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Surge)

  • 概述

    • 浪涌设备主要模拟以下几种环境

      • 电力系统开关瞬态

        a)主要的电力系统切换骚扰,例如电容器组的切换;

        b)配电系统中较小的局部开关动作或负载变化;

        c)与开关器件(如品闸管)相关联的谐振现象;

        d)各种系统故障,例如设备组合对接地系统的短路和电弧故障;

      • 雷电瞬态

        雷电产生浪涌电压的主要机理如下:

        a)直接雷,他击于外部(户外)电路,注入的大电流流过接地电阻或外部电路阻抗而产生电压;

        b)间接雷(即云层之间或云层中的雷击或击于附近物体的雷击产生的电磁场),它在建筑物内、外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

        c)附近直接对地放电的雷电电流,当它耦合到设备组合接地系统的公共接地路径时产生感应电压。

        当雷电保护装置动作时,电压和电流可能发生迅速变化,并可能耦合到内部电路。

    • 实验发生器的特性应尽可能的模拟上述现象。

      • 如果骚扰源与EUT在同一线路中(直接耦合),例如在电源网络中,那么发生器在EUT的端口模拟一个低阻抗源
      • 如果骚扰源与EUT不在同一线路中(间接耦合),那么发生器模拟一个高阻抗源。
  • 实验等级

    表1 浪涌实验等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实验设备

    • 根据受试口类型的不同,他们有各自特殊的应用,对于连接到对称通信线的端口,应使用 10/700 μs 组合波发生器。对于其他情况,特别是连接到电源线和短距离信号互连线的端口,应使用 1.2/50 μs 组合波发生器。

    • 1.2/50 μs 组合波发生器
      • 1.2/50 μs 组合波发生器产生的浪涌波形,开路电压波前时间 1.2 μs ;开路电压半峰值时间 50 μs ;短路电流波前时间 8 μs ;短路电流半峰值时间 20 μ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组合波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1.2/50 μs—8/20 μs)

      • 发生器的特性与性能

        • 极性:正/负
        • 相移:相对于EUT交流线电压的相位在0°~360°变化,允差±10°;
        • 重复率:每分钟一次,或更快;
        • 开路输出电压峰值:0.5Kv起至所需的试验电平,可调
        • 浪涌试验波形:见表2和图2;
        • 输出电压设置允差:见表3
        • 短路输出电流峰值:与设定的峰值电压有关(见表2和表3)
        • 浪涌电流波形:见表2和图3
        • 短路输出电流允差:见表3
        • 有效输出阻抗:2×(1±10%)Ω
          表2 1.2/50 μs—8/20 μs 波形参数的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未连接CDN的发生器输出端的开路电压波形(1.2/50 μ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0/700 μs 组合波发生器
    • 发生器产生的浪涌波形:开路电压波前时间10 μs;开路电压半峰值时间 700 μ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发生器的特性与性能

      • 极性:正/负
      • 重复率:每分钟一次,或更快;
      • 开路输出电压峰值:0.5Kv起至所需的试验电平,可调
      • 浪涌电压波形:见表4和图5;
      • 输出电压设置允差:见表5
      • 短路输出电流峰值:与设定的峰值电压有关(见表4和表5)
      • 浪涌电流波形:见表2和图3
      • 短路输出电流允差:见表5
      • 有效输出阻抗:40×(1±10%)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进行实验

    • 实验计划应包含如下内容:
      • 浪涌次数:除非相关的产品标准有规定,施加在直流电源端和互连线上的浪涌脉冲次数应为正、负极性各五次,对交流电源端口,应分别在0°、90、180、270相位施加正、负极性各五次的浪涌脉冲;
      • 连续脉冲间的时间间隔为1min或更短;
      • 对低压(电压不大于60V)直流输入/输出端,如果次级电路(与交流电源端口隔离)不会遭受瞬态过电压,则不用对该低压直流输入/输出端进行浪涌试验;
      • 如果重复率比1/min更快的试验使EUT发生故障,而按1/min重复率进行测试时,EUT却工作正常,则使用1/min的重复率进行测试;
      •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EUT和耦合/去耦网络之间的电源线长度不应超过2m
  • 试验结果的评定

    • 在技术要求限值内的性能正常;

    • 功能或性能暂时性的降低或丧失,但在骚扰停止后EUT能自行恢复,无需操作者干预;

    • 功能或性能暂时性的降低或丧失,但要求操作者干预才能恢复正常;

    • 因设备(元件)或软件的损坏或数据丢失而造成不能自行恢复至正常状态的功能降低或丧失。


参考资料:

《GB/T 17626.5-2008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如有错误,感谢指正!

### 浪涌抗扰度测试方法 浪涌抗扰度测试通常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 IEC61000-4-5 进行,该标准旨在模拟雷击(尤其是间接雷)以及开关操作引起的瞬态现象[^1]。此测试的核心目标是验证电子设备在面对这些外部干扰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主要测试方法 测试过程中,浪涌发生器被用来生成特定波形和幅值的电压脉冲并施加到待测设备上。常见的波形参数包括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定义为 8/20 μs 和 1.2/50 μs 的组合波形。这种波形能够有效模拟自然界中的闪电冲击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的传导影响。 对于更严格的认证需求,在执行高要求级别的试验之前或者之后还需要完成低级别条件下的检测工作以确认整体性能一致性[^2]。 ### 使用的主要设备 实施上述过程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装备——即所谓的“浪涌发电机”。这类装置可以精确控制输出信号的各项指标如上升时间、峰值强度等,并具备足够的能量储备来驱动负载直至达到规定限值以上水平;同时它还应该具有良好的重复再现能力和稳定性以便于获得可比较的结果数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实验环境也需要精心布置,这不仅涉及到合理安排电源线路连接方式还要考虑屏蔽措施防止外界电磁场可能带来的额外噪声干扰等问题从而确保最终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反映实际情况。 ### 遵循的相关标准 目前最广泛接受使用的指导文件就是前面提到过的《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4-5: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Surge immunity test》也就是众所周知的IEC 61000-4-5文档版本系列之一。其中详细描述了从基本原理概念介绍直到具体实践指南在内的方方面面内容供相关人员参考学习应用。 ```python # Python 示例代码展示如何设置简单的正弦波形参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equency = 50 # Hz, 波频率 amplitude = 1 # V, 幅度 time_period = 1/frequency # 秒周期长度计算公式T=1/f t = np.linspace(0, time_period*2 , num=1000) voltage_waveform = amplitude * np.sin(2*np.pi*frequency*t) plt.plot(t,voltage_waveform,'r') plt.xlabel('Time[s]') plt.ylabel('Voltage[V]') plt.title('Sine Wave Representation') plt.grid(True) plt.show()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