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抄书:《谣言与近代教案》

把最近的一次阅读作为《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课后作业了,按照分析阅读的要求写写提纲。

书名:《谣言与近代教案》

一、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这是一本理论书籍,属于历史类别。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在近代教案中反复大量出现的特点谣言所起的作用。以及造成谣言滋生流传的深层原因。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导论 {
  问题的缘起

  概念诠释

  研究成果回顾
{
     对教案起因、性质和评价的不同观点:
{
       
1,反侵略:是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的产物。
       
2,反封建:封建剥削也来自在华外国传教士。 
       
3,中西文化冲突:a,反洋教斗争是中西文化冲突引起的。
                                          b,官绅把人民引导到盲目仇洋的极端排外主义上。
                                          c,以往的研究以理论概念的注释代替历史分析,把复杂问题看的过于简单。
    }

    对教案相关的心理问题研究。
    对谣言的研究状况
  }

}


谣言作为反教的手段 {
  谣言的社会功能
{
    谣言在我国的历史和统治阶级对之的态度
    谣言的社会作用:
{
      
1,舆论作用:操纵性,影响大众心理。{
        接受谣言的群众的三种心理倾向:

        在反洋教活动中谣言的操纵作用

      }
   
      
2,整合作用:激起群体内成员情绪反应,加强群体力量。{
        谣言树立群体的共同对立面,相信谣言即表示认同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
        谣言是一种感情交流,可以临时加强社会联系。
        反教谣言对晚清中国社会的整合作用。
        由反教谣言形成的民族心理纺线是脆弱的,必然破灭。
      }

    }

  }

  产生谣言的原因

  对谣言的量化数据

}


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
  理性解释和因果解释,对教案的研究应该选择理性解释而不是单一的范式。
  中国的排外观念在教案谣言中起着重要作用。
  明末士大夫的反教言论是谣言的渊源

  士绅是谣言的制作者

  官员是谣言的传播者

  匪徒和游民利用谣言

  民众信奉谣言

  教民的畸形信仰与社会地位

}


个案 {
  剪辫教案
{
    头发的政治和文化特殊含义。
    1768年剪辫恐慌,基督教作为宗教信仰的一种被牵连。
    1876年剪辫恐慌,基督教被认为主谋。官方通过把剪辫归结为邪教来淡化其政治含义。
  }

  1891年长江教案
{
    长江教案是哥老会利用谣言闹教的典型案例
    秘密社会的反教性质主要为经济目标,或通过反教达成政治目的
    哥老会闹教有着严密的组织,并对明确的针对性。
    希望通过教案激发事端从而起事。
  }

}

 

反教谣言的两大主题及其社会背景 {
  采生折割
{
    近代中国的人口问题造成溺女婴和拐卖儿童的盛行
    传教士和官员在育婴问题上的对立使得天主教得育婴行为易受误解
    人贩子利用育婴堂谋取钱财,或者在被抓获时将教堂诬为主使
    中国社会存在的采生折割的事实,以及人们对秘密宗教的印象使得关于天主教迷拐儿童、采生折割的谣言更易为人相信。    
  }

  诱奸妇女
{
    中国社会对和尚、尼姑、道姑,以及秘密宗教的淫乱的观念,导致认为洋教自然也是淫乱的。
    大多数的指控都是刻意制造的“滥交”的谎言,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存在这种事实。
  }

}


反教谣言所解释的深层社会和心理危机 {
  男权失落和亡种忧虑
{
    西方思想贬低女性,而中国思想认为女性具有危险的力量,需要幽闭。因而妇女问题成为谣言内容并不是因为基督教主张男女平等。
    妇女引发教案的原因是中国男人将女人视作私有财产的观念,在被外族挫败后的表现。投射心理使得谣言的主题关注与传教士的性能力,并大大的夸张。其后隐藏的是男性的恐惧和嫉妒。
    纳妾制度是官绅和传教士矛盾的焦点。
    信教女性的行为使其超出了传统中把女性作为物品的定位,使女信徒无法被常人理解,而只能以“迷药”或情欲解释。
    妇女问题表现出士大夫对亡种的忧虑。
  }

  颓废社会的性的文字
{
    晚清中国的道德标准造成“只许做不许说”的虚伪性观念。
    虚伪的性观念导致人扭曲变态的宣泄性欲的方式,捉奸、缠足、日常秽语泛滥都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反教谣言中大量渲染性方面的内容,体现了造谣者的真实心理欲望。大众广泛存在的性扭曲心理,使这一类谣言特别易于传播。
  }

}


结语 {
  谣言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中,进行抗击的方式。
  清廷对教会的限制传播政策,使谣言成为最适合的反教工具。被各个阶层所使用。
  反教谣言并不因为内容的不真实而丧失说服力,而会因为其象征的中国人的不安而被广为流传。
  谣言在抗拒洋人的同时,也被盗匪利用来反对现存权力体系。最终导致谣言建立的官绅民一体的反教模式的崩溃。
  谣言作为反教策略非常有效。
}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1,为何不同的社会力量都采用谣言这种策略
  2,为什么有些谣言有激发教案的潜质
  3,反教谣言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危机
这是真实的吗?
  书中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用简单的主要矛盾来解释教案的所有原因,有了更加细致而准确的分析,因而是更加真实的。
有意义吗?与我有什么关系?
  1,近代的中西文化冲突之下有着更深层次的现代化与传统社会间的矛盾,虽然目前的社会已经与晚清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在现代化与传统的紧张关系方面,仍有很多未能解决的问题。任何意图改进的努力,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近代现代化行为面临的相同问题。

  2,谣言(或不能明确指为谣言的舆论导向)在互联网的时代更加普遍。对反教谣言这一典型情境下的典型事例的分析,可以借鉴来理解正在身边发生的“舆论潮”(正发生的事,如果我用“谣言”,怕有人要告我诽谤)得以流行的原因。其制造者、传播者、信奉者利用者的不同动机和行为模式。以及其后隐藏的社会变迁压力和心理危机。
“舆论潮”的一个例子,“电子毒品”。以及其所属的,十几年来以不同目标词语反复出现的“青少年末日恐慌”族:邓丽君、喇叭裤、男生长发、迪斯科、武侠少说、琼瑶电视剧、早恋……
心理学家称网瘾者智商低于常人
网络还要被“妖魔化”多久?
向陶宏开致敬,但没有孩子需要拯救
陶教授曾三次绝望
国内网络游戏的盛行,已经开始生长成为一颗产业毒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