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普及、深度渗透、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并正在逐步成为新时期打造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新平台,推动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的根本途径。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再次引领了政府门户的发展方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渗透率达到53.4%;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远超网民整体增幅;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78.5%。
手机的使用已经从早期的边打边看,转变成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政府门户发展也呈现“平台化”、“社会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态势。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门户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政务APP逐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政民在线沟通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渠道,并成为我国政府门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现有的政府门户仅仅是有单一的政府PC网站是不够的,需要拓展服务渠道,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总结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件以及CNNIC发布的数据,我国政府门户现在应着手于移动互联网下的服务渠道建设,比如政务微信、政务APP;在此笔者不推荐使用微博,一是因为其私密性不高,一是信息的到达率远不如微信。根据腾讯公布的最新数据,微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远超微博用户数;纵观微博和微信的发展,微信的指数级增长速度已经为其作为新的服务渠道提供了很好的用户基础。
那么政府门户中的政务微信、应该怎么做?仅仅开通微信公号就可以了吗?服务怎么办?不久前在今年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大会上看过西部动力云门户的解决方案,他们对政府云门户的发展建设认识比较独特,分析的比较透彻,在此借鉴一下。微信门户,就是在微信公号的基础上来做服务,把服务搬到微信中;服务的内容来源于移动门户,也就是现下流行的手机网站,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纯HTML5技术制作,解决智能手机上不能浏览Flash的问题;拇指操作,更加适合智能手机的访问;自动路由系统,适配所有的手机;界面效果逼近本地APP;微信机器人,微信中提问、回复、搜索,自动调取移动门户信息,展示在微信中;业务查询,集成到微信页面中,从微信页面中直接查询业务的办理状态,实现政府门户在微信中的办事查询、互动以及信息发布的功能。具体的笔者记不太清,有兴趣的可以去西部动力的官网看下,应该有相应说明。
说完政务微信怎么做,我们再来看政务APP。很多政府的用户都有一个错觉,政府门户做一个APP就可以满足需求了,其实不然。App作为手机上的应用,特点很明显,就是一个应用完成一个事情。你需要做什么事,你就去打开一个应用。所以,不适合开发一个大而全的“巨无霸”。那样的话,无论是用户下载还是更新都是负担;更重要的是,用户打开往往不能直达任务,路径太多的话,复杂度增加,就是失去可用性。所以,对于政务APP,理想的模式是开发一个app群,解决各种垂直或委办局的业务。很典型的例子,如香港、北京。所以政府门户中的政务App建设要注意以上事项,不要大而全,要小而精。
本文是在笔者参加完本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后,总结的目前政府门户发展的趋势,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