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与多元化的社会形态下,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社会认同感缺失。轻则,焦虑感不时地扰乱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人格解体,产生轻生念头。
产生原因
社会认同指依照所属社会群体来界定个人定位的倾向。当个人定位与群体期望产生偏差时,又或者被误解时,人们就会产生焦虑,也便产生了认同感的缺失。
夸张效应
社会认同的特点:内群偏向和外群歧视。社会有很多类别组成,我们每个人都会属于某些类别。在群体中,同类成员知觉到的群体内相似性和不同类成员间的差异性都会被扩大,这叫做夸张效应(accentuation effect)。
框架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框架是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称基模,schema),“为人们据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心智代表,若经启用可影响其后续诠释或判断”(黄惠萍,2003)。认识你的大部分人其实是不了解你的,他们依据对你的初步印象脑补了一个“完整”的你,这就形成了一个对你个人的认知框架。
如果不幸这个框架里的你是负面的(不管是被误解还是什么),那么悲剧就这样产生了。今后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被套上这个框架。你会很快被排除到外群。在夸张效应和认知框架的双重作用下,哪怕你只是发篇鸡汤文,都会被读做毒鸡汤。你只得小心翼翼地说话,小心翼翼地做事,但也还是难逃脱被鸡蛋里挑骨头的命运。
破窗效应
一间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被人打破了,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来将其它的窗户也打破,甚至会演变成一场娱乐盛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拋。
我们中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思想并不独立(或者说不够独立)。我们都容易受别人观点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判断。甚至在某些情景下,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这同时也是夸张效应产生的基础。
一个人从其赞赏和确认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不过,这种社会认同感似乎并不经常起作用,而是不时的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出现,又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消失。所以,社会认同感的缺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常态。
如何应对
对于社会认同感缺失的人而言,心理防御机制会自发启动。不管愿不愿承认,他们会把自己迅速藏到最角落的位置,压抑、自卑、隔离,甚至是攻击行为。但这是被动的应对、是消极的应对,如果不积极正面地去应对,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不要放弃梦想
人生很短,你只有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去追寻梦想。重新拾起你的勇气,直视你的恐惧,追寻心中的梦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关系,站起来,经历过磨砺的人生,才能发出最耀眼的光。
不要放弃相信人性的善
就算在最黑暗的夜空里,也会有善良的天使在远处对你微笑。尤其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哪怕疏远了,但他们内心深处也在期盼你的好。再有就是自己的亲人,无论是否理解你,他们总是会无条件支持你。
不要期望得到每个人的认同
有的人永远不会认同你。有的是受认知框架蒙蔽,有的就是单纯的不愿认同你。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会消耗你的能量和创造力;一种会给你能量,支持你的创造,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心里默念100遍:有的人永远不会认同你!
放弃别人眼中完美的你
唯一值得在乎的是你内心的想法,放弃别人眼中完美的你。这确实很难,但也是意义非凡的人生抉择。追求完美是人类的天性,但人无完人,你以为的别人眼中的完美,也只是你以为的。只有放弃这种包袱,才能轻装前行。
把自己充实起来
人们一旦陷入某种负面情绪,肾上腺素会持续升高,去甲肾上腺素会降低。因为激素的效用是缓慢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会是一种恶性循环,如不能及时释缓,便会长时间陷入低落状态。所以,充实起自己来,不要让自己陷入这种循环。多读书,多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最后摘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一旦你为别人的看法所左右时,你已沦为别人的奴隶。只有当你不再等待别人的认可时,你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参考资料:
[1]. 社会认同理论,https://www.douban.com/note/640198422/
[2]. 框架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其发展,百度文库
[3]. 社会心理学里的十个经典群体效应,网易博客
[4]. 8个强大理由支持你:不用再期待别人的认可,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001156
[5].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