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反向传播矩阵推导图示详解​

本文深入探讨了BP(反向传播)算法,从矩阵的角度详细推导了无激活函数和含激活函数的4层及L层神经网络的BP原理,借助示意图辅助理解。通过预备知识介绍了矩阵求导,并验证了吴恩达机器学习讲义中BP矩阵推导的正确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PaperWeekly 原创 · 作者|孙裕道

学校|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

研究方向|GAN图像生成、情绪对抗样本生成

背景介绍

BP(反向传播)是有 Geffrey Hinton 在 1988 年发表的论文《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by back-propagating errors》 中首次被提出来。

该论文从题目到内容到参考文献一共 2 页半,Hinton 也借此工作荣获 2018 年的图领奖。在深度学习领域,BP 的重要程度在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本文会从矩阵的视角对 BP 进行详细推导,为了更好地理解 BP 的工作原理,本文也画了大量的示意图帮助理解。

本文的公式经过自己很多次的推导打磨,尽力做到准确无误,每一张图也是反复的捉摸力求精准表达。本文的阅读难度确实很大,但是因为其重要,我觉得反复抄写下面的推导,也会有很多收获。

引言

在吴恩达的斯坦福机器学习的讲义中关于 BP 原理的介绍只给出了最后的 BP 矩阵的推导结果,略去了中间的推导过程。本文会对略去的推导过程进行补全。为了减少阅读阻碍,BP 矩阵证明过程会从预备知识开始慢慢铺展开来,其中最难啃的部分就是矩阵形式的链式法则。本文文章结构和的各个章节的内容如下:

  • p 3 是一些预备知识介绍了矩阵求导的细节,如果想要看懂之后的 BP 矩阵推导这部分的两个小节一定要看明白

  • p 4 是关于 4 层无激活函数的 BP 推导细节

  • p 5 是关于 L 层无激活函数的 BP 推导细节

  • p 6 是关于 4 层含激活函数的 BP 推导细节

  • p 7 是关于 L 层含激活函数的 BP 推导细节

  • p 8 是对吴恩达机器学习讲义中关于 BP 章节结果的验证

预备知识

3.1 推导形式1

已知, 是标量即 表示向量的 2 范数,将矩阵中各个维度带入到公式(1)有如下形式:

令 , 。则对矩阵 的链式法则的求导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 ,,直观可以发现等式(3)左右两边的雅可比矩阵维度一致。对矩阵 的链式法则的求导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 ,,等式(4)左右两边的雅可比矩阵维度一致。

3.2 推导形式2

  是激活函数, 是标量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