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李杨同学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0.个人简介
李杨,男,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是智能交通系统、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现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研三在读。在硕士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等奖项,专业综合排名前Top2%。此外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1篇中文核心(中国图象图形学报)论文《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标志识别方法综述》,1篇交通顶会(2024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 TRB)论文《A New Method for VLR Based on Swin Transformer》,1篇模式识别顶级会议(2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CPR)论文《DS MYOLO: A Reliable Object Detector Based on SSMs for Driving Scenarios》,以及正投稿的1篇智能交通系统顶级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论文《Robust Perception Kolmogorov-Arnold Transformer is All Vehicle Recognition Needs》。
李杨同学于2022年加入上海理工大学数据挖掘实验室,攻读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在研究生阶段,他曾作为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多次组织并参与志愿活动,荣获“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他在科研上始终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对创新突破的热切追求,聚焦于智能交通与计算机视觉的交叉研究领域,特别是在车辆身份识别方面和交通标志检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分享他在科研方向选择、科研成长经历和心态修炼过程这三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1.科研方向选择
“选题如舟,方向为舵,勤奋是航行的动力,探索则是远行的目的。”
一般来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评选,最有希望获奖的时期是在第三学年初期。因此,研一和研二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阶段。李杨同学建议选题应该尽早完成,然后尽快步入科研中,这样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评选标准。然而,选题应该客观分析自身情况以及与实验室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的匹配度。李杨同学建议科研选题的最佳方案是:首先,需要广泛阅读大量与实验室课题组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可以按照“实验室发表的论文→顶级会议论文→顶级期刊论文”这个顺序进行高效阅读。当文献积累量足够时,会发觉自己所感兴趣的某些研究方向,然后与导师商议并进行最终选定,这将会成为学术生涯中的一个良好开端。
2.科研成长经历
“每一滴汗水都是向前的步伐,每一次挑战都带来更强的力量。”
李杨同学觉得硕士阶段的科研历程像是一场拼图游戏。他刚入学时还不了解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只会一些python编程。自从开始广泛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时,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因为这时候的他才逐渐理解每块拼图的含义。在研一的课余时间里,他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两件事:1.归纳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并撰写综述,深入思考这些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以及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尝试复现顶会、顶刊上的开源项目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上。这时候相当于是在完成拼图的过程。当研一阶段结束时,他已经完成了一篇综述和一篇研究型论文,并且均被录用。此时这场拼图游戏就算完成了。
然而,在研二阶段,他开始对这场游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为他发现,这场游戏的本质不是拼完,而是反复地体验拼的过程,以及思考如何才能拼出让自己满意的图案。于是,他开始打磨方法和实验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期间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他便经常与老师和同门探讨,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并解决问题。此外,参加比赛也很重要,他在研二期间参加了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统计建模大赛以及互联网+大赛,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这些比赛都极大助益了他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当研二阶段结束时,他已经完成并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并逐步开始对下一个idea进行实验分析。这时候,他终于拼出了更加漂亮的图案。
随着自身经历在增长,他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拼图游戏早已从各方面抽象出来并贯彻始终,只要人生还在继续,那这场游戏就不会结局 。
3.心态修炼过程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李杨同学认为强大的心态是通过各种磨难和经历锻炼出来的。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科研中,他始终努力地保持一个自信且稳定的心态。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段艰难的经历,都是心态成长的催化剂。科研的道路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和反复试错,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差距、数据分析的困境、项目进展的缓慢,都让人感到焦虑与迷茫。然而,正是在这种复杂与挑战交织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智。每一次失败或停滞不前,都让他更加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持续不断努力和调整中的积累。无论是生活中的琐碎与压力,还是科研中的不易与挑战,都需要以积极和稳定的心态去应对。这样的心态让他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更加自信,在困境中保持清晰的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他相信,只有保持一个自信且稳定的心态,才能不断克服前行中的种种困难,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4.写在最后
荣获国家奖学金,是对李杨同学在科研道路上辛勤耕耘的充分肯定,也为他未来的学术发展指引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谈到未来的发展计划,李杨同学并没有给自己设置过多的限制。他说:”人生不是被计划出来的。只要有好的机会,都想勇敢去挑战和尝试。有合适的导师,自己会考虑去读个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学位,如果有特别感兴趣的企业职位,自己也很想去实践锻炼一下。”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贡献更多创新力量。如果您想和他交流,可以发邮件到他的邮箱:223330831@st.usst.edu.cn。
李杨同学的部分科研成果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