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什么用(1)——新的教学方法(或新方案……)是否真的有效?

本文所叙述的问题来自于几位同事的要求:要通过实验证明自己使用的新教学方法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某项能力的水平(比如听力水平)。类似的问题包括证明新方案比旧方案确实有效(或差不多)、比较几个城市的拥堵程度、比较几批布料的质量等等。欢迎大家提供新的问题。

该问题的一个难点在于,单纯比较平均分往往不能判断两个班的听力成绩是确有实质性差异还是主要由随机因素(如试题的风格、甚至考试当天的天气等)导致的,比如下图,如果两个班的平均分是30分和60分,我们当然有理由认为这两个班的听力水平确实有实质性差异,但如果平均分是58分和60分呢?而后者恰恰是我们经常碰到的。

 

实际工作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使用统计学。详细的解决方案如下:

1、挑选两个班:使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的班(简称新班)和使用原方法进行教学的班(简称原班)。

2、在学期初使用同样难度的试题对这两个班进行测试,得到两个班的前测成绩。

3、使用两个样本T检验的方法证明这两个班的前测成绩是没有显著性区别的,这样就证明了两个班的起始水平是相同,如果是不同的,就要换其他班级,直至相同为止)。

4、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中,两个班分别使用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学期末再使用相同难度的试题(但不是前测的试题)对这两个班进行测试,得到两个班的后测成绩。

5、使用两个样本T检验的方法证明这两个班的后测成绩是显著性区别的。由于已经证明了两个班的起始水平是相同的,而这一个学期中,两个班在口语教学方面的唯一区别在于教学方法不同,所以,有理由相信,后测成绩的显著性区别是由教学方法的不同引起的,这就证明了新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当然,如果检验结果显示后测成绩没有显著性区别,就不能说新的教学方法有用。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数学方法证明:使用新方法教学前,两个班的水平相同,使用不同方法教学后,新班的水平确实高于原班。如下图:

 

本文的方法应用广泛,此处仅另举一例,其他的例子不在赘述。

比如,要比较几个城市的交通拥堵程度是否有实质性区别,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人(数量不能太少),询问其上下班路上所用时间,然后使用本文类似方法即得知几个城市的拥堵程度是否有实质性区别。

比较新旧销售方案、新旧训练计划、……,都可以用本文相同的方法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