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kstra算法图文详解和C++代码

1 Dijkstra算法基本原理

算法动图

Dijkstra算法是根据贪心算法实现的,首先找出当前点到所有能到达的点之间最短的距离,然后松弛一次继续循环。所谓松弛一次,就是在已经访问过的点中遍历一遍,看看有没有更近的,如果有更近的就更新距离。这样每次找最近的可达点+松弛遍历历史节点的操作,一直重复就能找到最短路径。

算法介绍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基本步骤

通过Dijkstra计算图G中的最短路径时,需要指定起点s(即从顶点s开始计算)。

此外,引进两个集合S和U。S的作用是记录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相应的最短路径长度),而U则是记录还未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该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

初始时,S中只有起点s;U中是除s之外的顶点,并且U中顶点的路径是"起点s到该顶点的路径"。

然后,从U中找出路径最短的顶点,并将其加入到S中;

接着,更新U中的顶点和顶点对应的路径,再从U中找出路径最短的顶点,并将其加入到S中;

接着,更新U中的顶点和顶点对应的路径。

重复该操作,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


2 算法过程图解1(有向图)

首先看一个图,目标是找到从1到6的最短距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用一个6*6的二维数组存储距离信息,纵坐标为起点,横坐标为终点,对应的坐标值就是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其中,不可达点的距离为 ∞ \infty ,到自身的距离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用一个一维数组来存储路径

从点1开始,遍历二维数组的第一行,发现距离1是最小的,对应点1到点2,选定点2;松弛,没有更近值;

从点2开始,遍历二维数组的第二行,发现距离3是最小的,对应点2到点4,选定点4;松弛,没有更近值;

从点4开始,遍历二维数组的第四行,发现距离4是最小的,对应点4到点3,选定点3;松弛,没有更近值;

从点3开始,遍历二维数组的第三行,发现距离5是最小的,对应点3到点5,选定点5;松弛,没有更近值;

从点5开始,遍历二维数组的第五行,发现距离4是最小的,对应点5到点6,选定点6;松弛,没有更近值;

点6,已经到达目标节点,遍历结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算法过程图解2(无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B(23)应该为B(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初始状态:S是已计算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U是未计算除最短路径的顶点的集合!
第1步:将顶点D加入到S中。
此时,S={D(0)}, U={A(∞),B(∞),C(3),E(4),F(∞),G(∞)}。 注:C(3)表示C到起点D的距离是3。

第2步:将顶点C加入到S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U中顶点C到起点D的距离最短;因此,将C加入到S中,同时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以顶点F为例,之前F到D的距离为∞;但是将C加入到S之后,F到D的距离为9=(F,C)+(C,D)。
此时,S={D(0),C(3)}, U={A(∞),B(13),E(4),F(9),G(∞)}。

第3步:将顶点E加入到S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U中顶点E到起点D的距离最短;因此,将E加入到S中,同时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还是以顶点F为例,之前F到D的距离为9;但是将E加入到S之后,F到D的距离为6=(F,E)+(E,D)。
此时,S={D(0),C(3),E(4)}, U={A(∞),B(13),F(6),G(12)}。

第4步:将顶点F加入到S中。
此时,S={D(0),C(3),E(4),F(6)}, U={A(22),B(13),G(12)}。

第5步:将顶点G加入到S中。
此时,S={D(0),C(3),E(4),F(6),G(12)}, U={A(22),B(13)}。

第6步:将顶点B加入到S中。
此时,S={D(0),C(3),E(4),F(6),G(12),B(13)}, U={A(22)}。

第7步:将顶点A加入到S中。
此时,S={D(0),C(3),E(4),F(6),G(12),B(13),A(22)}。

此时,起点D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就计算出来了:A(22) B(13) C(3) D(0) E(4) F(6) G(12)

4 C++代码

4.1 案例1代码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iostream>
#define Inf 0x3f3f3f3f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p[1005][1005];
 
int vis[1005],dis[1005];
int n,m;//n个点,m条边</
  • 50
    点赞
  • 33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7
    评论
以下是Dijkstra算法C++代码的基本框架: ```c++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05; const int INF = 0x3f3f3f3f; int n, m, s; int dis[MAXN]; bool vis[MAXN]; vector<pair<int, int> > G[MAXN]; void dijkstra(int s) { memset(dis, INF, sizeof(dis)); memset(vis, false, sizeof(vis)); dis[s] = 0; priority_queue<pair<int, int>, vector<pair<int, int> >, greater<pair<int, int> > > que; que.push(make_pair(0, s)); while (!que.empty()) { int u = que.top().second; que.pop(); if (vis[u]) continue; vis[u] = true; for (int i = 0; i < G[u].size(); i++) { int v = G[u][i].first; int w = G[u][i].second; if (dis[v] > dis[u] + w) { dis[v] = dis[u] + w; que.push(make_pair(dis[v], v)); } } } } int main() { cin >> n >> m >> s; for (int i = 1; i <= m; i++) { int u, v, w; cin >> u >> v >> w; G[u].push_back(make_pair(v, w)); } dijkstra(s);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dis[i] == INF) { cout << "INF" << endl; } else { cout << dis[i] << endl; } } return 0; } ``` 在这个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一个vector数组来表示图,其中G[i]表示节点i的邻接表。我们还使用了一个pair<int, int>类型的vector来存储每个节点的邻居和对应的边权重。在dijkstra函数中,我们使用了一个优先队列来存储每个节点和对应的距离,其中距离小的节点优先级更高。在循环中,我们每次取出队列中距离最小的节点,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然后,我们遍历该节点的所有邻居,并尝试通过该节点更新它们的距离。如果某个邻居的距离被更新,则将其加入优先队列以便后续处理。最后,我们输出每个节点到起点的最短距离。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