存量与dplyr相同。

  • data.tablesetorder()比其他方法中最快的方法( dplyr )快约14倍,而仅占用0.4GB的额外内存 。 现在dat符合我们要求的顺序(因为它已通过引用进行更新)。

data.table功能:

速度:

  • data.table的排序非常快,因为它实现了基数排序

  • 语法DT[order(...)]在内部进行了优化,以使用data.table的快速排序。 您可以继续使用熟悉的base R语法,但是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并使用更少的内存)。

记忆:

  • 在大多数情况下,重新排序后不需要原始的data.framedata.table 。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将结果分配回同一对象,例如:

     DF <- DF[order(...)] 

    问题在于,这至少需要原始对象的两倍(2倍)的内存。 为了提高内存效率data.table因此还提供了一个setorder()函数。

    setorder()重排序data.tables by reference就地 ),而不进行任何附加的拷贝。 它仅使用等于一列大小的额外内存。

其它功能:

  1. 它支持integerlogicalnumericcharacter甚至bit64::integer64类型。

    注意factorDatePOSIXct等类都是带有附加属性的integer / numeric类型,因此也受支持。

  2. 在基数R中,我们不能在字符向量上使用-以该列按降序排序。 相反,我们必须使用-xtfrm(.)

    但是,在data.table中 ,我们可以执行例如dat[order(-x)]setorder(dat, -x)


#11楼

为了完整起见:您还可以使用BBmisc包中的sortByCol()函数:

library(BBmisc)
sortByCol(dd, c("z", "b"), asc = c(FALSE, TRUE))
    b x y z
4 Low C 9 2
2 Med D 3 1
1  Hi A 8 1
3  Hi A 9 1

性能比较:

library(microbenchmark)
microbenchmark(sortByCol(dd, c("z", "b"), asc = c(FALSE, TRUE)), times = 100000)
median 202.878

library(plyr)
microbenchmark(arrange(dd,desc(z),b),times=100000)
median 148.758

microbenchmark(dd[with(dd, order(-z, b)), ], times = 100000)
median 115.872

#12楼

针对OP中添加的有关如何以编程方式进行排序的评论:

使用dplyrdata.table

library(dplyr)
library(data.table)

dplyr

只要使用arrange_ ,这是标准的评估版本的arrange

df1 <- tbl_df(iris)
#using strings or formula
arrange_(df1, c('Petal.Length', 'Petal.Width'))
arrange_(df1,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ource: local data frame [150 x 5]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pecies
          (dbl)       (dbl)        (dbl)       (dbl)  (fctr)
1           4.6         3.6          1.0         0.2  setosa
2           4.3         3.0          1.1         0.1  setosa
3           5.8         4.0          1.2         0.2  setosa
4           5.0         3.2          1.2         0.2  setosa
5           4.7         3.2          1.3         0.2  setosa
6           5.4         3.9          1.3         0.4  setosa
7           5.5         3.5          1.3         0.2  setosa
8           4.4         3.0          1.3         0.2  setosa
9           5.0         3.5          1.3         0.3  setosa
10          4.5         2.3          1.3         0.3  setosa
..          ...         ...          ...         ...     ...


#Or using a variable
sortBy <- c('Petal.Length', 'Petal.Width')
arrange_(df1, .dots = sortBy)
    Source: local data frame [150 x 5]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pecies
          (dbl)       (dbl)        (dbl)       (dbl)  (fctr)
1           4.6         3.6          1.0         0.2  setosa
2           4.3         3.0          1.1         0.1  setosa
3           5.8         4.0          1.2         0.2  setosa
4           5.0         3.2          1.2         0.2  setosa
5           4.7         3.2          1.3         0.2  setosa
6           5.5         3.5          1.3         0.2  setosa
7           4.4         3.0          1.3         0.2  setosa
8           4.4         3.2          1.3         0.2  setosa
9           5.0         3.5          1.3         0.3  setosa
10          4.5         2.3          1.3         0.3  setosa
..          ...         ...          ...         ...     ...

#Doing the same operation except sorting Petal.Length in descending order
sortByDesc <- c('desc(Petal.Length)', 'Petal.Width')
arrange_(df1, .dots = sortByDesc)

此处提供更多信息: https : //cran.r-project.org/web/packages/dplyr/vignettes/nse.html

最好使用公式,因为它还可以捕获环境以评估表达式

数据表

dt1 <- data.table(iris) #not really required, as you can work directly on your data.frame
sortBy <- c('Petal.Length', 'Petal.Width')
sortType <- c(-1, 1)
setorderv(dt1, sortBy, sortType)
dt1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pecies
  1:          7.7         2.6          6.9         2.3 virginica
  2:          7.7         2.8          6.7         2.0 virginica
  3:          7.7         3.8          6.7         2.2 virginica
  4:          7.6         3.0          6.6         2.1 virginica
  5:          7.9         3.8          6.4         2.0 virginica
 ---                                                            
146:          5.4         3.9          1.3         0.4    setosa
147:          5.8         4.0          1.2         0.2    setosa
148:          5.0         3.2          1.2         0.2    setosa
149:          4.3         3.0          1.1         0.1    setosa
150:          4.6         3.6          1.0         0.2    setosa

#13楼

假设您有一个data.frame A并且想要使用称为x降序的列对其进行排序。 调用排序的data.frame newdata

newdata <- A[order(-A$x),]

如果要升序,则不要用"-"代替。 你可以有类似的东西

newdata <- A[order(-A$x, A$y, -A$z),]

其中xzdata.frame A中的某些列。 这意味着对data.frame Ax降序, y升序和z降序排序。


#14楼

另一种选择,使用rgr包:

> library(rgr)
> gx.sort.df(dd, ~ -z+b)
    b x y z
4 Low C 9 2
2 Med D 3 1
1  Hi A 8 1
3  Hi A 9 1

#15楼

当我想自动执行n列的排序过程时,我在上述解决方案中苦苦挣扎,n列的名称每次都可能不同。 我从psych软件包中发现了一个超级有用的功能,可以很简单地做到这一点:

dfOrder(myDf, columnIndices)

其中columnIndices是一个或多个列的索引,按照您要对其进行排序的顺序。 此处的更多信息:

来自“ psych”包的dfOrder函数


#16楼

dplyer中的ranging()是我最喜欢的选项。 使用管道操作员,从最不重要的方面转到最重要的方面

dd1 <- dd %>%
    arrange(z) %>%
    arrange(desc(x))

#17楼

仅出于完整性考虑,由于关于列号排序的讨论很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样做通常是不理想的(因为列的顺序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为错误铺平了道路),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当您需要快速完成工作并且没有这样的更改列的风险)时,这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处理大量列时。

在这种情况下, do.call()可以解决:

ind <- do.call(what = "order", args = iris[,c(5,1,2,3)])
iris[ind, ]

##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pecies
##    14           4.3         3.0          1.1         0.1     setosa
##    9            4.4         2.9          1.4         0.2     setosa
##    39           4.4         3.0          1.3         0.2     setosa
##    43           4.4         3.2          1.3         0.2     setosa
##    42           4.5         2.3          1.3         0.3     setosa
##    4            4.6         3.1          1.5         0.2     setosa
##    48           4.6         3.2          1.4         0.2     setosa
##    7            4.6         3.4          1.4         0.3     setosa
##    (...)

#18楼

Dirk的答案很好,但是如果您需要保留排序,则需要将排序重新应用到该数据框的名称上。 使用示例代码:

dd <- dd[with(dd, order(-z, b)), ] 

#19楼

您的选择

  • base order
  • dplyr arrange
  • setordersetordervdata.table
  • plyr arrange
  • taRifx sort
  • 来自doBy orderBy
  • sortDataDeducer

多数情况下,除非没有依赖性很重要,否则应使用dplyrdata.table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请使用base::order


我最近将sort.data.frame添加到CRAN包中,使其与类兼容,如下所述: 为sort.data.frame创建通用/方法一致性的最佳方法?

因此,给定data.frame dd,您可以进行如下排序:

dd <- data.frame(b = factor(c("Hi", "Med", "Hi", "Low"), 
      levels = c("Low", "Med", "Hi"), ordered = TRUE),
      x = c("A", "D", "A", "C"), y = c(8, 3, 9, 9),
      z = c(1, 1, 1, 2))
library(taRifx)
sort(dd, f= ~ -z + b )

如果您是此功能的原始作者之一,请与我联系。 有关公共领域的讨论在这里: http : //chat.stackoverflow.com/transcript/message/1094290#1094290


如哈德利在上述线程中所指出的,您还可以使用plyr arrange()函数:

library(plyr)
arrange(dd,desc(z),b)

基准测试:请注意,由于存在很多冲突,因此我在新的R会话中加载了每个软件包。 特别是,加载doBy包会导致sort返回“从'x(位置17)'屏蔽以下对象:b,x,y,z“,并且加载Deducer包将覆盖Kevin的sort.data.frame Wright或taRifx软件包。

#Load each time
dd <- data.frame(b = factor(c("Hi", "Med", "Hi", "Low"), 
      levels = c("Low", "Med", "Hi"), ordered = TRUE),
      x = c("A", "D", "A", "C"), y = c(8, 3, 9, 9),
      z = c(1, 1, 1, 2))
library(microbenchmark)

# Reload R between benchmarks
microbenchmark(dd[with(dd, order(-z, b)), ] ,
    dd[order(-dd$z, dd$b),],
    times=1000
)

中位数时间:

dd[with(dd, order(-z, b)), ] 778

dd[order(-dd$z, dd$b),] 788

library(taRifx)
microbenchmark(sort(dd, f= ~-z+b ),times=1000)

中位时间: 1,567

library(plyr)
microbenchmark(arrange(dd,desc(z),b),times=1000)

中位时间: 862

library(doBy)
microbenchmark(orderBy(~-z+b, data=dd),times=1000)

中位时间: 1,694

请注意,doBy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加载程序包。

library(Deducer)
microbenchmark(sortData(dd,c("z","b"),increasing= c(FALSE,TRUE)),times=1000)

无法进行演绎器加载。 需要JGR控制台。

esort <- function(x, sortvar, ...) {
attach(x)
x <- x[with(x,order(sortvar,...)),]
return(x)
detach(x)
}

microbenchmark(esort(dd, -z, b),times=1000)

由于进行了附加/分离,因此似乎与微基准测试不兼容。


m <- microbenchmark(
  arrange(dd,desc(z),b),
  sort(dd, f= ~-z+b ),
  dd[with(dd, order(-z, b)), ] ,
  dd[order(-dd$z, dd$b),],
  times=1000
  )

uq <- function(x) { fivenum(x)[4]}  
lq <- function(x) { fivenum(x)[2]}

y_min <- 0 # min(by(m$time,m$expr,lq))
y_max <- max(by(m$time,m$expr,uq)) * 1.05

p <- ggplot(m,aes(x=expr,y=time)) + coord_cartesian(ylim = c( y_min , y_max )) 
p + stat_summary(fun.y=median,fun.ymin = lq, fun.ymax = uq, aes(fill=expr))

微基准图

(线从下四分位延伸到上四分位,点是中位数)


考虑到这些结果并权衡简单性与速度,我不得不点头arrangeplyr软件包中 。 它具有简单的语法,但几乎与基本R命令一样复杂,具有复杂的机加工。 通常是出色的哈德利·威克姆(Hadley Wickham)的作品。 我唯一的困扰是它打破了由sort(object)调用排序对象的标准R术语,但是我理解为什么Hadley会因为上述问题中讨论的问题而采用这种方式。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